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機構看中國經濟2021“年報”:表現超預期 穩增長有支撐
2021年中國經濟“年報”已於(yu) 日前出爐。作為(wei)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ti) ,中國受到國際機構的密切關(guan) 注。綜合來看,國際機構認為(wei) ,中國2021年總體(ti) 表現高於(yu) 預期,而展望2022年,盡管內(nei) 外麵臨(lin) 一些壓力,但穩增長仍有支撐。
2021年經濟表現高於(yu) 預期
麵對內(nei) 外複雜嚴(yan) 峻的形勢,中國經濟在2021年交出了一份來之不易的總成績單: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同比增長8.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18.3%,二季度同比增長7.9%,三季度同比增長4.9%,四季度同比增長4.0%。
“這一數據表現略高於(yu) 我們(men) 的預期,同時2021年12月工業(ye) 生產(chan) 的增速也快於(yu) 我們(men) 之前的預期。”牛津經濟研究院高級經濟學家胡東(dong) 安說。
在匯豐(feng) 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看來,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GDP增速雖低於(yu) 第三季度的4.9%,但仍然高於(yu) 國際金融機構的普遍預期;其兩(liang) 年複合平均增速(5.2%)則較第三季度(4.9%)有所提高。其中,以兩(liang) 年複合平均增速計算,在統計覆蓋的時間段內(nei) ,服務業(ye) 有較明顯反彈。
景順亞(ya) 太區(日本除外)全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也坦言,盡管中國經濟增速在2021年第四季度有所放緩,但並沒有像一些人擔心的那樣出現明顯下跌。相反,中國工業(ye) 生產(chan) 的韌性仍推動經濟的整體(ti) 前行。同時,製造業(ye) 和出口繼續成為(wei) 中國經濟引擎的主要推動力。
2022年穩增長仍有支撐
展望2022年,國際機構認為(wei) ,雖然經濟上麵臨(lin) 一些挑戰,但穩增長仍有支撐。
趙耀庭指出,當前新冠疫情的局部暴發仍是經濟壓力的一大來源。尤其最近中國局部暴發的疫情難免會(hui) 對家庭支出和消費者情緒造成壓力。
屈宏斌也直言,盡管2021年第四季度數據整體(ti) 高於(yu) 預期,但2021年12月的消費和服務業(ye) 領域數據仍麵臨(lin) 壓力。在他看來,局域性疫情等因素的影響短期內(nei) 仍然存在,2022年消費增長料將承壓。
國際機構在看到中國經濟麵臨(lin) 的挑戰的同時,也指出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仍有相應支撐。
針對近期疫情的局部性暴發,趙耀庭表示,中國最近展示出了更實際、更細致的方法來應對新增確診病例,如局部和有針對性地采取封鎖措施等。“去年12月的強勁工業(ye) 生產(chan) 值是在西安嚴(yan) 格落實封城措施的情況下出現的。這表明中國的供應鏈在生產(chan) 轉移方麵或比許多人想象的更具彈性。”
胡東(dong) 安也表示,進入2022年,中國經濟雖麵臨(lin) 下行壓力,但利好中國經濟增長的因素也依然存在。“我們(men) 預計中國將放寬宏觀政策,穩定經濟增長。日前中國下調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釋放出的也是這一信號。展望2022年全年,預計中國基礎建設投資及信貸將實現強勁增長。同時,房地產(chan) 行業(ye) 將得到更多支持。”
全球經濟增速放緩
2022年全球經濟大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亦是中國經濟承壓的原因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最近新冠病毒變異株奧密克戎的超強傳(chuan) 播速度更在不少全球主要經濟體(ti) 掀起一波狂瀾,全球供應鏈危機再次雪上加霜。在新一輪疫情籠罩下,國際機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也有所下調。
世界銀行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計,未來兩(liang) 年,全球經濟增長將顯著放緩,從(cong) 2021年的5.5%降至2022年的4.1%,2023年進一步下降至3.2%。經濟合作與(yu) 發展組織預計,未來全球主要經濟體(ti) 如美國、日本、加拿大、德國、意大利和英國等經濟增長的強勁反彈會(hui) 逐漸減弱。2022年,全球主要經濟體(ti) 將普遍麵臨(lin) 著經濟下行的壓力。
盡管如此,國際機構對中國經濟增長仍有信心。世界銀行預計,在全球經濟普遍放緩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前景的下行風險有所增加,但在財政政策支持下,預測增長勢頭可回升。摩根士丹利也表示,隨著更多利好經濟政策的推出,2022年中國經濟仍能呈現較好的複蘇態勢。(劉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