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要用好“數字紅利”
作者:拓兆兵
日前,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宣布:目前我國現有行政村已全麵實現“村村通寬帶”,超過97%的縣城城區和40%的鄉(xiang) 鎮鎮區實現5G網絡覆蓋;農(nong) 村光纖平均下載速率超過100Mb/s,已實現與(yu) 城市“同網同速”。這不僅(jin) 意味著我國信息化建設取得了巨大進展,也有力拓寬了農(nong) 民的致富路。
“要想富,先修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加快推進農(nong) 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實現了“村村通路”,打破了農(nong) 村經濟發展瓶頸。而今,我國又實現了“村村通寬帶”,打通了廣大農(nong) 村接入數字經濟時代的“信息大動脈”,這無疑為(wei) 農(nong) 民致富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插上了翅膀。近年來,一些已經通寬帶的農(nong) 村在互聯網使用方麵已取得明顯成效。因此,在“村村通寬帶”後,要總結相關(guan) 經驗,更好幫助農(nong) 民致富。
搭建好網絡平台,更要提供豐(feng) 富信息和優(you) 質內(nei) 容。近年來,一些地方通寬帶後,以農(nong) 村需求為(wei) 導向,政府和企業(ye) 大力開發和推廣新業(ye) 務新應用,建立農(nong) 村基層信息服務體(ti) 係,引導信息和服務進村入戶,提供交流、交易、推廣平台,促進農(nong) 業(ye) 信息的快速有效傳(chuan) 播。但有的平台缺乏可用信息和優(you) 質內(nei) 容,成為(wei) 擺設;有的平台內(nei) 容不錯,但更新很慢,成為(wei) “雞肋”。因此,平台一定要做好內(nei) 容及更新。與(yu) 此同時,要做優(you) 移動端,以APP為(wei) 突破口,強力推進係統打通、業(ye) 務整合、流程再造,全麵提升網上政務服務水平,實現農(nong) 民辦事不出村和社區。
在發展農(nong) 村電商的同時,要大力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加快科技興(xing) 農(nong) 。當前,我國農(nong) 業(ye) 正朝著信息化方向發展,尤其是農(nong) 村電商,讓全社會(hui) 體(ti) 會(hui) 到其作用。但賣得好,首先要產(chan) 品好。當前,我國一些農(nong) 村還在采用較為(wei) 落後的傳(chuan) 統生產(chan) 方式。因此,要在生產(chan) 端利用物聯網、雲(yun) 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推進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轉型升級,主要是種植業(ye) 和養(yang) 殖業(ye) 的智能化,大力提升其發展規模、質量和效益,並通過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催生新的業(ye) 態。
要強化農(nong) 民信息化培訓,提高農(nong) 民素質。網絡是把“雙刃劍”,在缺乏引導和培訓的情況下,有的人可能將其僅(jin) 僅(jin) 作為(wei) 消遣娛樂(le) 的新玩物。這就需要地方政府和相關(guan) 部門對農(nong) 民進行培訓,講授互聯網知識,把互聯網與(yu) 發展生產(chan) 緊密結合,提高農(nong) 村勞動者素質,以培養(yang) 新型農(nong) 民。
既要種好腳下的地,夯實線下生產(chan) 的基礎,也要耕耘好網絡,培育線上發展空間。筆者認為(wei) ,“村村通寬帶”後,必將進一步釋放出“數字紅利”,助力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發展,增加農(nong) 民收入和鄉(xiang) 村經濟新活力。(拓兆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