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曆史丨走進平遙,感受千年古城的深深啟示
平遙古城,是中國保存最為(wei) 完整的古城之一。這裏是明清古城的活樣板、古建築的博覽地,是晉商文化和晉商精神的重要發源地,並以富有民族特色的傳(chuan) 統文化產(chan) 業(ye) 著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價(jia) 平遙古城“為(wei) 人們(men) 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經濟、社會(hui) 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1月27日上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平遙古城,再次強調“敬畏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悠悠古城,留下深深啟示。
保護:“要有珍愛之心、尊崇之心”
一座城牆,分隔古今。向內(nei) 俯瞰曆史深處,向外眺望現代繁華。
位於(yu) 晉中平原的平遙,始建於(yu) 西周宣王時期,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曆史。明洪武三年在原夯土城垣基礎上重築擴建,並逐步完善成為(wei) 磚城。斑駁青磚,見證了曾經的鼓角爭(zheng) 鳴、商賈繁華。
平遙古城牆橫亙(gen) 綿延6000多米,圍成麵積2.25平方公裏的封閉城池。城內(nei) 以市樓為(wei) 中心,由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經緯交織、布局對稱。街中的窯洞式四合院民宅、大小廟宇、老式鋪麵,原汁原味勾勒出明清時期的曆史風貌。1997年,平遙古城以整座古城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an) 名錄。
這座中國境內(nei) 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也曾經遭遇危機。上世紀80年代初,全國各地大興(xing) 土木搞發展,許多古建築被拆除,平遙古城牆也被挖開了口子。中國的古建築專(zhuan) 家們(men) 得知這一情況後奔走疾呼,並為(wei) 平遙繪製了城市總體(ti) 規劃藍圖,及時糾正和阻止了一場建設性破壞,這在後來被喻為(wei) “刀下留城”。
在我國南方,福州三坊七巷古建築群在城市大建設背景下也麵臨(lin) 被拆遷破壞的危險。時任福州市委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聽聞這一消息,立刻叫停拆遷,後來又推動三坊七巷內(nei) 的修繕和保護。
2021年3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來到三坊七巷,他強調:“保護好傳(chuan) 統街區,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曆史和文脈。對待古建築、老宅子、老街區要有珍愛之心、尊崇之心。”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以“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身體(ti) 力行關(guan) 注並推動曆史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工作。西藏八廓街、廣東(dong) 潮州古城、西安古城牆、雲(yun) 南大理古生村、北京古都……麵對曆史文化遺產(chan) ,總書(shu) 記一次次強調保護的重要性,在他心中,“曆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曆史文化遺產(chan) ”。
傳(chuan) 承:“讓文物活起來”
“進了平遙城,銀子元寶絆倒人。”明清時期,晉商的興(xing) 起,讓平遙從(cong) 軍(jun) 事之城轉變成為(wei) 商隊往來、金銀穿梭的商城。
頻繁的周轉帶來了現銀押運的困難,於(yu) 是中國第一家票號——日昇昌票號於(yu) 清道光年間在平遙創立了。一張匯票,可兌(dui) 萬(wan) 千銀兩(liang) 。從(cong) 貨通天下到匯通天下,敢於(yu) 創新、善於(yu) 創新,是晉商精神的核心之一。
日昇昌能夠經營百餘(yu) 年,除了有嚴(yan) 謹的製度和防偽(wei) 技術外,最重要的是秉承著誠信、仁義(yi) 的經營之道,這也是晉商精神的另一個(ge) 核心。
鼎盛時期,日昇昌分號遍及全國各大城市,業(ye) 務遠至歐美、東(dong) 南亞(ya) 等地,還一度承擔清政府財政和中央銀行的部分職能,掌控著清王朝的經濟命脈。
如今,日昇昌以票號博物館的形式迎接八方來客。這裏不僅(jin) 是平遙古城客流量最大的景點之一,也是晉商文化、晉商精神的學習(xi) 基地。
曆史文化遺產(chan) 不僅(jin) 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如何在保護好文物的同時更好發揮文物作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有著深深的思考,他反複強調,要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an) 、書(shu) 寫(xie) 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
文物靜默無聲,卻蘊含千言萬(wan) 語。讓文物說話、把曆史智慧告訴人們(men) ,才能以史鑒今、啟迪後人。
發展:“城市因人而生動”
平遙古城是靜態的,也是動態的;是沉澱的曆史,也是“煙火氣”的現在。
作為(wei) 保護區、景區、社區三區合一的古城,1萬(wan) 多居民如今仍住在城內(nei) 近4000座明清民宅中。
街道古樸,店鋪林立。剪紙、推光漆器、傳(chuan) 統布鞋;平遙牛肉、平遙碗托、水煎包……古城居民承載並延續著祖輩人們(men) 的手工技藝和生活記憶,使平遙古城不是一個(ge) 冰冷的文化標本,而是一個(ge) 有溫度的活態城鎮。
平遙古城還依靠厚重曆史,逐步打造現代文化品牌,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又見平遙》文化產(chan) 業(ye) 園入選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平遙國際電影展、平遙國際雕塑節、平遙中國年活動連續舉(ju) 辦,吸引世界目光。古城之魂融入一場場活動、一次次相逢。
古城,既是外鄉(xiang) 人眼中的風景,也是故鄉(xiang) 人心中的鄉(xiang) 愁。保護與(yu) 發展、傳(chuan) 統與(yu) 現代,是我國城鎮化進程中麵臨(lin) 的大課題。在2013年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提出“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ang) 愁”的要求。
城市因人而生動。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要以人為(wei) 本,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城鎮化。2020年4月,總書(shu) 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七次會(hui) 議上再次指出,要更好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城鎮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高品質生活的空間。
一座古城,是文化遺產(chan) ,也是生活家園;是精神傳(chuan) 承,也是一代代人的生命記憶。敬畏它並保護它,認識它並讀懂它,親(qin) 近它並融入它,我們(men) 才能讓文脈源遠流長,讓古城在每一個(ge) 清晨煥發新的生機與(yu) 活力。
監製丨申勇 趙雪花 龔雪輝
主筆丨侯豔
播講丨黎春
音頻製作丨劉逸飛
責編丨鬱振一
視覺丨陳括 張晶
編輯丨王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