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青海門源6.9級地震現場考察結果發布

發布時間:2022-01-20 14:31:00來源: 科技日報

  青海門源6.9級地震發生後,蘭(lan) 州大學與(yu) 甘肅省科技廳會(hui) 同中國地震局蘭(lan) 州地震研究所、中山大學和青海省地震局等10餘(yu) 名科研人員當天趕赴震區,對本次地震地表破裂帶、發震構造和震害等進行了現場考察,1月18日發布了階段性成果。

  據蘭(lan) 州大學地質科學與(yu) 礦產(chan) 資源學院袁道陽教授介紹,經現場考察發現,本次6.9級地震地表破裂帶長度超過22千米,主要由2條破裂帶組成。其中,北側(ce) 主破裂帶沿廣義(yi) 海原斷裂帶中段的冷龍嶺斷裂西段分布,從(cong) 東(dong) 向西大致經過硫磺溝腦分水嶺、蘭(lan) 新高鐵大梁隧道、道溝至下大圈溝西支溝止,整體(ti) 走向NWW(北西西),長度超過17千米,野外實測最大水平位錯約2.1-2.3米,向兩(liang) 端逐漸衰減;南側(ce) 的次級破裂帶分布在廣義(yi) 海原斷裂帶中西段的托勒山斷裂東(dong) 段局部段上,大致沿大西溝、獅子崖一線分布,走向近EW(東(dong) 西),長度約5千米,水平位錯約0.5-1米左右,構成與(yu) 主破裂帶西段左階斜列的次級分支破裂,應為(wei) 地震向西破裂的端部效應。

  袁道陽說,本次6.9級地震地表破裂性質以左旋走滑為(wei) 主,其次級破裂段主要為(wei) 左旋左階拉張或右階擠壓的雁列式組合。形成典型的走滑活動斷裂的斷錯地貌,如左旋斷錯紋溝、河床及牧區鐵絲(si) 網圍欄、道路路基、車轍、便道、動物腳印等,同時還形成擠壓脊、張性裂縫、斷層陡坎等,其變形樣式豐(feng) 富而典型。

  “本次地震除了造成房屋建築受損之外,還造成了局部邊坡崩塌、滾石以及凍土開裂和冰麵拱曲變形等多種次生災害。”中國地震局蘭(lan) 州地震研究所副研究員謝虹告訴記者。謝虹說,地震還造成穿越冷龍嶺斷裂的蘭(lan) 新高鐵大梁隧道和硫磺溝大橋橋麵受損而停運、部分道路路基變形等。

  地震發生後,蘭(lan) 新高鐵橋麵變形的問題引起關(guan) 注,考察組對橋墩周圍現場調查後初步認為(wei) :由於(yu) 跨硫磺溝的鐵路大橋位於(yu) 本次地震地表破裂帶的北盤,北盤主要向西運動。因不同橋墩之間距地震地表破裂帶的距離不同,瞬間向西的振動幅度可能有差異,致使不同橋墩之間的橫梁和鐵軌變形幅度不同,造成右旋位錯的假象,實際上更可能是一種不同步向西振動的變形效應。

  據了解,目前現場應急考察工作基本結束,有關(guan) 本次科學考察的資料整理、圖件處理和綜合分析正在進行中。(科技日報記者 頡滿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