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壺場地怎麽建?40秒“點水成冰”——記冬奧女製冰師張芷源
新華社上海1月20日電(許東(dong) 遠 馬雪迎)身背水箱,一手握噴頭,一手持秒表,按下計時鍵的一瞬間,張芷源上身微微弓起,雙腳均勻交替快速後退,均勻細密的水珠隨著她手臂的揮動被甩出,布滿整個(ge) 冰壺賽道,全程用時40秒。
這個(ge) 被製冰師叫作“打點”的動作,是冰壺場地製冰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張芷源每天都會(hui) 重複很多遍。
距離北京冬奧會(hui) 不足15天,27歲的張芷源作為(wei) 中方製冰團隊的一員服務北京冬奧會(hui) 冰壺賽場,將在“冰立方”中“點水成冰”。
“雙向奔赴”的熱愛
磨壺、噴漆、壓修冰車、補水、修冰、打點……從(cong) 無到有,每個(ge) 環節都費時費力,在很多人看來,製冰師的工作並不適合女孩子,但張芷源卻不這麽(me) 看。
冰壺比賽的場地需要製冰師在水泥地麵上人工製作而成。先製作1.5厘米的底冰,通過冷空氣和製冷作用進行傳(chuan) 導,讓水泥地麵上結冰。隨後在底冰上噴上白漆、畫線、鋪“大本營”,最後再起4厘米至5厘米左右的冰麵,冰壺賽道才算鋪完。
“我這樣的人,在其他領域,會(hui) 招人煩。正好製冰師就是需要這樣的態度,該精細的時候精細,不能對付。”對於(yu) 自己的選擇,張芷源總結為(wei) “性格所致,雙向選擇”八個(ge) 字。
2009年,第24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hui) 在哈爾濱舉(ju) 辦,張芷源第一次知道了冰壺這個(ge) 運動項目。第二年,在身為(wei) 滑雪愛好者的父親(qin) 的支持下,張芷源正式開始了冰壺的學習(xi) 。這一學便愛上了這項運動,從(cong) 運動員到裁判員再到教練員,“冰壺賽場上能做的我都做了個(ge) 遍”。
2015年,張芷源申請到英國拉夫堡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彼時中國剛剛申辦冬奧會(hui) 成功,“我也想要為(wei) 北京冬奧會(hui) 做些什麽(me) 。”
本科學會(hui) 計的她,卻申請了體(ti) 育管理專(zhuan) 業(ye) 。隨後,張芷源有了更多接觸冰雪運動的機會(hui) 。一次偶然的機會(hui) ,張芷源在蘇格蘭(lan) 參加活動時,結識了著名的製冰師馬克。這位圈內(nei) 公認的世界頂級製冰師,成為(wei) 張芷源開啟製冰生涯的良師益友。從(cong) 普通比賽到歐錦賽、世錦賽,張芷源跟著師傅一路成長,對冰壺的熱愛也愈發熱烈。
一場關(guan) 乎速度與(yu) 精細的魔法
“製冰師在冰壺項目裏很受尊重,是一個(ge) 很神聖的工作,很有意義(yi) 。”張芷源介紹,“反滲透水,去離子水是冰壺場地常用的兩(liang) 種過濾水,冰壺場地不接受水有雜質。”較之短道速滑、花樣滑冰等冰上項目,冰壺對於(yu) 賽場冰麵的要求更高,背後的製冰工序也更為(wei) 繁瑣。
先均勻澆出高硬度的初冰層,再刷顏料讓冰場呈現純白色,接著用紅藍等色的顏料畫出大本營,“冰壺賽道對於(yu) 點位精準度要求很高,踏板、底線、前擲線、中線等所有線都絕對不能有偏差,否則在比賽過程中就會(hui) 出現運動員和裁判員判斷失誤的事情,是個(ge) 很精細的工作。”一切完成後再給賽道“補水”,每補一層需要間隔三至四小時,完全補好需要兩(liang) 至三天,最終形成絕對平整、沒有氣泡和雜質的上層冰麵。
比賽前,製冰師還要在冰麵上噴灑純淨水,形成均勻的冰粒,也就是“打點”,打好後用掃冰機刮出需要的高度和形狀——連“打點”的速度也有嚴(yan) 格的要求,“第一遍要打冷水,40秒到45秒內(nei) 完成,第二遍要打溫水,35秒到40秒內(nei) 完成。”
“冬奧,這是我的小心願”
“女孩子的夢想就很簡單,努力就可以啦!”這是2021年10月20日張芷源在社交平台上發布的話。
視頻裏的張芷源身穿黑色羽絨服,測溫、澆水、噴漆、布線、打點……一係列嫻熟的操作過後,一片空地變成了有著5條賽道的冰壺冰場。
初學製冰時,她就夢想能參與(yu) 到自己國家舉(ju) 辦的冬奧會(hui) 中,在與(yu) 冰壺相伴的第12年、成為(wei) 製冰師的第6年,這個(ge) 夢想實現了。
12年,從(cong) 運動員到製冰師,張芷源自己在成長,也見證著冰雪運動在中國的成長。
2008年,上海建成第一個(ge) 標準冰場,一批批來自北方的冬季項目專(zhuan) 業(ye) 運動員、教練員陸續南下,開始了推廣普及冰雪運動的努力。2018年,上海青少年冰壺集訓隊成立,張芷源通過人才引進落戶上海,加入了冰雪運動普及的隊伍。
現在,在上海這個(ge) 幾乎沒有冰雪的南方城市,越來越多的孩子喜歡上冰壺,越來越多的家長感受到冰雪運動的魅力而支持孩子學冰壺,甚至不少中小學也已經把冰壺項目作為(wei) 全校普及的體(ti) 育課。
置身冬奧帶來的冰雪熱潮,張芷源又有了一個(ge) 更宏大的理想,“希望有一天我帶過的隊員能代表中國參加世界大賽,在我作為(wei) 主製冰師鋪設的賽道上”。
2022北京冬奧會(hui) 越來越近,張芷源即將奔赴“冰立方”,作為(wei) 冬奧會(hui) 中方製冰團隊的一員直接服務奧運賽場,親(qin) 眼見證中國冰壺隊的風采,“能參與(yu) 其中已經很滿足了,期盼國家隊取得好成績,他們(men) 的辛苦和努力得到回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