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增強製造業自主可控能力

發布時間:2022-01-26 16:14: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徐建偉(wei) 、付保宗、費洪平(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

  製造業(ye) 是大國經濟的“壓艙石”,是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聯動中樞,也是國際競爭(zheng) 的核心領域。增強製造業(ye) 自主可控能力是我國提高產(chan) 業(ye) 體(ti) 係協調性、經濟運行穩定性和國際競爭(zheng) 力的關(guan) 鍵所在。

  我國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完備,且不斷向中高端發展,正加速融入全球產(chan) 業(ye) 鏈,競爭(zheng) 力持續提升。與(yu) 此同時,製造業(ye) 發展也麵臨(lin) 一係列難題,既有來自外部環境變化的衝(chong) 擊與(yu) 挑戰,也有製造業(ye) 自身能力方麵的短板製約。一方麵,我國製造業(ye) 在重大技術裝備、關(guan) 鍵材料、核心零部件、高端軟件等方麵較為(wei) 依賴進口,一些高度國際化的優(you) 勢和支柱產(chan) 業(ye) ,如電子信息、汽車、高端裝備等,存在“卡脖子”隱患和斷供風險;另一方麵,雖然我國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但在基礎共性技術、關(guan) 鍵核心技術和未來前沿技術等領域仍積累不足,與(yu) 發達國家的差距明顯,特別是麵對於(yu) 我不利的外部環境,進一步實現創新突破的難度加大。與(yu) 此同時,我國製造業(ye) 具有強大的生產(chan) 製造能力和顯著的規模經濟效益,但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yi) 抬頭,一些國家在國際市場上高築壁壘,不僅(jin) 在產(chan) 品供需上進行“硬割裂”,而且在產(chan) 業(ye) 發展生態上推動“軟出局”,我國製造業(ye) 在綠色低碳、知識產(chan) 權、市場采購等方麵都可能遭遇新的挑戰。

  製造業(ye) 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麵對國內(nei) 發展的新要求和國際經濟形勢的新變化,必須不斷強化我國製造業(ye) 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持續提升我國製造業(ye) 在全球價(jia) 值鏈的位勢,關(guan) 鍵要在提升自主可控能力上下功夫,確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一是在分工合作中把握好內(nei) 外平衡。必須看到,製造業(ye) 已經形成全球高度分工的格局,著眼於(yu) 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我們(men) 需堅持“向內(nei) 發力”,穩步推進“卡脖子”隱患突出的領域實現突破,不斷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的能力和底氣;著眼於(yu) 更好加強國際合作和擴大市場,我們(men) 還需堅持“向外拓展”,大力推進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國際合作,通過參與(yu) 國際市場競爭(zheng) ,推動我國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增強我國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創新鏈中的影響力。

  二是在體(ti) 係優(you) 化中謀劃好動能接續。門類齊全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是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的強大依托。一方麵要穩基礎,高度重視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基礎產(chan) 業(ye) 對產(chan) 業(ye) 體(ti) 係穩定高效運行的支撐作用;另一方麵要擴增量,加強對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的係統性謀劃和鏈條式布局,爭(zheng) 取實現與(yu) 世界先進水平同步甚至領先。

  三是在產(chan) 業(ye) 鏈建設中處理好整零關(guan) 係。大力提升製造業(ye) 領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水平,首先要有整體(ti) 上的牽引,通過培育形成一批實力強大的產(chan) 業(ye) 鏈鏈主企業(ye) 和有競爭(zheng) 力的終端集成產(chan) 品,把產(chan) 業(ye) 鏈條架構起來,構建起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梁”和“柱”。同時,還要加強重點優(you) 勢領域對產(chan) 業(ye) 鏈的支撐,加快形成一批專(zhuan) 精特新配套型企業(ye) 和零部件原材料產(chan) 品,更好把產(chan) 業(ye) 鏈條貫通起來。

