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碳排放管理員與您分享——讓減碳降碳有筆“明白賬”
編者按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jue) 策,事關(guan) 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將“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列為(wei) 新發展階段我國麵臨(lin) 的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之一,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於(yu) 一役”,並就如何推動落實作出明確部署。
節能減碳,需要多方發力、措施落地,更需要全民參與(yu) 、行動起來。2021年3月,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等三部門向社會(hui) 發布18個(ge) 新職業(ye) ,其中“碳排放管理員”一職頗為(wei) 引人關(guan) 注。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如何做、做得怎麽(me) 樣,身處一線的他們(men) 自有心得體(ti) 會(hui) 。我們(men) 邀請四位碳排放管理員講述故事,並請專(zhuan) 家建言如何統籌推進“雙碳”工作。
【一線講述】
知道必須幹 更要清楚怎麽(me) 幹
講述人:天津永利化工公司碳排放管理員 郝金明
入職6年多來一直負責節能管理的我,在2021年7月順利通過培訓考核,成了一名碳排放管理員。
每天,我都要監控幾百個(ge) 能源消耗數據。為(wei) 了“拿下”這些數據,我埋頭研究工藝流程、物料走向和能源分布,漸漸地掌握了公司生產(chan) 流程和重點能耗指標。
水、電、蒸汽和煤炭消耗指標是我的監控重點。一旦發現數據異常,我會(hui) 第一時間給生產(chan) 單位工藝技術人員打電話,指導他們(men) 檢修調整。忙完手頭工作,我還會(hui) 對生產(chan) 裝置進行檢查,看看有沒有跑冒滴漏現象,及時糾正過大排放,把能源消耗降到最低。
除了突發性檢修,我們(men) 平時也常和技術人員打交道。還記得一次“雙碳”培訓後的研討中,“你就說讓我們(men) 怎麽(me) 幹吧”成了他們(men) 反複說起的一句話。2021年初公司核查碳配額履約情況時,發現還有8.5萬(wan) 噸減排量必須完成。我們(men) 把這個(ge) 情況通報給生產(chan) 單位後,技術人員幾乎異口同聲說出了同樣的話。其實,督促降碳不隻需要我們(men) 講大道理,更需要我們(men) 講好怎麽(me) 幹,和技術人員一起把降碳落實到每個(ge) 細節中。
為(wei) 此,我和同事連夜分析數據,梳理出節約蒸汽、電力,增加固碳產(chan) 品這條主線,和技術人員共同商量細化方案。各生產(chan) 單位也分頭製定了技術改革方案,改造設備、優(you) 化流程,在現有條件下提高生產(chan) 負荷,千方百計降低能耗。經過一番艱辛努力,終於(yu) 達到了目標。
新的一年,隨著“雙碳”工作越來越受重視,我想會(hui) 有更多碳排放管理員出現在生產(chan) 一線。而我們(men) 通過努力,為(wei) 企業(ye) 節約了成本,提升了生產(chan) 運行水平,這些小小成就讓我對這份工作更加熱愛。
節能降耗,老油田煥發新活力
講述人: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孤東(dong) 采油廠碳排放管理員 劉傑
截至2021年,勝利油田能耗總量和強度連續7年下降,靠的是什麽(me) ?作為(wei) 油田節能工作的參與(yu) 者,我認為(wei) 最大的秘訣便是這16個(ge) 字:勇於(yu) 擔當、科技先行、持續發力、久久為(wei) 功。
經過幾十年開發建設,勝利油田逐漸顯現出綜合含水高、用能成本高、用能單耗高的“三高”症狀,這是油田開發後期常見的“老年病”。2014年,油田開出了“能效提升”藥方,我們(men) 孤東(dong) 采油廠先後組織實施了孤東(dong) 油田四區3-4單元注采結構一體(ti) 化調整、東(dong) 三聯區域一體(ti) 化能效提升等項目。
