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一次立體檢閱

發布時間:2022-01-24 15:12:00來源: 光明網

  中國文藝事業(ye) 繁榮發展的一次立體(ti) 檢閱

  ——“創隨時代 精‘藝’求精——中國文聯全國性文藝評獎五年獲獎文藝精品網絡展示活動”述評

  日前,由中國文聯、光明網聯合推出的“創隨時代 精‘藝’求精——中國文聯全國性文藝評獎五年獲獎文藝精品網絡展示活動”(以下簡稱“展示活動”)跟觀眾(zhong) 見麵。該活動通過線上作品展示、線下名家訪談點評的形式,專(zhuan) 題展示了第十次全國文代會(hui) 以來中國文聯各全國性文藝評獎的工作成果,實現了一次對五年來中國文聯全國性文藝評獎工作全方位、係統化、多角度、立體(ti) 化呈現。

  展示活動在第十一次全國文代會(hui) 開幕前夕推出。活動一經推出,即受到文藝界的廣泛關(guan) 注,很多文藝家及其粉絲(si) 紛紛點擊觀看並轉發活動的網絡頁麵,取得了良好的社會(hui) 反響。在此期間,光明網根據不同的內(nei) 容形式,聯合中國文聯係統各級新媒體(ti) 平台,選擇不同的傳(chuan) 播渠道,形成以PC端、移動端的“瀑布流”式傳(chuan) 播矩陣,充分發揮自有網站、客戶端的傳(chuan) 播能力,同時利用光明網與(yu) 第三方商業(ye) 互聯網平台的良好合作關(guan) 係,在大流量互聯網平台上進行了廣泛傳(chuan) 播。多家中央重點新聞網站、門戶網站及商業(ye) 平台紛紛予以轉載。據不完全統計,整個(ge) 網絡專(zhuan) 題於(yu) PC端發稿6783篇,客戶端1657篇,微博151條,微信64條,視頻35條。截至2022年1月,整體(ti) 專(zhuan) 題傳(chuan) 播量接近1億(yi) 次,其中《創隨時代 精“藝”求精——用文質兼美的藝術創作講好中國故事》《創隨時代 精“藝”求精——以創新之光照亮時代舞台 用力用情創作 “三精”作品》《創隨時代 精“藝”求精——尋找中華文化基因的當代表達 推動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繁榮發展》《創隨時代 精“藝”求精——傳(chuan) 承德藝雙馨精神 用精湛舞台演繹謳歌新時代》四期節目得到廣泛認可。

  2016年,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是一場震古爍今的偉(wei) 大事業(ye) ,需要堅忍不拔的偉(wei) 大精神,也需要振奮人心的偉(wei) 大作品。”展示活動展示的50部文藝精品,涉及中國文聯12項常設全國文藝獎,並設置舞台藝術類、造型藝術類、電影電視類三大主題版塊,其中,舞台藝術類作品包含戲劇、音樂(le) 、曲藝、舞蹈、雜技,總計22個(ge) 視頻類作品;造型藝術類包含美術、民間文藝(工藝美術作品)、攝影、書(shu) 法,總計20個(ge) 平麵類作品;電影電視類包含電影、電視片花,總計8個(ge) 視頻類作品。展示的作品是五年來中國文藝事業(ye) 繁榮發展的生動體(ti) 現,是中國文藝從(cong) “高原”邁向“高峰”的生動注腳。不管是《大江大河》《流浪地球》《絕命後衛師》《情滿四合院》《外交風雲(yun) 》《奪冠》等影視作品,還是《黃河》《命運》《三灣,那一夜》等舞台藝術作品,抑或是《陽光下的大橋澆築工》《烈焰青春》《上海童謠》《姑蘇繁華圖》等造型藝術作品,都堅持以愛國主義(yi) 為(wei) 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wei) 核心的時代精神,大力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大力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反映了時代呼聲,展現了人民奮鬥,振奮了民族精神,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積聚著精神力量。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創新是文藝的生命”,“優(you) 秀作品反映著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文化創新創造的能力和水平”。隻有把創新精神貫穿文藝創作全過程,大膽探索,銳意進取,不斷拓展題材、內(nei) 容、形式、手法,不斷提高原創力,文藝作品才能精彩紛呈、引人入勝。展示活動讓我們(men) 看到了五年來中國文藝家矯健而迅捷的創新步伐,看到了他們(men) 魅力四射的創新火花。《我和我的祖國》《紅海行動》等突破了過去主旋律創作模式,在類型上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態勢,將新主流國產(chan) 大片創作提升到新的層次,從(cong) 而掀起觀影熱潮。新版《白毛女》舞劇《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舞台藝術作品,博采各藝術門類之長,對傳(chuan) 統舞台表現形式進行了大量創新,融各種舞美形式於(yu) 一體(ti) ,同時又調動影視、多媒體(ti) 及話劇表演多種手段,讓舞台藝術在守正創新中不斷發展。在展示活動期間推出的係列名家訪談中,“創新”也始終是文藝家們(men) 口中的高頻詞。受訪的文藝家們(men) 表示,正是由於(yu) 文藝界牢記“創新是文藝的生命”,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文藝工作的係列重要講話精神貫徹到創作實踐中,才創造出今天如此豐(feng) 富多彩的中國故事、中國形象、中國旋律,為(wei) 世界貢獻出如此之多的特殊聲響和色彩、詩情和意境。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事業(ye) 發展最關(guan) 鍵的因素。文藝界濟濟多士,人才輩出,思想活躍,創造力充沛。培養(yang) 人才、發現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是做好我國文藝工作的關(guan) 鍵。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是黨(dang) 和政府聯係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橋梁紐帶,在團結文藝工作者方麵負有重要職責。多年來,中國文聯、中國作協開展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哪裏有文藝工作者,文聯、作協的工作就要做到哪裏,發揮好文藝界人民團體(ti) 作用。”此次,中國文聯聯合光明網推出“創隨時代 精‘藝’求精——中國文聯全國性文藝評獎五年獲獎文藝精品網絡展示活動”,為(wei) 眾(zhong) 多文藝家的優(you) 秀作品提供展示舞台,同時推出了6期名家訪談視頻節目,每期節目時長30到40分鍾,先後采訪了26位不同藝術門類的文藝家。受訪的文藝家既有聞名於(yu) 藝壇的大家名宿,也有近幾年異軍(jun) 突起的藝壇新人,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他們(men) 在一起說變化、談感想、提建議、謀發展、話未來,在業(ye) 務交流與(yu) 思維碰撞中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凝聚了共識。中國文聯這種借助大眾(zhong) 傳(chuan) 媒團結、聯係文藝家的工作方式,是延伸工作手臂、擴大工作覆蓋的具體(ti) 體(ti) 現。

  在前不久召開的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廣大文藝工作者再次提出殷殷期望。“雄關(guan) 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cong) 頭越。”展示活動呈現了昨天的精彩,更加輝煌的明天等待著我們(men) 去鑄就。隻要廣大文藝工作者按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要求,自覺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以強烈的曆史主動精神,積極投身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建設,培根鑄魂展現新擔當,守正創新實現新作為(wei) ,明德修身煥發新風貌,就一定能夠在展示中國文藝新氣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方麵再創佳績、再攀高峰。(韓業(ye) 庭)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