  四是在協同聯動中保障好要素支撐。強大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需以強大的要素支撐體(ti) 係為(wei) 保障。要加快構建與(yu) 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科技創新體(ti) 係、金融服務體(ti) 係、人力資本體(ti) 係,夯實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和高效運行的根基。在各類要素協調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增強聯動與(yu) 協同,密切產(chan) 業(ye) 、科技、資本、人力等要素之間的聯係,形成互相促進、互為(wei) 支撐的良好格局。

  進一步增強製造業(ye) 自主可控能力,需對標世界製造強國,聚焦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短板弱項精準施策,加快補短板、鍛長板,不斷提升製造業(ye)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

  第一,聚焦前端補鏈,采取有力舉(ju) 措突破現有瓶頸。要錨定“技術關(guan) ”“質量關(guan) ”和“市場關(guan) ”,既要聚焦“卡脖子”環節,協同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盡快在市場需求迫切、供給風險較大的領域縮小與(yu) 發達國家之間的技術差距,又要積極推廣和應用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和技術,加快推動質量安全標準與(yu) 國際標準接軌,不斷提高產(chan) 品的一致性、穩定性、安全性和耐久性,還要通過更為(wei) 廣泛的市場應用來促進技術完善和產(chan) 品成熟,積極營造有利於(yu) 產(chan) 品市場化推廣應用的良好條件和健康生態。

  第二,加強後端延鏈,麵向內(nei) 需市場提高製造業(ye) 的響應服務能力。要適應市場多元化需求,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大力培育大型零售商、代理商和知名品牌商,提升服務市場、聯動生產(chan) 的能力和供需銜接水平;要大力發展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推動產(chan) 品設計、用戶體(ti) 驗、個(ge) 性定製等服務業(ye) 發展,通過客戶體(ti) 驗中心、在線設計中心等,增強定製設計和柔性製造能力,提高生產(chan) 製造與(yu) 市場需求的協同水平;要推動內(nei) 外需求貫通,加快推動部分產(chan) 品實現內(nei) 外需“同線同標同質”,從(cong) 源頭上提升內(nei) 銷產(chan) 品質量,打通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

  第三,注重能級提升,培育產(chan) 業(ye) 鏈鏈主企業(ye) ,提升國際分工位勢。要協同推動鏈主企業(ye) 、關(guan) 鍵基礎材料和零部件企業(ye) 、平台支撐企業(ye) 發展。引導基礎條件較好的製造業(ye) 龍頭企業(ye) 進一步增強創新優(you) 勢和發展能級,引領帶動本土企業(ye) 貫通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以更大力度支持共性技術平台、基礎科學和前沿科學機構創新發展,培育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和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夯實產(chan) 業(ye) 鏈基礎,緩解配套約束;發揮平台企業(ye) 聚合要素、交換和優(you) 化配置資源的作用,提高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前後側(ce) 、內(nei) 外圍的耦合發展水平。

  第四,堅持合作共贏,進一步優(you) 化布局。要在強化本土產(chan) 業(ye) 鏈協作關(guan) 係上下功夫,推動關(guan) 聯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發展,加強裝備與(yu) 材料、機械與(yu) 電子、整機與(yu) 部件等產(chan) 業(ye) 在技術、產(chan) 品和市場上的協作聯動,提高先進製造業(ye) 與(yu) 現代服務業(ye) 協同發展水平;在優(you) 化國內(nei) 產(chan) 業(ye) 梯度布局上下功夫,在東(dong) 部地區加快建設世界級先進製造業(ye) 集群,抓好優(you) 勢突出、潛能巨大的都市圈經濟發展,集中力量在中西部和東(dong) 北地區培育一批核心增長極,增強國內(nei) 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協調性;在織密織牢國際協作網絡上下功夫,積極應對外部環境的複雜深刻變化,推動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走出去”,並加強在研發創新、技術開發、市場推廣等領域的國際合作,補齊現存的產(chan) 業(ye) 鏈短板。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