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弘揚傳統藝術 描繪時代風貌(創作談)

發布時間:2022-01-21 15:45:00來源: 光明網

 

  我一直工作在文藝事業(ye) 的第一線,親(qin) 身經曆和體(ti) 會(hui) 到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和國家對戲曲事業(ye) 發展的高度重視。古老的戲曲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迎來了異彩紛呈的新發展、新繁榮、新機遇。我在倍感振奮的同時,也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責任。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是一場震古爍今的偉(wei) 大事業(ye) ,需要堅忍不拔的偉(wei) 大精神,也需要振奮人心的偉(wei) 大作品。情懷如夢,家國在心,我們(men) 當代昆曲人必須自覺肩負起傳(chuan) 承與(yu) 發展的重任。

  胸懷這種責任感與(yu) 使命感,北方昆曲劇院一直步履不停地探索實踐。在繼承傳(chuan) 統劇目的同時,我們(men) 堅持每年創排三到五部新作品,其中許多優(you) 秀劇目公演後,受到社會(hui) 各界的讚譽和好評。2016年,為(wei) 紀念中國工農(nong) 紅軍(jun) 長征勝利80周年,北方昆曲劇院創排了大型昆曲史詩《飛奪瀘定橋》。在籌備創排階段,主創人員多次深入革命老區采風調研,走訪長征老戰士家屬,聆聽革命事跡,感受長征精神。當年許多衝(chong) 鋒陷陣、流血犧牲的紅軍(jun) 戰士正值青春年華,所以這次創排啟用了很多年輕演員,與(yu) 當年的紅軍(jun) 戰士是跨越時代的“同齡人”,以青春致敬青春,以青春致敬英雄。

  《飛奪瀘定橋》塑造了英勇無畏、意誌堅定的紅軍(jun) 戰士形象,栩栩如生,真實可信。劇目公演後,我們(men) 又走進部隊、學校、社區演出。許多觀眾(zhong) 表示,這部劇有著感人肺腑、催人奮進的藝術力量,也引發了戲迷對現代題材和革命題材戲曲的熱情。我印象最深的一個(ge) 場景是在長安大戲院演出完謝幕時,一位年逾古稀的退伍老兵顫巍巍從(cong) 座位上站起來,眼含熱淚向舞台上的演員回敬軍(jun) 禮。周圍許多觀眾(zhong) 的眼眶濕潤了,劇場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那一刻,對在場的所有人來說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也是在那一刻,我們(men) 更深刻地認識到,戲曲藝術要溫暖人心、培根鑄魂,就必須與(yu) 人民情意相通、血肉相連,用心用情講好中國故事。

  凡樹有根,方能生發;凡水有源,方能奔湧。戲曲藝術博大精深,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載體(ti) 。它積澱著民族的血脈、人民的精神。我們(men) 要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文藝工作者的五點希望,把人生追求、藝術生命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願望緊密結合起來,胸懷“國之大者”,秉持“人民之心”,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堅定的文化自信,恪守從(cong) 藝初心,堅持守正創新,不斷創作出更多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you) 秀作品,不負黨(dang) 的重托、人民的期望,不負這個(ge) 偉(wei) 大的時代!

  (作者:楊鳳一,為(wei) 中國戲劇家協會(hui) 副主席、北方昆曲劇院院長)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