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畢節苗繡:飛針走線趕訂單

發布時間:2022-01-30 10:2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呂 慎 陳冠合

  有人說:苗族的曆史就穿在身上。由於(yu) 沒有文字,服飾上的刺繡就成為(wei) 苗族同胞傳(chuan) 承文化的載體(ti) 。從(cong) 創世神話到英雄史詩,從(cong) 山川河流到草木畜禽,從(cong) 曆史到生活,苗繡就是一部苗族的百科全書(shu) 。

  “從(cong) 記事起,我就看著媽媽做箐苗刺繡。”苗族婦女路銀飛是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黔銘露苗族刺繡傳(chuan) 承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也是苗族服飾市級非遺傳(chuan) 承人。從(cong) 6歲開始,她就跟著母親(qin) 學苗繡。箐苗是納雍縣苗族四個(ge) 支係中人口最少的一支,以高山箐林為(wei) 居住地,是一個(ge) “遺落在深山箐林裏的民族”。他們(men) 以針當筆、用線為(wei) 墨,把遷徙的記憶繡在衣裙上。

  路銀飛介紹說,箐苗刺繡手法有數紗繡、剪紙繡、編織繡、蠟染繡、拚貼繡、卷紗繡、滾繡、盤繡等,包含了具有圖騰含義(yi) 的“族徽”式動物圖案,如牛、龍、鳳、魚等,每種圖案代表著不同的意義(yi) 。

  “我有信心把我們(men) 箐苗文化傳(chuan) 承好,弘揚好、發展好。”如今利用公司的平台,路銀飛把寨子裏的苗族婦女組織起來,製作苗繡文創產(chan) 品,給大家帶來了不少的經濟收入。

  為(wei) 了更好地傳(chuan) 承和弘揚苗繡這一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畢節市積極鼓勵傳(chuan) 承人采取家庭式、師帶徒、建工坊等方式開展苗族刺繡、蠟染技藝傳(chuan) 承。全市有市級以上苗族刺繡代表性傳(chuan) 承人14人,每人每年補助傳(chuan) 承經費5000元,還有不定期的各級非遺專(zhuan) 項經費支持苗繡發展。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今天的特色苗族刺繡,既是文化又是產(chan) 業(ye) 。畢節市有近百萬(wan) 苗族同胞,他們(men) 在傳(chuan) 承和弘揚傳(chuan) 統文化中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在這裏,以苗繡為(wei) 代表的民族傳(chuan) 統文化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臘月時節,年味漸濃,畢節黔西化屋村的苗繡商店內(nei) ,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苗繡服裝、特色小飾品琳琅滿目;扶貧車間裏工人飛針走線,忙著趕製訂單。

  車間負責人尤華忠說:“這是帶領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的產(chan) 業(ye) ,必須要做大做強。2021年,扶貧車間共接到苗族服飾訂單1000多套,產(chan) 值近300萬(wan) 元。目前正在建設一個(ge) 1000平方米的苗繡生產(chan) 車間,投產(chan) 後生產(chan) 能力將大幅提升。我們(men) 還與(yu) 廣州花都區的一家服裝生產(chan) 企業(ye) 合作,探索將苗繡元素融入時尚服飾裏,讓苗繡產(chan) 品吸引更多消費者。”

  織金縣官寨鄉(xiang) 大寨村小妥倮苗寨裏,繡娘們(men) 三五成群,或圍坐交流,或散坐刺繡。苗繡非遺傳(chuan) 承人蔡群正走家串戶,一邊指點繡娘的針法,一邊接打電話洽談訂單。她創辦的蔡群苗族蠟染刺繡有限公司剛剛順利簽下了一張500萬(wan) 元的訂單。

  談起自己的苗繡事業(ye) ,蔡群非常興(xing) 奮。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去年春節前夕在貴州考察時曾為(wei) 苗繡點讚:苗繡既是傳(chuan) 統的也是時尚的,你們(men) 一針一線繡出來,何其精彩!繡娘們(men) 都備受鼓舞,信心大增。如今她們(men) 的苗繡產(chan) 品不僅(jin) 俏銷周邊縣、市,更遠銷上海、廣東(dong) 以及海外市場。“我們(men) 祖輩傳(chuan) 下來的這手藝很值錢!能讓我們(men) 過上好日子,我女兒(er) 將來也要學習(xi) 傳(chuan) 承苗繡!”蔡群說。

  目前,小妥倮苗寨繡娘們(men) 一個(ge) 月平均能拿到4000元左右,旺季活多時,年輕手巧的繡娘們(men) 拿1萬(wan) 元也不新鮮。

  在2021年深圳文博會(hui) 上,畢節市以“洞天福地·花海畢節”為(wei) 主題建起了展館,苗繡等民族文創產(chan) 品受到參展者的喜愛和關(guan) 注。畢節市黔西市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張敏介紹說,作為(wei) 苗族民間傳(chuan) 承的刺繡技藝,苗繡做工精細、工藝複雜,並以構圖美觀、濃厚的民族風格、豐(feng) 富的色彩而聞名於(yu) 世,被稱為(wei) 藏在深山裏的“高級定製”。

  2021年,黔西還加大了苗族傳(chuan) 統服飾產(chan) 業(ye) 扶持力度,多渠道扶持苗繡等“非遺”傳(chuan) 承人創辦苗族傳(chuan) 統服飾生產(chan) 車間,引進縫紉機、電腦繡花機等設備,讓傳(chuan) 統技藝與(yu) 現代工藝相結合,傳(chuan) 統苗繡煥發勃勃生機。目前,已在新仁、紅林、林泉等鄉(xiang) 鎮創辦了33個(ge) 苗族傳(chuan) 統服飾生產(chan) 車間,訂單產(chan) 品線上線下銷往省內(nei) 外市場,成為(wei) 當地苗族村民增收致富的文化產(chan) 業(ye) 。

  據畢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市已在苗族人口聚居的鄉(xiang) 鎮,將苗繡等傳(chuan) 統文化納入學校課外實踐活動,定期安排傳(chuan) 承人進行集中授課。鼓勵苗族家庭,從(cong) 小教育子女熱愛苗族文化,把苗族刺繡、蠟染作為(wei) 必備技藝。他們(men) 還在苗繡產(chan) 業(ye) 發展好的村寨建立苗族刺繡非遺展示館,設置體(ti) 驗區、銷售區,吸引遊客參與(yu) 體(ti) 驗。同時,運用網絡直播等方式,讓更多的年輕消費者認識苗繡這一貴州大山裏的文化精品。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30日 10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