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共同富裕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然要求

發布時間:2022-01-11 17:3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賀立龍(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趙 峰(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全國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共同富裕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內(nei) 生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有其係統的經濟機理與(yu) 動力機製。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內(nei) 在要求,是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體(ti) 現出黨(dang) 對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與(yu) 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科學認識和自覺運用。

  1、共同富裕是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平和效率、增長與(yu) 共享的辯證統一

  共同富裕是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超越資本主義(yi) 市場經濟的重要特征。首先,共同富裕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體(ti) 現了社會(hui) 主義(yi) 的優(you) 越性。馬克思、恩格斯設想在未來社會(hui) “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鄧小平同誌指出,社會(hui) 主義(yi) 最大的優(you) 越性是共同富裕。這種優(you) 越性歸根到底要體(ti) 現在它的生產(chan) 力比資本主義(yi) 發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在此基礎上不斷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反複強調,“群眾(zhong) 生活長期得不到明顯提高,那就沒有體(ti) 現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優(you) 越性,那也不是社會(hui) 主義(yi) ”。其次,共同富裕凸顯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物質現代化與(yu) 人的現代化的融合共進。物質富裕是各國現代化的共性目標,實現現代化,必須抓好經濟社會(hui) 建設,增加社會(hui) 的物質財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但我國的現代化追求的共同富裕,不僅(jin) 包括物質富裕,也強調精神富裕,追求的是人的全麵發展。最後,共同富裕是全體(ti) 人民共創共享的富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堅持人民至上、共創共享,使中國式現代化超越西方現代化“重增長輕分享”窠臼,保證了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與(yu) 治理的公平正義(yi) 和主體(ti) 動力。

  共同富裕彰顯了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的包容性與(yu) 韌性,使公平與(yu) 效率、增長與(yu) 共享實現更好的平衡。受製於(yu) 資本主義(yi) 基本矛盾,資本主義(yi) 市場經濟無法克服財富積累與(yu) 貧困積累的衝(chong) 突,即使引入政府宏觀幹預也難以解決(jue) 公平和效率的矛盾。我國實現共同富裕的過程,是在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效率與(yu) 公平辯證統一的過程,是對資本主義(yi) 市場經濟局限性的超越。我國市場經濟基於(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所有製和分配製度,將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結合,既體(ti) 現效率又促進公平,具有強大包容性和韌性。

  2、國民經濟實現生產(chan) 與(yu) 分配、供給與(yu) 需求的良性循環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

  生產(chan) 決(jue) 定分配,分配反作用於(yu) 生產(chan) 。馬克思指出,分配的結構完全決(jue) 定於(yu) 生產(chan) 的結構。分配本身是生產(chan) 的產(chan) 物,不僅(jin) 就對象說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說也是如此。分配為(wei) 生產(chan) 提供補償(chang) 和激勵,恩格斯指出,“最能促進生產(chan) 的是能使一切社會(hui) 成員盡可能全麵地發展、保持和施展自己能力的那種分配方式”。共同富裕是分配問題也是生產(chan) 問題,隻有協調好生產(chan) 和分配的關(guan) 係,推動二者匹配,才能同步實現生產(chan) 活力釋放和財富共創共享,在經濟鏈條良性運轉與(yu) 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共同富裕。

  財富生產(chan) 及實現的方式決(jue) 定了財富分配的形式與(yu) 機製。在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中,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各種要素對財富生產(chan) 的貢獻大小及比例,首先由產(chan) 品市場來實現,進而由要素市場評價(jia) ,取得合理回報。正因如此,建成高標準現代市場體(ti) 係,暢通要素市場與(yu) 產(chan) 品市場的運轉,有助於(yu) 保持財富生產(chan) 與(yu) 分配的良性循環、保證要素所有者對財富的共創共享。財富生產(chan) 及實現的程度與(yu) 結構製約著財富分配的數量與(yu) 均衡,隻有激發各類市場主體(ti) 活力和創造力,促進各種財富源泉充分湧流,才能推動財富持續增長和公平分配耦合互促的動態最優(you) 。財富生產(chan) 及實現的製度規定了財富分配的性質和方向。社會(hui) 主義(yi) 公有製的主體(ti) 地位決(jue) 定了按勞分配的主體(ti) 地位,通過保護勞動所得、保持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合理比重,推進勞動者機會(hui) 公平和結果公平的一體(ti) 共生,保證了共同富裕的微觀實現。

