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多地確診病例曾有境外物品接觸史 國際快遞還能不能收

發布時間:2022-01-21 17:50:00來源: 經濟日報

  近日,北京、深圳等地公布的奧密克戎確診病例溯源消息顯示,病例接觸過國際快遞,不排除經境外輸入物品感染的可能。對此,不少人疑惑,經過消殺處理過的國際快遞為(wei) 什麽(me) 還會(hui) 被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

  “環境中活病毒的分離培養(yang) 是很難的,檢測陽性一般是指核酸檢測陽性,此時病毒有可能是活的也有可能是死的。”據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zhuan) 家張流波介紹,消毒劑對新冠病毒總體(ti) 上是有效的。但是,通過消毒並不能夠完全消除病毒核酸,因為(wei) 消毒劑通常不針對核酸,病毒死了但是核酸還在,所以經過消殺的快遞,有時也會(hui) 被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從(cong) 既往我國多個(ge) 省(市)發生的經冷鏈或非冷鏈物品傳(chuan) 播的案例來看,新冠病毒在低溫下可以長時間存活,因此冬季經物傳(chuan) 播的風險也隨之增大。這是否意味著國際快遞不能收了呢?

  “簡單地認為(wei) 收取國際快遞會(hui) 感染病毒是不科學的。”北京郵電大學郵政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國君表示,“境外快遞進入國內(nei) 後,快遞企業(ye) 對快遞的外包裝都有一套嚴(yan) 格的消殺環節,因此,外包裝上存在病毒也是相當有限的。”

  不過,為(wei) 嚴(yan) 防境外疫情通過寄遞渠道輸入,相關(guan) 部門已經作出妥善安排。國家郵政局日前發布通知要求,各級郵政管理部門、各郵政快遞企業(ye) 要進一步提高風險意識,築牢國際郵件快件疫情防控屏障。各郵政快遞企業(ye) 要切實做好國際郵件快件處理場所消毒、通風等工作,對進口國際郵件快件,要在進入生產(chan) 處理環節後,第一時間逐件進行外包裝各麵全覆蓋消毒。要在地方疫情防控部門指導下,明確和落實進口國際郵件快件消毒後的靜置期。

  在投送環節,如何做好“最後一公裏”的安全保障?對此,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邊作棟表示,一方麵督促快遞員落實好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等基本的健康防護要求,並持證上崗,持健康碼上崗;另一方麵,積極組織從(cong) 業(ye) 人員完成新冠疫苗的接種,目前,全行業(ye) 全流程疫苗接種率達98%以上。此外,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多使用智能快遞箱,實現無接觸投遞。提醒快遞員在投遞時,主動提示收件人做好戴口罩、妥善處置外包裝、對內(nei) 件作消毒處理後再使用等防護措施。

  目前,全球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引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仍多發高發。國家郵政局強調,各郵政快遞企業(ye) 要綜合評估進口郵件快件來源地疫情風險等級、上遊經營主體(ti) 資質、寄遞物品屬性等因素,按照精準防控、提級管控的相關(guan) 要求,製定疫情高風險國家和地區進口郵件快件疫情防控處置方案。

  消費者收取國際快遞如何才更安全?“消費者做好全流程的自我防護很重要。”趙國君認為(wei) ,消費者在接收國際快遞時,要正確佩戴好一次性手套、口罩,在做好個(ge) 人防護的同時,對國際快遞的外包裝進行嚴(yan) 格消殺後,也不能忽視對快遞內(nei) 部物品的消殺處理。在國外疫情高發期間,建議消費者適當減少境外商品的采購,這也是加強自我保護的一種措施。(記者 吉蕾蕾)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