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旅遊“出金出銀”
原標題:“以前怕雪大,如今怕雪小” 冰雪旅遊“出金出銀”
敦煌飛天、東(dong) 北猛虎、鳳凰展翅、速滑小將……湛藍的天空下,在第34屆太陽島雪博會(hui) 景區,一座座潔白精致的雪雕折射著耀眼的陽光,猶如漢白玉雕塑一般誘人。往來遊客駐足觀賞、留念,讚歎美輪美奐的冰雪藝術。
“冰雪遇上藝術,正在煥發無盡的生命力。”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蘭(lan) 峰說,冰雪是“冰城”與(yu) 生俱來的文化基因,經過幾十年發展,它已經成為(wei) 帶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大IP”。
冰雪產(chan) 業(ye) 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在樊兆義(yi) 記憶裏,“過去,雪就是災”。
在張廣才嶺的山路驅車行駛,車窗外,是白綠相間的林海雪原,一眼望不到邊。樊兆義(yi) 的家就在這山裏。
“我家這兒(er) 叫黑龍江省大海林林業(ye) 局雙峰林場,過去大多數人都以伐木為(wei) 生。”指著家門外的山巒,樊兆義(yi) 說這裏植被茂盛,樹木似乎多到砍不完。
由於(yu) 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氣候特點,雙峰林場每年積雪日可達180天,年平均降雪厚度2.6米。“以前因為(wei) 雪大,運送木頭十分困難,林業(ye) 工人最煩的就是雪。”樊兆義(yi) 至今還清楚記得被大雪封住家門的無奈。
“我們(men) 這裏雖然雪大,但是降雪隨物具形,千姿百態,很好看,當時鼓勵大家搞旅遊,我是第一批開民宿的林業(ye) 工人。”回憶2002年,樊兆義(yi) 記憶猶新。
隨著來到雙峰林場的人越來越多,林場被賦予了另外一個(ge) 響亮的名字——“雪鄉(xiang) ”。“第二年民宿就見了收入。”樊兆義(yi) 投入的一萬(wan) 多元沒有打水漂,同批開民宿的十幾戶人家一同起了示範效應。
“一開始是翻建自己家的老房子,就3個(ge) 房間,1個(ge) 廚房。”樊兆義(yi) 指著身後的走廊說,前幾年投入了400多萬(wan) 元建起像樣的民宿,有30個(ge) 房間。
如今,從(cong) 林場退休的樊兆義(yi) ,冬天是民宿老板,夏天則和家人去外地旅遊,上山砍木頭的日子一去不複返。
“現在就怕不下雪。”他說。
目前,雪鄉(xiang) 擁有的經營主體(ti) 已超過200家,旺季時一床難求。大海林林業(ye) 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書(shu) 賓說,雪鄉(xiang) 景區以雪聞名,這片冰天雪地被中外遊客青睞,昔日林場正變為(wei) 火熱的旅遊勝地。
1995年,45歲的大學教師王成背著二手滑雪板,踏入了張廣才嶺。望著眼前的林海雪原,王成興(xing) 奮至極,迫不及待地從(cong) 高山上滑下。他滑下的地方後來被很多人熟知,這就是如今的亞(ya) 布力滑雪旅遊度假區。
20世紀90年代,滑雪在國內(nei) 隻是極少部分人的運動項目,但隨著越來越多國際冬季運動賽事落地國內(nei) ,人們(men) 發現,雪不再是負擔,林海雪原獲得了另外一張名片——速度與(yu) 激情。
一座座雪場在亞(ya) 布力拔地而起,一棟棟賓館民宿相繼建成,周末“兩(liang) 滑一住”成為(wei) 許多人到亞(ya) 布力度假的標準日程。站在山坡白雪之上,撐著雪杖,來一場充滿激情的“冒險”,正為(wei) 越來越多的滑雪愛好者及遊客所向往。
哈爾濱市亞(ya) 布力管理委員會(hui) 副主任王克帥說,亞(ya) 布力被譽為(wei) “滑雪世界冠軍(jun) 成長的搖籃”,未來將繼續為(wei) 運動員訓練提供全方位保障,同時進一步利用度假區優(you) 質資源,助力冰雪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全力打造寒地冰雪經濟。
“周末必來,雪板就存在雪場,一大早從(cong) 哈爾濱出發,滑到索道關(guan) 閉,住一夜,第二天再滑一天。”而今,王成年過七十,依然是亞(ya) 布力各大雪場的常客。
隨著遊客數量增加,亞(ya) 布力周邊農(nong) 村的經濟業(ye) 態發生了變化,許多當地人經過係統培訓後當上了滑雪教練。周邊民宿、農(nong) 家樂(le) 日益火爆,產(chan) 生了大量就業(ye) 機會(hui) ,“冷山”成了“金山”。
北京冬奧會(hui) 籌辦工作如火如荼,冰雪旅遊熱潮也隨之升溫。
2021年12月25日,第23屆哈爾濱冰雪大世界試開園。本屆哈爾濱冰雪大世界以“冬奧之光閃耀世界”為(wei) 主題,園區麵積82萬(wan) 平方米,用冰用雪量達23萬(wan) 立方米,建造65組冰雪景觀,單體(ti) 景觀數量超百個(ge) 。
今冬,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還以冰雪還原俄羅斯、法國、瑞士等12個(ge) 曾經舉(ju) 辦過冬奧會(hui) 國家的經典建築元素,用冰雪講述冬奧故事。
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冰燈遊園會(hui) 和城市冰雕等建設期間,每天近千名采冰、雕冰工人一起作業(ye) ,平均每位采冰人每天有約500元的收入,一個(ge) 采冰期就能收入1萬(wan) 元左右。
在中國最北的漠河市北紅村,偏僻與(yu) 嚴(yan) 寒曾耗盡村民的熱情。因“冷”而窮,又因“冷”而興(xing) 。借助獨特的地理位置,村裏開始搞旅遊,開辦家庭旅館。隨著“找北”的遊客越來越多,如今100多戶村民中有一半經營家庭旅館。
目前,黑龍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已經製定了《黑龍江省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實踐地建設規劃》。近年來,《黑龍江省冰雪旅遊專(zhuan) 項規劃》《黑龍江省冰雪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2019-2030年)》也陸續出台,黑龍江成為(wei) 全國冰雪旅遊市場發展的前沿。
黑龍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陳哲介紹,黑龍江已經打造了一批知名冰雪旅遊目的地和冰雪旅遊線路,將逐漸擦亮冰雪旅遊這張名片,讓“冷資源”成為(wei) “熱經濟”。(新華每日電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