作為(wei) 一名碳排放管理員,我主要負責采油廠節能技術研發推廣、碳資產(chan) 管理、能源管控中心建設運行及節能標準化工作,參與(yu) 采油廠新能源項目建設。做這些工作,不僅(jin) 要通政策、懂標準,還得理解各類相關(guan) 技術,通過我們(men) 的工作,讓大家感受到綠色低碳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把綠色發展的種子牢牢“種”在生產(chan) 一線、撒播到人們(men) 心裏。
早些年,原油加熱所用的加熱爐、注汽鍋爐都以原油為(wei) 燃料,煙氣排放汙染大,碳排放強度高。2017年以後,油田全麵實施用能結構調整,燃料油改成了天然氣,由高碳轉型為(wei) 低碳。部分聯合站還采用了技術更先進、更節能、更環保的采出水餘(yu) 熱加熱技術,實現了資源綜合利用。隻說我們(men) 孤東(dong) 采油廠的兩(liang) 個(ge) 聯合站餘(yu) 熱項目,年溫室氣體(ti) 減排能力就達到了1.5萬(wan) 噸二氧化碳當量。
2021年,油田錨定“雙碳”目標,發布了時間表和路線圖,新能源使用占比大大提高,溫室氣體(ti) 減排量也更加可觀了。這裏麵,也有我們(men) 的努力和心血。比如,從(cong) 能耗角度看,如果把注水、采油、集輸係統看成一個(ge) 人,這個(ge) 人無疑是臃腫的;要想瘦身,不是單減哪一部分就能實現的,而是要靠運動、控製飲食等一係列措施“整體(ti) 塑形”。於(yu) 是,我們(men) 提出一體(ti) 化能效提升思路,並在全油田推廣。這項研究獲得了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推動節能技改從(cong) 單體(ti) 設備改造向係統化、智能化、綜合化改造升級。
過去一年,最讓我們(men) 欣喜和振奮的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於(yu) 去年10月來到位於(yu) 東(dong) 營市萊州灣的勝利油田萊113區塊,了解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yu) 封存技術研發應用情況。總書(shu) 記的聲聲囑托,讓我們(men) 激動極了,渾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勁兒(er) 。
此時此刻,一年一度的碳盤查正在進行,我正和其他碳排放管理員一起,對所有溫室氣體(ti) 排放點進行梳理,核算清楚碳排放量。我還參加了新型電動機選型實驗,為(wei) 的就是找出性價(jia) 比最高、節能效果最好的電動機,用最小的能做最大的功,讓我們(men) 的油田更加生機勃勃。
做好加減法,當好企業(ye) “碳管家”
講述人:浙江匯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碳排放管理員 張井東(dong)
10多年前,我從(cong) 老家江蘇南通來到浙江湖州,進入浙江匯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幹的就是幫老板把企業(ye) 用電省下來的活。當時被大夥(huo) 兒(er) 稱為(wei) “張電工”的我,如今又有了“碳管家”的新身份。
記得第一次到企業(ye) 車間,我發現很多設備型號老舊,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就對老板沈順華說:這些老掉牙的設備已經跟不上形勢,必須抓緊淘汰掉,這樣才能省電省錢。老板覺得有道理,立馬帶我到北京采購了10台當時國內(nei) 最先進的紡絲(si) 生產(chan) 設備。幾個(ge) 月用下來,這些新家夥(huo) 還真省了不少電,產(chan) 品質量也提高了很多。
如今,200多台新設備已全部“上崗”,生產(chan) 效率提高了30%。我算了下,這10年在設備上花了2億(yi) 多元,用電能耗下降了35%,省了一大筆錢呢。
