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木作大師”王澤林:願做“小木匠”堅守“宮廷技藝”
中新社河北唐山2月6日電 題:“中華木作大師”王澤林:願做“小木匠”堅守“宮廷技藝”
中新社記者 白雲(yun) 水
虎年“立春”過後,華夏大地萬(wan) 物複蘇。6日,燕山南麓的河北省遵化市龍源工藝工貿有限責任公司的家具製作間內(nei) ,匠人們(men) 正全神貫注地趕製訂單。王澤林也早早來到這裏,“小木匠”出身的他,又拿出工具沉迷在“宮廷”技藝中。
361年前,世界文化遺產(chan) 清東(dong) 陵在唐山遵化修建,中國不少雕刻大師雲(yun) 集於(yu) 此。借此機緣,與(yu) 宮廷家具關(guan) 聯甚大的紅木雕刻與(yu) 木作技藝在遵化落地生根,進而享譽中國乃至世界。今年78歲的王澤林便是從(cong) 這裏走出來的木作大師代表。
作為(wei) 土生土長的遵化人,17歲開始學建築木工的王澤林,已與(yu) “木頭”為(wei) 伴60餘(yu) 年。他是中國宮廷家具研究會(hui) 顧問,2015年,被中華文化促進會(hui) 木作文化工作委員會(hui) 評為(wei) “中華木作大師”。
中新社記者見到王澤林時,他正用砂紙一遍遍打磨畫案。“這是一件卯榫結構的畫案,器型厚重優(you) 雅,海南黃花梨的材質,能聞到一股淡淡清香。”王澤林說,這種古典的京作宮廷家具很受歡迎,訂單已排到今年夏天。
遵化木雕作品雍容華貴且典雅,有濃厚的皇家古韻,是典型的京作家具代表。“海南黃花梨木成材緩慢、木質堅實,有特殊的降香香味,容易進行深顏色和淺顏色的調配,也適合鑲嵌。但這種木料在明朝中後期就不多見了,清東(dong) 陵中慈禧的陵寢用它建殿宇,是舉(ju) 世罕見的。”王澤林說。
據清史專(zhuan) 家、清東(dong) 陵博物館館長李寅介紹,清代皇室家具除了在選料用料方麵,用黃花梨、紫檀木、老紅木來凸顯皇權尊貴,在花紋上也體(ti) 現著尊卑的等級觀念,雕龍刻鳳,造型大小,氣勢強弱等均透出明顯的宮殿文明,嚴(yan) 格的規製形成了極具皇家文化的宮廷家具。
而王澤林堅守的正是此種技藝。在卯榫精巧、堅固結實的基礎上,按照明清精品的結構、風格、工藝,經曆刨、鑿、雕、修、磨、蠟等專(zhuan) 業(ye) 技藝,反複錘煉。不管是立體(ti) 雕像還是平麵篆刻,作品的曲線、花紋、雕工及造型都非常考究。
在該公司的黃花梨藝術館,一扇4米高、5米長的紫檀“九龍鬧海”屏風吸引參觀者駐足,這是王澤林與(yu) 弟子曆經5年手工雕鑿而成的代表作。
“‘九龍鬧海’的精妙之處在九龍的雕刻工藝上。”王澤林告訴記者,九龍采用的浮雕和深雕,是中國自古傳(chuan) 承下來的雕刻技術。九龍雕的精細不僅(jin) 在龍的刻畫上,周圍雲(yun) 紋和水紋的雕刻也千姿百態,其中的雲(yun) 紋五層更是經淺雕、浮雕、深雕、鏤空雕、修雕而成,體(ti) 現了中國木雕最高水準。
“沉下心,把每一件木材當作藝術品來對待。”在王澤林的影響下,當地以木作工藝為(wei) 引發展了60多家紅木明清家具企業(ye) ,成為(wei) 中國有名的京作紅木家具製作基地。2019年,遵化市被中華文化促進會(hui) 木作文化工作委員會(hui) 授予“中國宮廷家具文化傳(chuan) 承地”稱號。
憑借精湛的“手藝”,王澤林的作品得到海外客商的追捧。新加坡、美國、西班牙等國的客商已和他保持了二三十年的合作關(guan) 係。
“咱老祖宗傳(chuan) 下來的技藝禁得住考驗,作為(wei) 中國匠人,我感到非常自豪。”王澤林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