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保障特殊兒童的受教育權,讓特殊兒童隨班就讀成為現實

發布時間:2022-01-30 10:41: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熊丙奇

  今年廣州市兩(liang) 會(hui) 期間,多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就特殊教育相關(guan) 話題建言獻策。廣州市人大代表、廣東(dong) 省殘聯副主席雷建威提出,加快推動特殊教育立法,以保障特殊兒(er) 童群體(ti) 的受教育權利。他表示,“希望廣州先行先試,推動特殊教育立法,給予這部分群體(ti) 更多政策支持和社會(hui) 支持。從(cong) 社會(hui) 角度來說,人們(men) 也需要認識、理解和包容這些特殊人群。”

  保障特殊兒(er) 童的受教育權,有兩(liang) 個(ge) 思路:一是設立專(zhuan) 門的特殊教育學校對特殊兒(er) 童進行教育,如從(cong) 2014年起,廣州已實施兩(liang) 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要求各區至少建有1所特殊教育學校,至少有1所特殊教育學校開設職高部或1所普通中職學校開設特教班。二是采取隨班就讀的方式,即由普通學校接收特殊兒(er) 童入學就讀,這是發達國家保障特殊兒(er) 童平等受教育權,促進特殊兒(er) 童更好融入社會(hui) 的主要方式。

  總體(ti) 看來,我國特殊兒(er) 童家庭,越來越希望孩子進普通學校隨班就讀,我國也在推進隨班就讀相關(guan) 工作。但是推進隨班就讀存在諸多現實困難與(yu) 阻力。《特殊教育法》的立法,應著力推進特殊兒(er) 童隨班就讀。

  把特殊兒(er) 童集中在特殊學校進行教育,無論從(cong) 師資隊伍建設、學校管理與(yu) 教學活動組織看,都更便利。一地隻需要建一兩(liang) 所特殊教育學校即可。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對特殊兒(er) 童融入社會(hui) 並不利。隨班就讀方式,不但可消除對特殊兒(er) 童貼標簽的做法,還有利於(yu) 培養(yang) 所有學生形成平等的意識。但是,從(cong) 具體(ti) 實踐看,隨班就讀的推進並不順利。不少普通學校沒有接收特殊兒(er) 童的校舍條件,如沒有無障礙通道、設施;有的學校雖然接收特殊兒(er) 童,但缺相應師資,要求特殊兒(er) 童監護人到校陪伴學習(xi) ,這讓家長不堪重負,也令其他學生、家長對特殊兒(er) 童另眼相看;在追求考試成績的學校環境中,有的老師對成績不好的特殊兒(er) 童並不待見,家長聯名要求特殊兒(er) 童轉學的事也屢屢發生。

  要推進隨班就讀,就必須直麵這些問題。首先全社會(hui) 要形成新的教育公平觀,教育要麵向人人,給每個(ge) 學生人人出彩的機會(hui) 。發展麵向人人的教育,就要求把每所中小學都建設為(wei) 特殊兒(er) 童友好校園,建設無障礙校園。對此,有一些人不理解,質疑花這麽(me) 多錢建設無障礙校園的意義(yi) 。這恰恰折射出狹隘的教育公平觀。他山之石可以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的中小學,靠坐輪椅行動的殘疾學生,也能在校園裏暢通無阻;在加拿大,為(wei) 保障所有特殊兒(er) 童隨班就讀,對於(yu) 那些不能自主行動的特殊兒(er) 童,政府每年還為(wei) 每個(ge) 特殊兒(er) 童出資3萬(wan) 加幣聘生活教師,照顧他們(men) 在校園的學習(xi) 生活,而無需家長陪伴。這無疑需要大筆投入,但這是推進教育公平必須的支出。推進特殊兒(er) 童隨班就讀,更為(wei) 重要的是學校要配齊進行特殊教育的師資,同時轉變育人理念。即便有學校老師、其他學生都富有愛心,但教師也不可能在特殊兒(er) 童身上花更多時間,家長疲憊不堪地陪孩子讀書(shu) ,最終無奈地把孩子轉到專(zhuan) 門的特殊教育學校,或者選擇退學,是不少特殊兒(er) 童隨班就讀遭遇的現實困境。

  我國正在推進建設兒(er) 童友好社會(hui) 、城市,對特殊兒(er) 童等弱勢兒(er) 童群體(ti) 的關(guan) 注,是建設兒(er) 童友好社會(hui) 的重要方麵。進一步說,評價(jia) 是否對兒(er) 童友好,特殊兒(er) 童是否享有與(yu) 普通孩子平等的求學機會(hui) ,是重要指標。從(cong) 這一意義(yi) 說,推進特殊兒(er) 童隨班就讀,不隻是保障特殊兒(er) 童的平等受教育權,更是以新的教育觀,構建新的教育生態。這是我國擴大教育公平要努力追求的目標。(熊丙奇)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