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打造人體器官“平替”,功能兼容仍是難題

發布時間:2022-01-26 16:32:00來源: 科技日報

  近30多年,隨著基因編輯等技術的興(xing) 起,異種器官移植臨(lin) 床前研究取得巨大進展,通過基因改造技術基本克服了異種器官移植麵臨(lin) 的超急性排斥和凝血紊亂(luan) 等問題。

  ——潘登科 中華醫學會(hui) 器官移植學分會(hui) 異種移植學組副組長、四川省人民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副所長

  當地時間1月20日,《美國移植雜誌》刊發阿拉巴馬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的論文,披露他們(men) 在去年9月成功完成了將一對經過基因編輯的豬腎髒移植給一名腦死亡患者的試驗。這也是目前已經公開的第二個(ge) 豬腎異體(ti) 移植案例。

  而在美國當地時間1月7日,馬裏蘭(lan) 大學醫學院外科團隊成功將一顆基因修飾豬的心髒移植到一名57歲男性心衰患者體(ti) 內(nei) 。這是全球首例轉基因豬心移植到人體(ti) 的手術。

  1月15日,據馬裏蘭(lan) 大學人工器官實驗室主任吳忠俊教授透露,該患者目前已脫離體(ti) 外膜肺氧合(人工肺)的支持,開始下地走路。

  異種器官移植曾曆經多次嚐試

  中華醫學會(hui) 器官移植學分會(hui) 異種移植學組副組長、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副所長潘登科介紹,人類很早之前就已開始嚐試異種器官移植,20世紀80年代,美國醫生就為(wei) 一名不幸罹患先天性心髒病的嬰兒(er) 移植了一顆狒狒的心髒,但後來因急性免疫排斥,患兒(er) 生命隻維持了不到一個(ge) 月。

  但本次心衰患者接受的豬心髒經過了基因改造,科研人員對提供心髒的豬進行了10處基因編輯,敲除了3個(ge) 導致免疫排斥反應的相關(guan) 基因和1個(ge) 與(yu) 豬心髒組織過度生長相關(guan) 的基因,同時插入了6個(ge) 人類免疫、凝血、炎症調節相關(guan) 基因。此外,還使用了一種新開發的免疫抑製劑——抗CD40抗體(ti) 藥物,以防止異種移植的排異反應。患者移植後沒有出現超急性的免疫排斥,術後狀態良好。

  在進行基因編輯豬心髒移植手術之前,科學家已經完成了基因編輯器官移植到猴子身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關(guan) 鍵測試。

  去年10月至12月,紐約大學朗格尼健康中心先後兩(liang) 次將經過基因編輯的豬腎髒移植給腦死亡病例的試驗均取得成功,未出現超急性排斥反應,54小時內(nei) 腎髒功能正常。

  2019年10月,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團隊成功將基因工程改造的豬皮膚用於(yu) 人類燒傷(shang) 傷(shang) 口的覆蓋。這是第一例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的非人類器官移植臨(lin) 床試驗,也是首次成功將基因編輯的動物組織直接移植到人類傷(shang) 口的嚐試。

  目前,豬器官移植受體(ti) 最長存活時間為(wei) 原位腎髒557天,原位心髒195天,異位心髒945天。

  目前隻走出了“萬(wan) 裏長征第一步”

  潘登科認為(wei) ,無論供體(ti) 來源於(yu) 豬、狒狒或是其他,進行異種器官移植必須攻克三大難題,即免疫排斥反應、凝血功能障礙和生物安全問題。

  其中,免疫排斥反應包括超急性、急性和細胞性免疫排斥反應,是異種器官移植麵臨(lin) 的最主要難題。潘登科說,近30多年,隨著基因編輯等技術的興(xing) 起,異種器官移植臨(lin) 床前研究取得巨大進展,通過基因改造技術基本克服了異種器官移植麵臨(lin) 的超急性排斥和凝血紊亂(luan) 等問題。加上免疫抑製劑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異種器官移植的發展。

  “生物安全問題主要指跨物種間交叉感染的風險。如疾病傳(chuan) 播、內(nei) 源性逆轉錄病毒感染等,這也是異種器官移植必須解決(jue) 的難題。”潘登科介紹,豬攜帶有可能導致人類感染的病原體(ti) ,包括彎曲杆菌、傷(shang) 寒沙門氏菌、鼠疫杆菌等細菌,也包括圓環病毒、豬巨細胞病毒、豬逆轉錄病毒等病毒。

  針對移植器官的生物安全性問題,目前可利用屏障環境,結合剖腹產(chan) 手術對供體(ti) 豬進行淨化。此外,還可以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去除豬內(nei) 源性病毒。

  2017年,美國哈佛大學楊璐菡教授和她的團隊就通過內(nei) 源性基因編輯方法,利用基因剪刀技術完成了豬內(nei) 源性逆轉錄病毒相關(guan) 酶基因的敲除,並成功克隆出無內(nei) 源性病毒的“豬2.0”。

  “盡管異種器官移植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但移植器官的功能兼容性卻成了尚待解決(jue) 的問題,被移植的豬器官能否完全發揮原有人體(ti) 器官維持荷爾蒙分泌、代謝平衡等功能仍有待檢驗。”楊璐菡表示,解決(jue) 供體(ti) 豬的異種病毒傳(chuan) 播風險和免疫兼容性隻是“萬(wan) 裏長征第一步”,目前還需要不停地摸索和改進異種移植器官在功能上的兼容性。

  我國異種器官移植蓄勢待發

  在異種器官移植領域,雖然頭部領跑企業(ye) 主要為(wei) 美國企業(ye) ,但中國企業(ye) 也在蓄勢待發。目前國內(nei) 進行異種器官移植研究的企業(ye) 主要有賽諾生物和中科奧格等。

  2005年8月9日國際在線報道,中國自主完成的第一頭克隆豬誕生了,潘登科就參與(yu) 了這頭克隆豬的培育。2010年11月,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北京畜牧獸(shou) 醫研究所科研團隊成功培育出4頭適宜人體(ti) 器官移植的基因改造豬。潘登科說,這4頭豬是我國首次消除超急性免疫排斥基因的器官移植豬。2018年,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將10餘(yu) 年科研成果——基因修飾豬研發的核心技術及基因編輯豬種群,轉讓給中科奧格,將實驗室技術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技術。

  潘登科介紹,我國在將基因編輯豬器官移植到非人靈長類研究方麵,采用人體(ti) 臨(lin) 床免疫抑製方案,深入開展了異種器官移植的免疫基礎研究。

  目前異種器官移植主要是在沒有其他方法可用的情況下進行的試驗治療。隨著我國在該領域的快速發展,異種器官移植的審批、監管和倫(lun) 理製度等都亟待建立。(記者吳純新 羅朝淑 通訊員 王瀟瀟)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