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城市考古”,有文化地軋馬路

發布時間:2022-01-17 15:03:00來源: 工人日報

  每到周末或節假日,就有一群人行走在上海的邊邊角角

  “城市考古”,有文化地軋馬路

  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本地遊日益受青睞,“城市考古”日漸走紅滬上。每到周末或節假日,就有一群人“有文化地軋馬路”,深入上海的邊邊角角,用腳步丈量街道,感受曆史文化,留住城市記憶。

  “通過‘城市考古’,我們(men) 重新認識這座城市,留存它的記憶,或許在將來的某一天,你會(hui) 向別人講起,上海的故事就由你流傳(chuan) 了下去。”穿行在上海老城廂,“城市考古”領隊陳寒鬆如是說。同行的人中既有上海“土著”,也有渴望對工作生活之地有更多了解的新上海人。一場行走下來,城市對大家而言,已不再是冷漠的水泥森林。

  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本地遊日益受青睞,“城市考古”日漸走紅滬上。每到周末或節假日,就有一群人“有文化地軋馬路”,深入城市的邊邊角角,用腳步丈量街道。

  自主設計線路,串聯知識點

  2018年,陳寒鬆和夥(huo) 伴們(men) 開始在上海嚐試“城市考古”。三年多時間過去,他們(men) 已開辟了40餘(yu) 條原創線路。每個(ge) 周末和節假日,他們(men) 都會(hui) 走上街頭,帶領參與(yu) 者進行一場“城市考古”。

  陳寒鬆是圈內(nei) “大咖”,他有著一定規模的上海曆史影像及文獻收藏,許多藏品還在行走現場進行過展示。在他看來,“城市考古”遠不止講故事那麽(me) 簡單,還包括觀察地形(坡道、溝渠、岸線)、物質空間(建築、物件、公共設施)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之間的互動。

  “許多老建築都是開放的公共資源,任何人借助資料就可以了解那些知識點。”陳寒鬆說,“我們(men) 的原創性在於(yu) 自己開發線路,把知識點串聯起來,這樣非常有助於(yu) 普通人去理解。”

  如今,越來越多喜愛探尋城市文脈的年輕人在進行“城市考古”。Ceci是“探幽梅泰恒”路線的設計者,路線範圍是由梅龍鎮廣場、中信泰富、恒隆廣場組成的“梅泰恒”商圈。

  “有太多的故事隱藏在市中心這片黃金三角地段,比如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美食、上海第一弄堂、曾經的第一豪宅等。如果能把這些文化故事按照時間順序串聯起來,或許能反映近代上海社會(hui) 的變遷曆程。”Ceci說。她幾乎每個(ge) 月都會(hui) 發起一次“探幽梅泰恒”活動,已帶領數十人走過這條線路。

  城市探幽,留住曆史記憶

  “這裏是上海老城廂原始風貌保存得最好的一個(ge) 區域,大多數居民住宅尚未拆除,但聽說最近改造快開始了,很多人將在這裏度過他們(men) 老城廂生活的最後一個(ge) 冬天。”陳寒鬆邊走邊說,言語中透露出一絲(si) 惋惜。

  路過的居民聽到陳寒鬆的講解也忍不住停下腳步,有的甚至還要參與(yu) 進來幫忙補充細節。在“城市考古”的過程中,居民的善意總讓大家感慨,他們(men) 對自己從(cong) 小生長的地方有著高度的身份認同,而這種認同感在現如今的高樓大廈中早已難覓蹤影。

  有參與(yu) 者表示,很多地方平時走過了,但是從(cong) 來不知道背後的故事,通過“城市考古”才發現這個(ge) 地方原來這麽(me) 有意思、這麽(me) 有曆史,對城市有更多了解後,人與(yu) 城的感情也加深了。

  “城市考古”的另一位發起人徐明認為(wei) ,留住曆史記憶與(yu) 城市的快速演進從(cong) 來不是對立的,他們(men) 想在變化中盡可能地多留下一點記憶片段。還有房地產(chan) 開發商主動找到他們(men) ,尋求保留建築曆史風貌的建議,“如果我們(men) 做的事情能讓人們(men) 對城市曆史文化保護的觀念有所改變,哪怕隻是一點細微的觸動,那就已經是很大的成功了。”

  期待更多人參與(yu)

  落日在天邊留下最後一抹餘(yu) 暉的時候,結伴而行的“考古團”成員們(men) 還覺得意猶未盡。數個(ge) 小時的穿行,讓這片區域不僅(jin) 隻是他們(men) 發布在社交媒體(ti) 上的照片,而有了更深的含義(yi) 。

  盡管這種“小而美”的活動受到一部分人的追捧,但不少從(cong) 業(ye) 者坦言,要進一步吸引更多參與(yu) 者,“城市考古”仍然麵臨(lin) 不少困境。

  活動的大眾(zhong) 知名度不高,參加活動的報名費也遠不能和旅遊項目相比。此外,由於(yu) 國內(nei) 對“城市考古”認識尚淺,部分領隊的講解水平有限,有時講解中甚至會(hui) 出現基本知識的硬傷(shang) ,讓效果大打折扣。

  還有很多領隊為(wei) 活動投入了大量精力和成本,但收益往往與(yu) 之不成正比。“之所以堅持做下去,還是因為(wei) 放不下那些在城市裏默默閃光的隱秘角落。”一位領隊說,“我們(men) 相信這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事情。”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