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新青年》舊址舉辦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本報北京1月20日電(記者賀勇)日前,京滬兩(liang) 地青少年分別在位於(yu) 北京東(dong) 城區和上海黃浦區的《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參加對話直播活動,雙方暢談現場感受、共同誦讀《青年雜誌》(後改名《新青年》)第一卷第一號發刊詞《敬告青年》,並分別與(yu) 兩(liang) 地黨(dang) 史專(zhuan) 家進行隔空對話,感悟黨(dang) 的百年曆史。
《新青年》由陳獨秀於(yu) 1915年9月在上海創辦,標誌著新文化運動的興(xing) 起。1917年,《新青年》編輯部由上海遷到北京,成為(wei) 五四前後新文化運動的主陣地之一。俄國十月革命後,《新青年》成為(wei) 宣傳(chuan) 馬克思主義(yi) 最重要的刊物。1923年6月,它成為(wei) 中共中央的機關(guan) 理論刊物。兩(liang) 地的《新青年》編輯部舊址都是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早期傳(chuan) 播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創建的重要場所。北京東(dong) 城區委宣傳(chuan) 部和上海黃浦區委宣傳(chuan) 部共同策劃了此次活動。東(dong) 城區委宣傳(chuan) 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活動形成南北兩(liang) 地革命活動舊址、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之間的聯動,有助於(yu) 激勵青少年進一步傳(chuan) 承紅色基因,讓紅色文化成為(wei) 愛國主義(yi) 教育的“主打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