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穩中求進推動能源轉型

發布時間:2022-01-18 16:41: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韓晶(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2021年以來,歐洲天然氣、電力等能源價(jia) 格持續暴漲,能源短缺和價(jia) 格上漲所帶來的影響持續發酵,嚴(yan) 重影響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歐洲能源危機暴露出來的問題,對我國能源轉型具有警示意義(yi) 。

  此次歐洲能源危機的發生,依筆者之見,主要有三方麵原因。

  其一,能源轉型過快過猛。2020年,歐盟國家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首次超過化石能源,德國的可再生能源淨發電量已超50%。風能、太陽能等間歇性可再生能源在發電中的占比越來越高,但相應的儲(chu) 能技術並沒有實現突破,未能解決(jue) 好清潔能源發電的“季節性”“波動性”等問題,導致能源供應青黃不接。

  其二,能源對外依存性偏高。最近20年,歐盟的天然氣依賴進口指數一路攀升,約九成天然氣依賴進口。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歐洲天然氣供應雪上加霜。

  其三,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持續。2020年經濟低迷導致歐洲的能源需求驟減,不少化石燃料生產(chan) 商停止鑽探石油,甚至關(guan) 閉煤礦;2021年,隨著疫情形勢好轉,能源市場又經曆了“過山車”式的需求反彈,供需缺口拉大。

  能源安全是關(guan) 係國家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hui) 長治久安至關(guan) 重要。此番歐洲天然氣、電力等能源價(jia) 格持續暴漲的現實和原因,給我們(men) 的啟示是,在能源轉型目標上要堅定不移,在能源轉型策略上應穩中求進。

  堅持強化能源安全底線意識。能源是工業(ye) 的糧食、國民經濟的命脈。歐洲天然氣較高的對外依存度導致其能源安全度較低。“十三五”時期以來,我國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始終保持在80%以上,這是我們(men) 穩穩端住能源飯碗的底氣。未來要進一步加大國內(nei) 勘探力度,以科技創新加快推進資源規模化開發,高質量端好能源的飯碗。還應摸清重要能源國內(nei) 生產(chan) 自給的家底,建立和完善能源安全儲(chu) 備製度,有效管控戰略能源開發。並且,應完善能源預測預警與(yu) 應急處置機製,增強能源保障和應急處置能力,守住能源安全底線。

  堅持先立後破。傳(chuan) 統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當前,全球新能源並網的穩定性尚不能有效保障,儲(chu) 能技術尚未取得關(guan) 鍵突破。而歐洲新能源占比過高,在遭遇特殊天氣狀況或者需求大幅飆升的時候,高比例間歇性能源往往束手無策。我國能源轉型要立足以煤為(wei) 主的基本國情,短期內(nei) ,作為(wei) “壓艙石”的煤炭仍需保持一定比例,同時要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生物質能等多種清潔能源,突破儲(chu) 能技術和智能數字化技術難關(guan) ,構建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係統,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you) 化組合,更好完成保障能源安全與(yu)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兩(liang) 大任務。

  堅持兩(liang) 手發力。能源轉型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也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歐洲能源危機曠日持久,“看得見的手”在一定程度上缺位是重要原因。我國的能源轉型需要進一步發揮製度優(you) 勢,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加強國家層麵的統籌協調,根據各地實際分類施策,統籌能源有序轉型。要深化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市場化改革,建設統一開放、競爭(zheng) 有序的能源市場體(ti) 係。推動有為(wei) 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引導各類資源、要素向綠色低碳發展集聚,激發各類市場主體(ti) 綠色低碳轉型的內(nei) 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堅持國際合作。氣候變化和能源問題是當前突出的全球性挑戰,事關(guan) 國際社會(hui) 共同利益。地緣政治問題導致歐洲在此次能源危機上困難重重。我國要繼續堅持互利共贏開放戰略,構建多元化的能源供應格局,降低能源供應風險。要積極參與(yu) 全球能源治理,維護國際能源市場秩序,提高我國在全球能源事務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要積極推動能源產(chan) 能國際合作,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提高在全球配置資源的能力,實現開放格局下的能源安全。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