用電消耗是紡織企業(ye) 能源消耗的大頭,節電就得靠技術革新。我一有空就往色紡實驗室跑,那是專(zhuan) 門研究原液著色纖維工藝的地方。這個(ge) 工藝就是在紡絲(si) 過程中加入著色劑,紡絲(si) 和著色同時進行,省去了染色工序,直接產(chan) 出有色纖維,減少了大量廢水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一滴水、一滴油、一度電……如果把這些容易被忽視的“小成本”節省下來,就會(hui) 變成一筆“大資源”。2018年的一天,我到車間屋頂檢查電櫃間時,突然想到,可以在屋頂建一個(ge) “發電廠”。這個(ge) 點子又被老板采用了,兩(liang) 棟廠房的屋頂建起了太陽能光伏電站,總建築麵積約2萬(wan) 平方米,采用“自發自用”模式。平日裏遮風擋雨的廠房屋頂,變成了車間設備動力源,每年可發電100萬(wan) 千瓦時,節約電費80萬(wan) 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00餘(yu) 噸。
作為(wei) 企業(ye) 的“碳管家”,我摸索出了一整套科學合理的節能降耗方案,然而,也會(hui) 時不時遇到同事們(men) 對此不理解的情況。2019年,我在查看電櫃間時,發現同一型號的空壓機在不同時段的用電量有很大差距,便提出:上馬一套能源可視化係統,實時監測每套設備的能耗使用情況。車間主管們(men) 一聽這套係統全部運行得投入500多萬(wan) 元,都覺得沒必要。
可我還是不想放棄,就讓技術人員在一台空壓機上悄悄“搞試驗”:在設備上安裝感應器,再用手機App檢測。測了幾天後,還真發現了問題,原來是設備油路堵塞導致耗電。
試驗成功了,底氣就有了。如今,這套可視化監測係統已全麵啟用,相關(guan) 人員可以實時在手機App上查看每套生產(chan) 設備的運行狀況和數據分析,最大限度節約能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通過這件事,同事們(men) 對節能降耗的認識更加統一了。
在節能降耗上做“加減法”,其實是“打小算盤算大賬”,對企業(ye) 和整個(ge) 環境都好。我喜歡這份工作,一定會(hui) 繼續當好“碳管家”。
用點滴行動匯成綠色合力
講述人:精元(重慶)電腦有限公司碳排放管理員 馬建飛
要給企業(ye) 的碳排放做本“明白賬”,可真不容易。去年年底,我找工務部要來用電明細,找廠務部要了燃油燃氣購銷存記錄,又找業(ye) 務部要生產(chan) 月報、找人事部要員工工時……拿到一大堆報表後,又去配電室、生產(chan) 車間、廢氣排放口等地實地查看,記錄電表編號、用電量,測量排放量和濃度,還要抽查冷媒請購單和考勤情況。把這些數據全部匯入電腦,才能得到碳排放量的精準賬目。
我以前是公司的安全管理員,後來自告奮勇參加了培訓學習(xi) ,考取了資格證書(shu) ,成了新上任的碳排放管理員。“雙碳”目標要落地,首先得找準排放數據。我們(men) 這些碳排放管理員,就是要精確計算出企業(ye) 的碳排放量,讓企業(ye) 綠色發展的腳步更堅實。
要做一名合格的碳排放管理員,時時刻刻都得動腦子。我們(men) 公司主要生產(chan) 手提電腦鍵盤、台式電腦鍵盤,塗裝、印刷環節汙染較大、能耗較高。怎樣才能低碳節能?我通過分析報告、搜索資料、多方考察,提出了對整個(ge) 車間進行升級改造的方案,包括將原來噴塗的油性油漆改成水性油漆,采用另一種油墨印刷,新增水旋處理、水噴淋混射處理等廢氣處理設備……改造完成後,廢氣減排效果明顯,淨化效率超過90%。
產(chan) 品更綠色環保了,訂單量也增加了,實現了節能減排、提質增效“一箭雙雕”。後來,我又提出“白熾燈換成LED燈”“中央空調出口溫度調至26度”等建議,並通過製作標語片花、短視頻和短劇等形式,號召更多同事對浪費水、電、紙張等不文明行為(wei) 說不,從(cong) 細節著手減少碳排放。不到一年時間,企業(ye) 就節約用電30多萬(wan) 度。
“不省不成家,節約靠大家。”當上碳排放管理員後,我自己也在不斷提高。不但時刻學習(xi) 補充節能減排方麵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在生活中,也主動擔起了低碳宣傳(chuan) 使者的責任。我最大的心願就是帶動身邊人一起動起來,用點滴行動匯聚成綠色合力。
項目團隊:
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劉茜、陳建強、趙秋麗(li) 、馮(feng) 帆、陸健、張國聖、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謝尚國、尹秀秀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17日 07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