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廚房“小白”在家也能做大餐 預製菜撐起年夜飯半邊天

發布時間:2022-01-30 10:39:00來源: 北京日報

  廚房“小白”在家也能輕鬆做大餐

  預製菜撐起年夜飯半邊天

  本報記者 馬婧 楊天悅

  佛跳牆、花膠雞、烤鴨、帝王蟹……今年春節,各式預製菜紛紛登場,成為(wei) 城市家庭年夜飯主力,尤其受到年輕人青睞。簡單加工一下,就能吃上一頓熱乎乎的大餐,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接棒掌舵年夜飯,預製菜成為(wei) 了餐飲市場新風口。

  “小白”也能張羅一大桌

  “以前每次過年,媽媽都會(hui) 親(qin) 手做一大桌;今年因為(wei) 疫情在京過年,年夜飯得靠自己張羅了。”王帆今年約了幾位朋友一起吃年夜飯,考慮到疫情風險,大家不想去餐廳。廚房“小白”王帆起初有些發愁,但在網上查詢後發現,不少平台都推出了預製菜,除夕下單當天就能送達,加熱一下就能吃。“真方便。”王帆已做好“露一手”的準備。

  最近一段時間,從(cong) 超市到電商,都上架了不少預製菜。記者在盒馬世紀財富中心店看到,佛跳牆、花膠雞、八大碗等年菜禮盒琳琅滿目,大部分都是加工烹飪時間較長的硬菜,其中部分菜品還送鍋,一套菜品300元左右,適合3到5人食用。消費者還可以預訂更貴的全家福套餐。

  多點APP上,毛血旺、老北京風味羊蠍子等預製菜也在熱銷。算上滿減活動,在家吃比到餐廳便宜一半。北京物美運營負責人表示,健康、便捷是今年年貨商品的主打標簽,由於(yu) 留京過年的年輕消費者比重增大,企業(ye) 加大了半成品、預製菜的供應,“讓就地過年的消費者也能感受到濃濃年味”。

  圍繞年夜飯所需,每日優(you) 鮮近日也上新了各類預製菜。其中,西貝的“虎虎生威家宴禮盒”內(nei) 含客家胡椒豬肚雞、桂花酒釀米糕、藤椒魚、完熟番茄燉牛腩等,讓“小白”也能熱出一桌“滿漢全席”。

  預製菜成餐廳吸金“利器”

  隨著預製菜家宴走上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餐桌,不少餐館在年夜飯堂食之外,開辟了另一個(ge) 可以大展拳腳的“主戰場”。記者走訪發現,一些餐廳在門口掛出年夜飯預訂方式的同時,還在展示桌上擺出了主打的預製菜,消費者除夕可以預訂招牌菜回家享用。

  26日中午,在金融街購物中心莆田餐廳門口,顯眼的盆滿缽滿鮑魚盆菜模型吸引來不少食客谘詢。工作人員介紹,由於(yu) 海參、鮑魚等食材烹飪時間較長,盆菜裏大部分菜品由公司在福建工廠內(nei) 統一烹飪並冷凍,菜品到店後會(hui) 再配上一些新鮮葉菜,組合成鮑魚盆菜。“去年這款菜賣了1400份,今年更火,已經預訂出1700份。”

  在旺順閣,魚頭泡餅是每年預製菜家宴禮盒的主角,去年該禮盒售賣總金額超過800萬(wan) 元,今年截至目前已突破1000萬(wan) 元。

  業(ye) 內(nei) 人士介紹,預製菜需要二次加熱,因此餐廳需要在製作時進行一定的改良,今年盒馬與(yu) 全聚德聯名推出了帶有烤鴨的家宴禮盒,其中切片烤鴨的烤製火候做了幾十次嚐試,以保證二次加熱後烤鴨不柴不老,入口香酥有嚼勁。

  對很多年輕人來說,除夕當晚的年夜飯照片已成為(wei) 社交名片,不僅(jin) 要吃好,也要有顏值,為(wei) 此商家爭(zheng) 相為(wei) 預製菜搭配富有美感的盆或鍋,為(wei) 年夜飯增加儀(yi) 式感。

  懶人經濟催生餐飲新風口

  疫情發生以來,預製菜開始走俏,到今年已成為(wei) 一個(ge) 火爆的風口。今年元旦過後,預製菜概念股表現強勢,國聯水產(chan) 、福成股份、海欣食品等企業(ye) 股價(jia) 紛紛大漲。

  預製菜也成為(wei) 外賣平台餐飲消費新增長點。餓了麽(me) 預製菜項目負責人介紹,目前平台上能提供預製菜的品牌超過1000家。除了線下餐飲品牌加入預製菜年夜飯行列,一些零售品牌也期望借著春節的東(dong) 風,擺上市民的餐桌。春節前一周,平台上預製菜套餐訂單環比上月增長近2倍。

  叮咚買(mai) 菜最新發布的《2021年度消費趨勢報告》顯示,隨著頭部品牌預製菜品質量升級,人們(men) 對其“質量不高”“不健康”的刻板印象正在轉變,預製菜成為(wei) 年輕消費者餐桌上的“常客”。2021年叮咚買(mai) 菜平台預製菜銷量同比增長300%,包含預製菜的訂單在整體(ti) 訂單的滲透率超過40%,超過70%的消費群體(ti) 年齡在35歲以下。

  “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隨著餐飲標準化和工業(ye) 化水平提升,以及懶人經濟興(xing) 起,預製菜的需求正在不斷擴大。”中國食品產(chan) 業(ye) 分析師朱丹蓬認為(wei) ,隨著年輕人成為(wei) 消費市場主力軍(jun) ,市場對預製菜的接受度也將越來越高。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