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萍:讓京劇走向世界,我願是一座橋
【走近文藝家】
光明日報記者 韓業(ye) 庭
她曾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代京劇專(zhuan) 業(ye) 大學生,後來成為(wei) 前輩眼中的“知識型京劇演員”。幾十年中,她足跡遍布歐、美、日諸國,廣收“洋弟子”,為(wei) 外國政要上京劇課,排演了100多部大量吸收利用中國京劇元素的外國戲劇,成為(wei) “讓京劇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
一個(ge) 冬日的午後,京劇表演藝術家孫萍和丈夫葉金森重新打開一個(ge) 個(ge) 舊信封。兩(liang) 位老人捧著泛黃的信紙,歲月的痕跡無法掩蓋他們(men) 眼睛裏散發出的光芒和激動。
30年前,時任匈牙利總統的根茨·阿爾帕德給他們(men) 寄來第一封信。此後,他們(men) 之間的書(shu) 信聯絡長達十多年之久。這些書(shu) 信承載著一個(ge) 外國政治家與(yu) 兩(liang) 位中國藝術家的友誼,也記錄著中國京劇海外傳(chuan) 播的傳(chuan) 奇故事。
孫萍天生一副好嗓子,很小的時候就能發出假聲,經常跟著家裏的“話匣子”學唱歌。能歌善舞的她,10歲便被招進寧夏京劇團學員班。15歲時,孫萍憑借現代京劇《賽駝之後》在全國文藝匯演中摘得大獎。1978年,不滿18歲的她,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國戲曲學院,成為(wei) 該院首批20名本科生之一,同時也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代京劇專(zhuan) 業(ye) 大學生。
跟很多同學的大學生活不同,孫萍不僅(jin) 用心學戲,還大量閱讀,撰寫(xie) 了不少戲劇方麵的論文,同時利用業(ye) 餘(yu) 時間學習(xi) 英語。畢業(ye) 後,孫萍進入國家京劇院,成為(wei) 前輩眼中的“知識型京劇演員”。除了在舞台上綻放藝術芳華,劇院的外事活動中也少不了她的身影。
1990年,匈牙利布達佩斯室內(nei) 劇院院長米克洛什·須茨和藝術總監奇思馬迪阿·蒂博爾來華訪問。“中國的京劇藝術太精彩啦!”觀看了孫萍的演出,他們(men) 讚不絕口。不久,他們(men) 邀請孫萍赴匈進行文化交流。1991年秋,孫萍與(yu) 丈夫葉金森踏上赴匈的旅程,一去就是九年。
曆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裏,東(dong) 西方文化猶如兩(liang) 條平行線,它們(men) 按照各自的軌跡延伸,互無關(guan) 係。可在孫萍看來,人類文明的生命力在於(yu) 交流互鑒,不同文化的交流,必能碰撞出美麗(li) 的火花。在與(yu) 匈牙利藝術家的交流中孫萍發現,以京劇為(wei) 代表的中國戲曲以寫(xie) 意為(wei) 主,而西方戲劇則以寫(xie) 實為(wei) 主。在西方戲劇寫(xie) 實化的表演中,演員的表演動作容易簡單粗化,缺乏美感。通過演出、座談、講座等途徑向匈牙利觀眾(zhong) 推介京劇藝術之餘(yu) ,孫萍還將中國戲曲的寫(xie) 意性移植到西方戲劇中,尋找中國京劇與(yu) 西方戲劇的“融合點”。
1994年7月,孫萍與(yu) 匈牙利裴多菲劇院合作製作的動作戲劇《聖·拉茲(zi) 洛國王》上演。她把中國京劇參軍(jun) 戲的旋律、唱法、表演程式、武打技巧等巧妙引入該劇。比如,“群臣覲見君王”“士兵們(men) 之間打鬥”這些簡單的表演動作,使用了走邊、趟馬、打出手、耍下場等中國戲曲程式,大大豐(feng) 富了角色的表現力。再比如,一個(ge) 遊泳動作,西方戲劇的表現形式就是讓演員簡單地擺臂劃水,而孫萍為(wei) 其融入京劇寫(xie) 意的表現手法後,西方觀眾(zhong) 通過演員的表演,不僅(jin) 看到了“遊泳”,還看到了“波濤”和“浪花”。西方觀眾(zhong) 和藝術家看了孫萍用京劇寫(xie) 意手法改造的作品無不為(wei) 之折服:戲劇原來還可以這樣演!
第一次“練手”即獲成功讓孫萍信心大增,也讓她看到了中國京劇“揚帆出海”的可能。此後,應波蘭(lan) 、德國、俄羅斯等多個(ge) 歐洲國家戲劇院團之邀,孫萍先後指導排演創作了《西遊記》《藝術家的節日》《中國姑娘圖蘭(lan) 朵》等100多部劇,巧妙地將中國京劇的程式、旋律等融入其中,在不動聲色中讓西方觀眾(zhong) 認識了京劇、了解了京劇。在《西遊記》中,她還將唐詩融入其中,讓外國演員飾演的唐僧念著翻譯成德文的“兩(liang) 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wan) 重山”。在1994年第十屆國際動作戲劇匯演中,這部外國版《西遊記》獲得最佳編劇和最佳表演獎。時任德國總理的科爾為(wei) 孫萍頒獎時說:“你給歐洲的戲劇藝術帶來了一股新風。”
在歐洲撒下京劇的種子後,孫萍又把目光投向美國。在那裏,孫萍進行的第一個(ge) 嚐試是用交響樂(le) 演奏京劇。2000年年初,孫萍同華盛頓國家交響樂(le) 團合作,試著用西洋樂(le) 器伴奏演唱京劇名段。2001年3月,孫萍又同賓夕法尼亞(ya) 大學交響樂(le) 團合作,以交響樂(le) 伴奏演唱了《紅燈記》《杜鵑山》等多段京劇。此外,孫萍還應邀到美國國會(hui) 給議員們(men) 講解京劇知識。在孫萍的努力下,京劇與(yu) 交響樂(le) 實現了完美結合,京劇這一來自古老東(dong) 方的“大家閨秀”,在美國迎來了她的華麗(li) 邂逅,與(yu) 交響音樂(le) 這一“歐洲貴族”攜手,最終得到了東(dong) 西方兩(liang) 大“家族”的認可。
孫萍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為(wei) 世界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文化的窗,而她也由一名京劇演員成為(wei) 一名文化使者。先後四次接見孫萍夫婦的根茨·阿爾帕德總統曾對孫萍直言:“因為(wei) 你表演的京劇,我對中國及中國文化產(chan) 生了濃厚興(xing) 趣。”正是由於(yu) 這種貢獻,她被匈牙利政府授予“榮譽國民證章”,被美國查普曼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成為(wei) 繼梅蘭(lan) 芳、張君秋之後在國外獲此殊榮的第三位京劇表演藝術家。
回國後的孫萍,連續擔任了三屆全國政協委員,讓“京劇進校園”從(cong) 提案變成現實。在為(wei) 中外文化交流和京劇藝術傳(chuan) 承保護奔走呼籲之餘(yu) ,她把更多精力用在了京劇藝術教育上。尤其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藝術研究院任教這些年,她把在外國留學生中傳(chuan) 播推廣京劇作為(wei) 自己的重要工作,為(wei) 此招收了很多“洋弟子”。在孫萍看來,中國每年有幾十萬(wan) 外國留學生,他們(men) 中隻要有十分之一的人接觸、了解、學習(xi) 京劇,未來就會(hui) 形成一支在國際上傳(chuan) 播京劇藝術和中國文化的強大力量。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6日 1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