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贏得民心、守住人心:鄉村建設行動的關鍵所在

發布時間:2022-01-21 16:3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張雅勤(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華中農(nong) 業(ye) 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這一重要論斷,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奮鬥曆史經驗的精辟總結,是黨(dang) 長期執政必須時刻遵循的“鐵律”。人民是國家之基,民心是國家之根。贏得民心、守住人心,是黨(dang) 和國家一切事業(ye) 興(xing) 旺發達的決(jue) 定性要素。新時代鄉(xiang) 村建設行動,是繼脫貧攻堅取得偉(wei) 大勝利之後又一項旨在造福億(yi) 萬(wan) 農(nong) 民的偉(wei) 大“民生工程”,是鞏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偉(wei) 大成果、凝聚億(yi) 萬(wan) 農(nong) 民向著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宏偉(wei) 目標奮勇前進的偉(wei) 大“民心工程”。這一偉(wei) 大工程關(guan) 係千家萬(wan) 戶,涉及廣大農(nong) 民長遠利益,尤其需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順應廣大農(nong) 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紮紮實實的舉(ju) 措和實實在在的效果贏得民心、守住人心。

  在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上贏得民心守住人心

  共同富裕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更是廣大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熱切期盼。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帶領全國人民打贏了人類曆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為(wei) 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之後,廣大農(nong) 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體(ti) 上已經從(cong) “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對獲得公平發展機會(hui) 、共享發展成果、提升生活品質抱有更高期待,鄉(xiang) 村建設重點開始向全麵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轉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nong) 村”。長期以來,廣大農(nong) 村在基礎設施、人居環境、市場機製、服務標準、資源享有、製度保障等方麵,仍然與(yu) 城市存在著較大差距。城鄉(xiang) 發展條件的不平等和城鄉(xiang) 居民發展機會(hui) 的不公平,顯然與(yu) 廣大農(nong) 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相適應,與(yu) 渴求共同富裕的“民心所向”有所背離。這正是黨(dang) 中央決(jue) 定“十四五”時期實施鄉(xiang) 村建設行動、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深刻曆史背景和現實國情依據。

  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是造福全體(ti) 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主體(ti) 力量是依靠全體(ti) 人民。隻有人民群眾(zhong) 的積極性主動性都充分調動起來,萬(wan) 眾(zhong) 一心向著美好目標共同奮鬥,共同富裕才能真正實現。這就要求我們(men) ,在鄉(xiang) 村建設行動中必須始終站穩人民立場、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群眾(zhong) 的勞動和創造統籌推進城鄉(xiang) 一體(ti) 化,著力補齊農(nong) 村發展短板,在實現共同富裕上贏得民心、守住人心。在行動理念上,要在“工農(nong) 互促、城鄉(xiang) 互補、全麵融合、共同繁榮”理念指導下統籌搞好鄉(xiang) 村建設規劃、鄉(xiang) 鎮空間布局、資源要素配置與(yu) 公共服務供給;在行動目標上,要明確指向廣大農(nong) 民群眾(zhong) 美好生活需要的充分滿足和基本權益的實質實現,努力形成確保農(nong) 民主體(ti) 地位與(yu) 參與(yu) 權利的“治理有效”、兼顧集體(ti) 利益與(yu) 個(ge) 體(ti) 利益的“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凸顯公共精神的“鄉(xiang) 村文明”、統籌“富口袋”與(yu) “富腦袋”的“生活富裕”、體(ti) 現產(chan) 業(ye) 發展與(yu) 留住鄉(xiang) 愁的“生態宜居”;在行動過程中,要充分尊重農(nong) 民群眾(zhong) 主體(ti) 意願,絕不能一廂情願地搞大攤派、一刀切,注重處理好“經濟發展”與(yu) “農(nong) 民權益”的關(guan) 係,協調好“能人先富”與(yu) “農(nong) 民共富”的張力,實現好“體(ti) 現效率”與(yu) “促進公平”的平衡。通過穩紮穩打、久久為(wei) 功,努力形成以發展促進共同富裕、以均衡夯實共同富裕、以農(nong) 民幸福感衡量共同富裕的良好格局。

  在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上贏得民心守住人心

  民生緊連民心,民生狀況決(jue) 定民心所向。人民群眾(zhong) 之所以對黨(dang) 的領導和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衷心支持和擁護,歸根到底是因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的先進政黨(dang)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越性的一個(ge) 顯著體(ti) 現,就是通過不斷改善民生,使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實在在地建立在民生利益基礎之上。新時代鄉(xiang) 村建設行動之所以要把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放到突出位置,其深邃的曆史邏輯和現實邏輯正在於(yu) 此。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黨(dang) 高度重視城鄉(xiang) 公共服務均等化工作,各級黨(dang) 委政府不斷加大對農(nong) 村特別是貧困地區的基本公共服務投入,逐漸改善農(nong) 民群眾(zhong) 生活狀況,兜住兜牢農(nong) 村基本民生底線。隨著絕對貧困問題的徹底解決(jue) ,農(nong) 民群眾(zhong) 對教育、醫療、養(yang) 老、住房、交通、環境等方麵的要求必然不斷提升,這就迫切要求各級黨(dang) 委政府,必須進一步把提升農(nong) 村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作為(wei) 推進鄉(xiang) 村建設行動、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任務。應當清醒地看到,當前一些農(nong) 村基本公共服務不充分、不均衡,是製約農(nong) 民群眾(zhong) 美好生活需要的痛點堵點問題,也是掣肘城鄉(xiang) 進一步融合發展的現實因素。針對這一現實問題,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強調,要“提升農(nong) 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建立城鄉(xiang) 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機製,強化農(nong) 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縣鄉(xiang) 村統籌,逐步實現標準統一、製度並軌”。新時代鄉(xiang) 村建設行動的一個(ge) 核心任務,就是要通過優(you) 化配置城鄉(xiang) 公共服務資源,提升農(nong) 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數量、質量、公平性與(yu) 可及性,以補齊農(nong) 村社會(hui) 發展短板,構築新農(nong) 村建設的民生底線。

