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激發農村汙水治理內生動力

發布時間:2022-01-17 18:09:00來源: 中國環境報

  作者:蔣紹輝

  微動力組合式一體(ti) 化汙水處理設施簡稱微動力,是當前農(nong) 村地區廣泛推廣的地埋式生活汙水處理設備。筆者調查發現,建成後的微動力被閑置和應付運營問題突出, 治理效果不理想。分析其客觀原因,有的是因預算受限低價(jia) 中標,設備“先天不足”導致問題百出,很難運行;有的因收集管網滯後或質量較差,滲漏嚴(yan) 重,導致汙水收集效果差,設施無法發揮作用;有的因運維費用有限,沒有充裕的資金和後期管理人員,項目效果難有保障。

  汙水的收集影響處理設施的運營。農(nong) 村地區地形複雜, 坡度不一致, 戶與(yu) 戶之間落差大, 加大了管網收集難度, 汙水難以應收盡收。比如,在蘇北許多村莊,青壯年村民長期在蘇南打工,隻在重要節假日或農(nong) 忙時回家,造成很多農(nong) 村在節假日期間汙水量猛增,汙水量波動大,針對固定出水量設計的很多汙水處理裝置難以適用。村莊汙水除居民的生活用水外, 還混有高濁度的雨水以及散養(yang) 畜禽的排泄物等,季節性水量明顯,變化係數大、可生化性較好、收集難度大。

  建設微動力設施,村民是直接受益者,也應是主要的參與(yu) 者。然而,筆者走訪發現,微動力設施籌建多是生態環境、住建、水務三部門在進行,村民反而成了“局外人”,農(nong) 村汙水處理村民參與(yu) 率低。一些地方對微動力設施的規劃,多以城市思維考慮農(nong) 村問題,將工業(ye) 治理理念直接移植到農(nong) 村環境治理中,認為(wei) “建個(ge) 設施”就行了,沒有切實考慮村鎮層麵人才、物力等實際情況。“指標一下、任務一分、資金一給”,就坐等驗收、檢查和考核問責。最後的結果往往是“水土不服”。屬地政府無奈,村民無感,以至於(yu) “好事沒有辦好”。

  讓微動力動起來,應與(yu) 村民的需求偏好和行動能力相一致,與(yu) 村民的組織能力和內(nei) 生動力相結合。

  生活汙水處理依然是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短板。農(nong) 村地區水汙染整治點多、線長、麵廣,很難一蹴而就,很多問題的解決(jue) 需要係統謀劃。比如,河岸垃圾堆放要解決(jue) 雨水衝(chong) 刷入河問題;房前屋後河塘溝渠的清淤疏浚涉及溝渠連通問題;持續推進畜禽養(yang) 殖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減少農(nong) 藥化肥使用量,涉及綠色生態種養(yang) 問題等。

  筆者建議,在推進微動力設施建設,推動農(nong) 村汙水治理過程中,不能脫離農(nong) 民的感受、承受能力和生活習(xi) 慣。應在強化村民水環境生態意識、發揮出村民主體(ti) 作用上下功夫,激發村民參與(yu) 水環境生態保護的積極性。

  在前期論證中,應推動高校和科研技術單位沉下去,多到村頭田間走走,深度了解農(nong) 村情況,掌握村民需求。以解決(jue) 群眾(zhong) 關(guan) 心的水環境痛點、難點問題為(wei) 目標,充分考慮區域、地域和曆史發展階段和生活習(xi) 慣。

  在籌建過程中,借勢而為(wei) ,用好國家資金、配套資金,有效加大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基礎設施建設帶動和引導生活習(xi) 慣的改變。

  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可聘任老黨(dang) 員、老幹部和有威望的村民擔任監督員,加強對施工質量的日常監督,嚴(yan) 防偷工減料、草率敷衍,形成人人參與(yu) 、齊抓共管的氛圍。

  在後期考核時,要厘清是客觀困難影響,還是主觀不作為(wei) 。考核評估不能“一棒子打死”,避免急於(yu) 求成,影響整體(ti) 成效。

  推進農(nong) 村汙水治理,應激發農(nong) 村內(nei) 生動力,切實將農(nong) 民群眾(zhong) 參與(yu) 的責任心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深入挖掘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智慧和潛力,最大限度調動廣大群眾(zhong) 。同時,也要明確地方政府、有關(guan) 部門和運行管理單位的責任,建立有製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農(nong) 村生活汙水處理管護長效機製。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