山西古稀老人不滅的“花燈情”:讓古老花燈煥發新魅力
“我這一輩子就喜歡這個(ge) 。”1948年出生的“山西省民間藝術大師”要金海坦言,“花燈”是他的人生關(guan) 鍵詞。
在太原古縣城縣衙門口,一頂頭戴紅色彩燈,晃晃悠悠的花轎吸引不少遊客駐足觀看。隨著歌曲《大花轎》的音樂(le) 節奏,一顛一扭,坐轎者還不時從(cong) 窗口探出頭拍照。當圍觀者驚奇地發現:擁有高超抬轎技術的轎夫竟是兩(liang) 個(ge) 假人時,紛紛為(wei) 其巧妙的設計點讚。這位設計者就是——要金海。
無論是花燈的設計、繪圖,還是材料購置、安裝、布展,每個(ge) 環節,要金海都親(qin) 力親(qin) 為(wei) 。他常常癡迷地盯著做好的花燈,五顏六色的華彩從(cong) 他臉上掠過,訴說著他與(yu) 花燈妙不可言的緣分。
要金海介紹,2003年,為(wei) 太原市建城2500周年設計高10米、長50米的巨型燈組“九龍燃情”。要金海團隊參考了大同九龍壁、北京九龍壁,反複修改確定9條龍的造型和顏色。他鋪開當時素描的設計稿,9條龍大到形狀、位置,小到蝦眼、鯰須、獅鬃,無不細膩生動,標注清晰、翔實。“大要雄偉(wei) 壯觀、小要精巧別致。花燈的直觀性,決(jue) 定著花燈展出的成敗。”要金海直言創作理念。
除了要直觀,動感是要金海花燈的“招牌”特色。“龍不動,對觀眾(zhong) 的吸引力會(hui) 大減,所以製作的關(guan) 鍵是要讓9條龍動起來。怎麽(me) 動?利用軸承滾輪的機械傳(chuan) 感技術。為(wei) 讓傳(chuan) 動流暢,我們(men) 團隊反複改進。”要金海介紹,龍頭、尾、爪做成可活動的關(guan) 節,經過鏈條傳(chuan) 動,9條彩龍腳踏綠色波濤,頭頂彩雲(yun) ,或仰首擺尾,或吐霧噴水,騰飛起來。
要金海的團隊裏不乏能工巧匠。他負責設計、畫圖、布景,還有電工、焊工、美工、裁縫、裱糊匠,大家各司其職,讓花燈增強動感,提升觀賞性和互動性。
此外,要金海還將文化內(nei) 涵融入花燈製作中。“九龍燃情”燈箱上,還配文講述26個(ge) “太原故事”,台駘渲汾、叔虞封唐、燮父易晉、趙鞅建城、李唐國本、匯通天下……這26個(ge) 故事是要金海泡在太原市檔案館十多天精選出來的。文字處理精練樸素,極具代表性,充分展現錦繡太原的魅力。
要金海設計的作品展出地遍布大江南北,最遠展出到東(dong) 南亞(ya) 。2004年,要金海在西安製作了“上元不夜城”大型燈組;在馬來西亞(ya) 舉(ju) 辦的“千龍萬(wan) 燈博展會(hui) ”上,要金海製作的兩(liang) 條百米動感巨龍花燈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近年來,為(wei) 了讓花燈文化得以傳(chuan) 承,要金海不斷創新花燈製作技藝。他把傳(chuan) 統的懸掛式花燈發展為(wei) 現在台式、棚式、立式、壁式、門式、車輛流動式、懸掛式、地擺式等花樣繁多、千姿百態的花燈;改傳(chuan) 統靜默的花燈為(wei) 聲、光、電、動齊發的表現藝術,使整組花燈的情景和人物有機地融為(wei) 一體(ti) ,升華花燈的故事寓意。
“花燈是一種獨特的民間工藝作品,是我們(men) 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我有責任將其發揚光大。”要金海說。(楊傑英 楊潤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