  提升農(nong) 村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是簡單追求城鄉(xiang) 基本公共服務的平均化,而是通過推動優(you) 質公共資源下沉到農(nong) 村,著力提升農(nong) 村“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yang) 、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覆蓋麵和服務度,使農(nong) 民群眾(zhong) 從(cong) 實實在在的民生改善中享受到鄉(xiang) 村建設行動帶來的實恵。一些地方的成功實踐表明,當前加強農(nong) 村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要堅持從(cong) 實際出發,著力抓住幾個(ge) 基本環節:一是基於(yu) 農(nong) 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保民生”。以農(nong) 民的真實意願和迫切需要為(wei) 導向,構建完善的公共服務訴求表達機製,實現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與(yu) 農(nong) 民實際需求的動態匹配。二是通過共建共治共享“解民憂”。鄉(xiang) 村建設行動既需要各級政府自上而下地執行推進,也有賴於(yu) 農(nong) 民群眾(zhong) 自下而上地創新創造。推進農(nong) 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農(nong) 民是受益主體(ti) 、也是行動主體(ti) ,不是“旁觀者”而是“當事人”。應通過公開公共服務相關(guan) 信息、拓展村民決(jue) 策參與(yu) 形式、完善合作供給機製,增強農(nong) 民的共建共治能力,防止出現“幹部在幹、農(nong) 民在看”等消極現象。三是構建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問責機製“護民利”。以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滿意度為(wei) 標準,評估診斷農(nong) 村公共服務均等化績效,加大對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決(jue) 策及運營過程的群眾(zhong) 監督力度,凸顯通過提升公共服務贏得民心、守住人心的價(jia) 值導向。

  在改善居住環境、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上贏得民心守住人心

  改善農(nong) 村居住環境、建設美麗(li) 宜居鄉(xiang) 村,是推進鄉(xiang) 村建設行動的一項戰略性任務,事關(guan) 廣大農(nong) 民的根本福祉,承載億(yi) 萬(wan) 農(nong) 民的殷切期待。新時代鄉(xiang) 村建設行動,在根本意義(yi) 上是提升廣大農(nong) 民文明素質、創造新時代鄉(xiang) 村文明的行動。人是鄉(xiang) 村建設的主體(ti) ,提升人的現代文明素質是鄉(xiang) 村建設行動的核心價(jia) 值;人是環境的產(chan) 物,人的文明素質離不開文明的環境。因此,順應廣大農(nong) 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對改善農(nong) 村居住環境、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下大功夫、出大實效,就成為(wei) 推進鄉(xiang) 村建設行動中贏得民心、守住人心的最現實舉(ju) 措。

  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是以農(nong) 民群眾(zhong) 為(wei) 中心、以提升人的文明素質為(wei) 根本的“文明創建工程”,是切實保障和充分實現廣大農(nong) 民對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係統惠民工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作出重要指示:“要尊重廣大農(nong) 民意願,激發廣大農(nong) 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活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內(nei) 生動力。”這是紮實推進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的根本指南。廣大農(nong) 民群眾(zhong) 是農(nong) 村居住環境整治的受益主體(ti) 、建設主體(ti) 和治理主體(ti) 。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要實現提質增效,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要獲得民心認同,必須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尊重農(nong) 民個(ge) 體(ti) 意願,充分調動基層政府和農(nong) 村組織兩(liang) 方的積極性,依靠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主體(ti) 力量把“難事辦好、好事辦實”。

  近年來,一些地方黨(dang) 委政府在改善農(nong) 村居住環境、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實踐中,通過紮實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積累了成功經驗。在規劃製定中,廣泛傾(qing) 聽、充分采納廣大村民的意見和建議,根據農(nong) 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科學確定目標任務。在工作開展中,充分發揮各級黨(dang) 組織引領作用,充分尊重農(nong) 民意願,不搞包辦代替、強迫命令,通過建立多元合作、分工明確的協同機製,把各方麵積極性都調動起來,集中力量解決(jue) 農(nong) 村垃圾、汙水治理和廁所革命等最直觀、最突出的“髒亂(luan) 差”問題。在日常維護中,引導農(nong) 民群眾(zhong) 樹立主人翁意識,建立健全民眾(zhong) 參與(yu) 機製,在潛移默化中引導村民養(yang) 成愛護環境、文明生活的良好習(xi) 慣。總之,隻要我們(men)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始終把贏得民心、守住人心作為(wei) 一切工作的根本岀發點和落腳點,充分調動廣大農(nong) 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就一定能實現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的美好目標,讓億(yi) 萬(wan) 農(nong) 民同步邁向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中作出新時代新農(nong) 村和新農(nong) 民的重大貢獻!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1日 06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