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理想與道路:北京實體書店的新發展邏輯

發布時間:2022-01-30 10:33:00來源: 光明網

  隨著2021年北京市實體(ti) 書(shu) 店扶持項目工作的圓滿結束,作為(wei) 首都文化中心建設重要組成部分的北京實體(ti) 書(shu) 店行業(ye) ,業(ye) 已進入了一個(ge) 新的發展階段——即由之前的數量增長逐步向質量提升轉變。我自己從(cong) 2016年起便有幸參與(yu) 政府政策調研和項目評審工作,可以說親(qin) 身經曆了北京實體(ti) 書(shu) 店行業(ye) 五年來所發生的深刻變化;親(qin) 眼見證了實體(ti) 書(shu) 店在首都文化中心建設當中、在滿足廣大市民和讀者精神文化需求方麵所發揮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一,北京已經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書(shu) 店之都”。據統計,截至2021年11月底,北京市實體(ti) 書(shu) 店數量達到2042家;萬(wan) 人擁有實體(ti) 書(shu) 店數量達到0.93個(ge) ——這一數據不僅(jin) 在國內(nei) 領先,而且在世界各大城市(萬(wan) 人擁有實體(ti) 書(shu) 店數量排行)中也達一流水平。很明顯,這是與(yu) 中國首都北京作為(wei) 國際化大都市的地位相匹配的。

  第二,北京已經成為(wei) 實體(ti) 書(shu) 店營商環境最佳的城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北京市區兩(liang) 級政府有關(guan) 部門均出台了一係列針對實體(ti) 書(shu) 店發展的扶持獎勵政策,並設立了相應配套的扶持項目資金。在政策的感召和吸引下,全國知名品牌書(shu) 店紛紛搶灘北京開店;全國性各大連鎖書(shu) 店企業(ye) 也多將其事業(ye) 發展的重點放在了北京。北京正成為(wei) 書(shu) 店業(ye) 者創業(ye) 、興(xing) 業(ye) 的“希望的田野”。

  第三,北京實體(ti) 書(shu) 店發展質量引領全國。雖然製約全國實體(ti) 書(shu) 店行業(ye) 長期健康發展的一些根本性問題(如“線下和線上出版物銷售不同價(jia) ”的問題),還有待國家更高層級政府部門出台政策法規加以解決(jue) ;但是北京的實體(ti) 書(shu) 店,的確在政府有力扶持、企業(ye) 不斷探索、廣大市民和讀者熱情參與(yu) 的大環境下,呈現出向高質量轉型發展的良好態勢。《北京市關(guan) 於(yu) 扶持實體(ti) 書(shu) 店發展的實施意見》中確定的“一區一書(shu) 城”、“200家標誌性特色書(shu) 店”和“15分鍾公共閱讀服務體(ti) 係”等任務目標均已實現。

  第四,北京實體(ti) 書(shu) 店發展經驗具有研究與(yu) 推廣價(jia) 值。通過五年的工作積累,北京實體(ti) 書(shu) 店的建設與(yu) 發展在取得可喜的成績同時,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寶貴經驗:

  首先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出台政策文件,確定發展目標。2018年由市政府辦公廳發布了《北京市關(guan) 於(yu) 支持實體(ti) 書(shu) 店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實體(ti) 書(shu) 店建設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與(yu) 基本原則;提出了六大重點任務;製訂了七大保障措施 。如此高屋建瓴,又具有現實可操作性的文件,為(wei) 北京實體(ti) 書(shu) 店的複蘇與(yu) 繁榮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其次是市區兩(liang) 級財政均拿出真金白銀,設立實體(ti) 書(shu) 店項目扶持資金。項目扶持資金為(wei) 處於(yu) 發展困境中,特別是受新冠疫情嚴(yan) 重影響的實體(ti) 書(shu) 店企業(ye) “雪中送碳”,也為(wei) 他們(men) 提升軟硬件服務環境、探索轉型升級、參與(yu) 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了強大的助力。

  再次是在北京實體(ti) 書(shu) 店項目扶持工作中,注重規範化、標準化、公開化,認真接受社會(hui) 各界監督。眾(zhong) 所周知,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men) 閱讀習(xi) 慣與(yu) 審美的變化,實體(ti) 書(shu) 店領域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網紅書(shu) 店”、“新概念書(shu) 店”、“最美書(shu) 店”等不斷出現,“書(shu) 店+”、“+書(shu) 店”等跨業(ye) 態融合經營模式,也已成為(wei) 業(ye) 界潮流。那麽(me) 政府在如何把握實體(ti) 書(shu) 店的發展趨勢;如何引導實體(ti) 書(shu) 店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發揮好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推動實體(ti) 書(shu) 店提高社會(hui) 效益與(yu) 經濟效益等方麵,事實上是麵臨(lin) 著巨大挑戰和壓力的。應當說,北京的諸多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例如,針對實體(ti) 書(shu) 店扶持項目征集和評審等工作,製訂了一係列規則、辦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又例如,針對社會(hui) 各界對實體(ti) 書(shu) 店,尤其是新型書(shu) 店普遍存在著的概念和內(nei) 容認識模糊的情況,以及實體(ti) 書(shu) 店缺乏行業(ye) 標準等問題,專(zhuan) 門組織專(zhuan) 家學者花了近一年的時間完成了《北京市實體(ti) 書(shu) 店示範標準體(ti) 係建設調研報告》課題;並於(yu) 2021年啟動了“北京實體(ti) 書(shu) 店——示範書(shu) 店”項目扶持工作——為(wei) 鼓勵實體(ti) 書(shu) 店高質量發展明確了方向。

  另外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剛剛結束的2021年北京實體(ti) 書(shu) 店扶持工作中,在原有基礎上又呈現出了不少新的創新和亮點:首次將扶持政策進行了細化和明確,設置了扶持政策門檻:以經營出版物為(wei) 主營業(ye) 務,持續經營滿1年的實體(ti) 書(shu) 店;書(shu) 店經營麵積不少於(yu) 30平米,出版物經營麵積超過50%;上架出版物數量不少於(yu) 2000冊(ce) ,品種不少於(yu) 500種。上述政策細化動作,顯然對於(yu) 推動區域內(nei) 實體(ti) 書(shu) 店回歸主業(ye) 、聚焦主業(ye) ,培育核心競爭(zheng) 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有著政策引領和風向標的意義(yi) 。

  盡管實體(ti) 書(shu) 店是一個(ge) 充滿了理想和希望的行業(ye) ,但其發展道路卻是艱辛曲折的。今天審視北京實體(ti) 書(shu) 店輝煌成績的背後,是不是已經在向我們(men) 若隱若現地昭示了這個(ge) 行業(ye) 某些新發展邏輯與(yu) 經驗了呢?我個(ge) 人認為(wei) 是的。(作者:劉明清,係北京新華連鎖有限公司品牌顧問、北京智信文化產(chan) 業(ye) 研究院理事長)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