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語感是作家的才具(新作評介)

發布時間:2022-01-27 16:01: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重慶應該出小說家:碼頭生長起來的城市,盆地邊緣的峻嶺大川,抗戰時期的特殊地位和日軍(jun) 連續5年的無差別轟炸……既提供了故事土壤,也把命運感置於(yu) 刃口。可偏偏重慶土生土長的小說家不多。巴山、巫山和長江的巨大,曆史突然加上去的重荷,讓那片土地顯得燥辣且忙於(yu) 擔負。由此就能理解,凡重慶小說家,比如莫懷戚,比如強雯,敘事都朝輕盈的路上走。這是藝術對生活的抵抗。

  任何抵抗都是應答。強雯也如此。

  她的作品不算多,兩(liang) 部長篇小說,一部散文集,還有最新出版的中短篇小說集《石燕》。我讀她的作品,始於(yu) 《清潔》,讀後和四川作家王棵交流,我們(men) 都認為(wei) 強雯的語感好。談論作家的語感,是基本,也是高標,語感是一個(ge) 作家天生的才具,是文學對寫(xie) 作者的招引和敞開。語感好的作家,文字往往生著翅膀。“看到苗頭欣欣向榮,就以為(wei) 種子會(hui) 自己長成參天大樹,又忙著播下另一個(ge) 種子”,這是強雯的句子;“月亮越來越高,需要仰著頭,才能看見”,也是強雯的句子——一句“廢話”,而“廢話”的背後,是人物的掙紮和自我療治。文學的翅膀,其實是一種“透”,一種洞察能力。文學需朝深處探望,才有飛升的可能。

  辨識陽光,呼喚溫暖,是強雯想做的。她珍惜那些弱者的生命,注目並體(ti) 悟他們(men) 的困境、無奈和堅持,且把眼中所見,心中所想,都人格化。在她那裏,幾乎沒有激烈的東(dong) 西,無論多麽(me) 遒勁和尖銳的生活,都以沉默的方式洇開,再交給日子慢慢去吸收。她心裏有一個(ge) 強大的背景:時間。是“時間”給了她底氣,“時間”也成為(wei) 她最具力量的修辭。她有一本待出的書(shu) ,以隨筆書(shu) 寫(xie) 文物,而《石燕》也是寫(xie) 一位名叫華綿的文物修複師。這職業(ye) 本身,在文學的尺度上已經具有了象征性。華綿對時間的敬意,映照的是小說家強雯對時間的自覺。

  與(yu) 之相應,強雯是安靜的。在《石燕》中,有對安靜的動人描述:“像那些緘默的石器,秦代跽坐俑,肅穆、安靜;唐代仕女俑,柔美、安靜;石燕,質密而脆,紋理細膩,帶著唐宋的氣息,嶙峋、安靜。”無論肅穆、柔美還是嶙峋,安靜都成為(wei) 最終歸宿,這是強雯對事物的命名。風暴隻在低處,隻在有心人能聽得見的地方,所以強雯的安靜不是隱和寂,而是無需聲音的打開,無需拔節的生長,是她對人生與(yu) 命運經過審視後的態度。在她的觀念裏,沉澱時間的不僅(jin) 是文物,還有語言,強雯愛讀古書(shu) ,這讓她的小說有氣質上的典雅,仿佛不經意間的一個(ge) 短句,一首舊詩,就把時間接通。

  強雯應該能寫(xie) 出更好的作品。重慶不僅(jin) 該出小說家,還該出有大氣象的小說家。整體(ti) 而言,強雯目前的作品顯得精致了些。精致是優(you) 點,也是缺點。偉(wei) 大的作家,寬闊、深邃,往往使人忘記去關(guan) 注他們(men) 手上的技藝。羅偉(wei) 章

  (作者係四川省作協副主席)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