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之戰》:莎翁式商戰劇中的當代資本主義美國
作者:張楊思頡
美劇《繼承之戰》以諸多英美富豪家庭為(wei) 原型,描寫(xie) 了一個(ge) 虛構的紐約頂級豪族——羅伊(Roy)家族。羅伊家族擁有一個(ge) 名為(wei) 威士達(Waystar)的傳(chuan) 媒集團,業(ye) 務涉及新聞、電影電視、主題公園等。
雖是全球最大的傳(chuan) 媒集團之一,威士達傳(chuan) 媒集團也麵臨(lin) 巨大危機。在全劇的開端,創立者洛根已年老體(ti) 衰,逐漸喪(sang) 失了對集團的統治力。此外,隨著矽穀新興(xing) 科技企業(ye) 的興(xing) 起,傳(chuan) 統傳(chuan) 媒集團顯得日漸衰老。與(yu) 此同時,洛根先前選定的接班人——次子肯道爾,因在一次商業(ye) 收購過程中的表現不盡如人意而被替換,引得各種覬覦權力與(yu) 利益的人蠢蠢欲動。
該劇用商戰、“宮鬥”、家庭倫(lun) 理等多重情節元素編織劇本,敘事節奏緊湊、戲劇張力微妙而又不失強度,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了酒神狂歡式的上癮體(ti) 驗。《繼承之戰》的劇情建構與(yu) 角色刻畫很難讓人不聯想到西方戲劇史上那些偉(wei) 大作品:洛根與(yu) 膝下眾(zhong) 多子女的關(guan) 係顯然有《李爾王》的影子,洛根次子肯道爾對洛根的複雜態度則透出《俄狄浦斯》和《哈姆雷特》的味道。
不過,《繼承之戰》歸根結底是一部隻有在現代乃至後現代的語境下才能被創作出來的劇集。劇中的台詞就是一個(ge) 典型的例子。盡管本劇絕大多數對話都有明確的語境,但卻總是混雜著各式各樣的精妙隱喻、粗俗髒話、雙關(guan) 諧音、曆史典故、現實指涉……這些台詞往往在形式上並不複雜,隻是一個(ge) 簡單句或一兩(liang) 個(ge) 單詞,但其精巧的情感、曆史、政治指涉有時甚至能讓母語觀眾(zhong) 都感覺過度複雜。需要指出的是,這種語義(yi) 複雜含混到不似人言的台詞恰恰是編劇的妙筆而非失誤。
視聽表達也同樣充滿類似的內(nei) 在張力。一方麵,在《繼承之戰》中觀眾(zhong) 可以看到許多氣勢磅礴、不惜工本的鏡頭與(yu) 場麵調度——室外全景鏡頭中羅伊家族浩浩蕩蕩的車隊、直升機機隊,室內(nei) 畫麵比例精巧的攝影構圖與(yu) 充滿細節的服裝、場景。羅伊家族以及他們(men) 身邊的人似乎個(ge) 個(ge) 都有一統寰宇的霸氣。另一方麵,在涉及羅伊家族內(nei) 部人緊張關(guan) 係場景中,創作團隊反而常常使用了大量晃動、逼仄的新聞紀錄片風格手持攝影鏡頭,讓觀眾(zhong) 旁觀、逼視角色的冷漠、尷尬、不安、卑微、渺小。
事實上,《繼承之戰》在台詞與(yu) 視聽表達上既古典又現代、既簡單又複雜、既宏大又具體(ti) 的風格與(yu) 本劇的主線劇情構成了一套複雜的互文關(guan) 係。盡管披著豪門“宮鬥”、企業(ye) 商戰的外衣,但《繼承之戰》真正的內(nei) 核是對當代資本主義(yi) 美國內(nei) 在矛盾的呈現,而羅伊家族的內(nei) 外鬥爭(zheng) 隻不過是這一宏觀矛盾的具體(ti) 展開。
洛根的設定完美契合了資本家創業(ye) 神話:他出身貧寒,靠著自己的努力創立了一個(ge) 傳(chuan) 媒帝國,憑借自身能力在英美政商兩(liang) 界縱橫捭闔。但是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編劇花了大量筆墨展現這種“能力”的無能。洛根是一個(ge) 完全認同了資本主義(yi) 特別是新自由主義(yi) 經濟體(ti) 製的角色,他看重自身利益與(yu) 權力,也堅信自己的能力,在他眼中,似乎一切事物都是為(wei) 了掌控權力而進行的鬥爭(zheng) ,這給他帶來了成功,也帶來了危機。
該劇的編劇傑西 阿姆斯特朗為(wei) “美國研究”專(zhuan) 業(ye) ,曾為(wei) 英國下議院議員工作,深諳英美兩(liang) 國的政治與(yu) 商業(ye) 團體(ti) 的運作模式。因此,他在劇本中並沒有把對資本家創業(ye) 神話的批判局限在個(ge) 人層麵,而是通過豐(feng) 富的現實指涉——例如第二季中的郵輪醜(chou) 聞與(yu) 第三季中洛根資助共和黨(dang) 極右翼總統候選人的劇情——指出這種神話及其危害的結構性基礎。
在《繼承之戰》中,編劇為(wei) 觀眾(zhong) 提供了洛根的一個(ge) 對立麵——洛根次子肯道爾·羅伊。在洛根的四個(ge) 子女中,肯道爾是唯一敢於(yu) 反抗父親(qin) 的孩子。在第一季中,他已經向洛根發起了兩(liang) 次反抗(意圖奪取公司控製權),一次比一次接近成功,然而他的矛盾與(yu) 猶豫卻總是讓他功敗垂成。這一角色堪稱當代資本主義(yi) 美國的哈姆雷特。與(yu) 殺伐果斷、冷酷無情的洛根不同,肯道爾敏感、遲疑。他的性格深受洛根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崇拜、認同洛根,卻又無法真正像洛根一樣冷酷無情。他認同進步的價(jia) 值觀,反對洛根的右翼保守理念,但他也是洛根一係列政治、商業(ye) 活動的受益者。他既自私卻又重情,他虛偽(wei) 卻也真誠。通過對肯道爾矛盾性的呈現,編劇事實上向觀眾(zhong) 傳(chuan) 遞了一個(ge) 中國觀眾(zhong) 非常熟悉的教誨:“絕望之為(wei) 虛妄,正與(yu) 希望相同。”
(作者張楊思頡係華東(dong) 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