  財富分配關(guan) 係到宏觀經濟平衡,共同富裕依存於(yu) 國民經濟循環。在社會(hui) 化大生產(chan) 和現代市場經濟運行中,收入分配不僅(jin) 反映財富共享狀態,而且影響國民收入向消費及生產(chan) 性投資的轉化,製約供求均衡及宏觀經濟循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將公有製與(yu) 市場機製有機融合,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克服了資本主義(yi) 基本矛盾,推動了分配優(you) 化與(yu) 宏觀均衡的內(nei) 在統一。在新發展階段,應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建立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ti) 係,全麵改善分配格局、有效擴大內(nei) 需,打通經濟循環堵點,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3、通過高質量發展與(yu) 製度集成創新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實現具有漸進性,其在各個(ge) 階段的推進又依賴於(yu) 潛在生產(chan) 力發展和生產(chan) 關(guan) 係變革的互相作用。馬克思恩格斯深刻闡明了生產(chan) 力和生產(chan) 關(guan) 係矛盾運動在社會(hui) 進步與(yu) 人的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在階級社會(hui) ,勞動隻是謀生手段。隻有在生產(chan) 力發達的公有製社會(hui) ,勞動成為(wei) 展示個(ge) 人能力和才華的方式,人的全麵發展和“所有的人富裕”才會(hui) 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是解放生產(chan) 力,發展生產(chan) 力,消滅剝削,消除兩(liang) 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hui) 主義(yi) 共同富裕的實現,建立在生產(chan) 力發展和兩(liang) 極分化消除的基礎之上。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綜合運用發展減貧和製度減貧方式,消除絕對貧困、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開啟了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為(wei) 持續推進共同富裕提供了發展動能與(yu) 經濟基礎。

  共同富裕要通過經濟資源在共同市場內(nei) 的充分流動、平衡配置、有效利用來實現,因此,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是以統一開放的現代市場體(ti) 係為(wei) 載體(ti) 。完善現代市場體(ti) 係,需進一步破除區域、城鄉(xiang) 、群體(ti) 之間的市場藩籬,打破壟斷,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和內(nei) 需潛力,提升發展的充分性、平衡性、普惠性和持續性。麵對疫情常態化挑戰與(yu) 外部風險衝(chong) 擊,必須保證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齊整、通暢、安全、富有韌性和技術鏈自主可控,推動“中國製造”向價(jia) 值鏈高端攀升,這也有利於(yu) 實現穩就業(ye)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等目標。隨著絕對貧困問題得到解決(jue) ,增強區域發展的平衡性、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舉(ju) 措的重要性逐步凸顯,這有助於(yu) 防止規模性返貧、緩解相對貧困,守住共同富裕底線。

  在新發展階段,應加快形成係統集成、上下聯動、協同高效的共同富裕製度安排與(yu) 政策體(ti) 係。第一,堅持和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夯實共同富裕的製度基石。鄧小平同誌提出,隻要我國經濟中公有製占主體(ti) 地位,就可以避免兩(liang) 極分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公有製為(wei) 主體(ti) 、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等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既有利於(yu) 激發各類市場主體(ti) 活力、解放和發展社會(hui) 生產(chan) 力,又有利於(yu) 促進效率和公平有機統一、不斷實現共同富裕。特別是在數字經濟等新的技術經濟形態下,探索公有製及按勞分配的有效實現形式,增強公有製經濟活力、競爭(zheng) 力,發揮其對國民經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與(yu) 創新的引領功效,建立健全國有資產(chan) 收益全民共享的實現路徑,成為(wei) 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第二,堅持黨(dang) 的集中統一領導,構建共同富裕治理機製與(yu) 政策體(ti) 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最大優(you) 勢。隻有堅持黨(dang) 的集中統一領導,發揮黨(dang) 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才能確保共同富裕方向,利用好新型舉(ju) 國體(ti) 製辦大事優(you) 勢,調動各方積極性,形成共同富裕的協同治理合力。建立健全以共同富裕為(wei) 戰略導向,以稅收、社會(hui) 保障、轉移支付等再分配調節手段為(wei) 抓手,財政、貨幣、就業(ye) 、民生、區域、產(chan) 業(ye) 、投資、消費等政策緊密配合、高效協同的宏觀治理體(ti) 係,加快形成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區域、城鄉(xiang) 、行業(ye) 發展趨於(yu) 平衡,中等收入群體(ti) 持續擴增的調節機製與(yu) 分配格局。第三,大力弘揚慈善捐贈文化和勤勞致富精神,積極發展慈善等社會(hui) 公益事業(ye) ,有效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全麵依法規範收入分配秩序。慈善文化和道德情操等非正式製度在促進共同富裕中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從(cong) 倫(lun) 理道德與(yu) 法規政策兩(liang) 方麵入手,構建三次分配激勵與(yu) 保障體(ti) 係,形成捐贈者和受捐者價(jia) 值互饋良性循環。此外,做好共同富裕輿論引導,警惕並破除“劫富濟貧”認識誤區,倡導形成“高收入人群和企業(ye) 更多回報社會(hui) ”的共富價(jia) 值觀與(yu) 公益道德氛圍。完善市場準入、公平競爭(zheng) 審查和監管製度,強化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依法規範分配秩序。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11日 06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