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有冰雪,就一定有傳奇(外一篇)
【紙上談冰】
作者:蔣巍
我的家鄉(xiang) ,是誕生在一朵雪花裏的都市——哈爾濱。
少年時候,我曾在冰場上橫衝(chong) 直撞呼嘯來去,和隊友們(men) 拿下全市中學冰球比賽冠軍(jun) 。後來我以此體(ti) 驗寫(xie) 了一篇小說《B52越過藍線》,最後一句是:“地球從(cong) 腳下飛走了。”因為(wei) 一個(ge) 美麗(li) 女孩隔著帶有霜花的玻璃吻住了“我”。
隻要有冰雪,就一定有傳(chuan) 奇。
七台河,地處黑龍江東(dong) 部,1958年從(cong) 煤礦坑道裏鑽出來的小城。早些年,除了搖搖晃晃的運煤車和灰蒙蒙的天,七台河沒有任何可被人記住的。奇跡,是從(cong) 一個(ge) 普普通通的哈爾濱知青孟慶餘(yu) 開始的。他酷愛滑冰,常在冰場上風馳電掣,還曾在地區比賽中拿過冠軍(jun) ,1973年市體(ti) 委便提拔他當了教練。一個(ge) 人從(cong) 此改變了一個(ge) 隻會(hui) 挖煤的城市。
孟慶餘(yu) 決(jue) 定:為(wei) 盡快取得突破性成績,一是以世界剛剛興(xing) 起的短道為(wei) 主,帶動大道;二是以女孩為(wei) 主,用男孩兒(er) 帶速度。礦工家都窮,經過挨個(ge) 學校挑選,一群10歲上下的孩子套著破棉襖、掛著鼻涕來了,把冰刀釘在木板上再捆鞋上,就連摔帶爬地上冰了。“訓練基地”就是一個(ge) 上凍的大水泡子,孟慶餘(yu) 沒黑沒白領著苦練,夏天沒冰就練長跑。孩子們(men) 累得哇哇哭,恨他恨得牙癢癢,“連他走路、喘氣的聲音都恨”。後來知青返城大潮席卷全國,為(wei) 了七台河的速滑事業(ye) ,孟慶餘(yu) 決(jue) 定“紮根邊疆”留下。2005年我去七台河采訪,觀摩了他的一次訓練課,然後兩(liang) 人悶了一瓶老白幹,談起當年的選擇和後來的艱辛,他淚如雨下。
那時的七台河曆經數十年開發,煤炭資源已近枯竭,城市發展遭遇困境。沒想到在孟慶餘(yu) 的帶領下,在當地領導的支持下,這座遙遠而寂寥的小城突然間如奇葩怒放,從(cong) 這裏出發的女子短道速滑“小花”們(men) 在世界冰壇上爭(zheng) 奇鬥豔,競相開放。2002年,楊揚實現中國冬奧會(hui) 金牌“零”的突破,接著是王濛、張傑、劉秋宏、王偉(wei) 、孫琳琳、範可新等。她們(men) 大都是在七台河出生長大的,少女時代都接受過孟慶餘(yu) 或其弟子的指導訓練。
2006年8月2日淩晨,孟慶餘(yu) 開車從(cong) 七台河出發前往哈爾濱冰上基地,因車禍當場殉職,終年55歲。從(cong) 1973年走上教練崗位,孟慶餘(yu) 為(wei) 七台河的孩子們(men) ,為(wei) 中國女子短道速滑運動默默奉獻了33年。他和他的弟子通過艱苦卓絕的奮鬥,終於(yu) 澆灌出驚豔世界的中國“短道之花”,讓七台河成為(wei) “手握秒表的城市”和“速滑冠軍(jun) 的搖籃”,打造了中國女子短道速滑的“夢之隊”。
在中國短道速滑隊奪得中國冬奧首金之時,當年孟慶餘(yu) 倔強的身影又一次浮現在我眼前:他穿著棉大衣,滿身滿臉霜花雪沫,手裏捏著秒表,不斷向風馳電掣滑過身邊的孩子們(men) 揮手叫喊:快!加快!再加快!一個(ge) 個(ge) 七台河的女孩兒(er) 從(cong) 此飛上世界領獎台,孟慶餘(yu) 的身影卻消失在茫茫風雪之中。但是,我們(men) 會(hui) 永遠記得他的名字,記得他在冰場上發出的呼喚。
看火樹銀花不夜天
地球創造了人類,人類又把地球改造成一部計時器——時鍾。
有了時鍾,自然與(yu) 社會(hui) ,光明與(yu) 黑暗,戰爭(zheng) 與(yu) 和平,夢想與(yu) 求索,才有了曆史的目錄和生命的刻度,史詩才能分類、分篇、分章。如果沒有時鍾,現代文明將永遠找不到分娩的時間,母親(qin) 永遠找不到放學的孩子。人類即使發明了各式各樣的機器,這些鐵家夥(huo) 也將在十字路口撞得碎片橫飛,讓所有的創造失去準則和意義(yi) 。
時鍾的嘀嗒聲,就是時間不可違逆、一往無前的足音。
時鍾永遠不動聲色,時間總有波瀾壯闊。
來自神話王國古希臘的奧林匹克女神,頭戴銀冠,手舉(ju) 火炬,舞動潔白的羽翅,翩翩飛抵世界的東(dong) 方,踏著紅地毯款款走向一個(ge) 激動人心的時刻:
她降臨(lin) 全人類的一個(ge) 壯麗(li) 盛典!
她飛臨(lin) 奧運之夜的又一次狂歡!
她抵達新時代中國的又一部史詩——2022北京冬奧會(hui) !
從(cong) 巨大“鳥巢”延伸到廣闊雪場的飄飄玉帶,已展開她“雲(yun) 想衣裳花想容”的曼妙舞姿;千年古都的雄麗(li) 和萬(wan) 家燈火的期盼,正輝映著中國“環球同此涼熱”的精神殿堂。創造了五千多年古老文明的中華民族,從(cong) 來都是極富想象力的。當北京點燃奧運之火的時候,世界上所有的笑臉和熒屏都被映紅,所有人頭攢動的廣場都被掌聲和歡呼聲湮沒,所有的青春和夢想都被照亮……
因為(wei) ,世界上有一個(ge) 奇跡叫中國。
因為(wei) ,地球上有一種遠方叫夢想。
因為(wei) ,奧運會(hui) 有一種意義(yi) 叫共享。
從(cong) 2008年的“同一個(ge) 世界,同一個(ge) 夢想”,到2022年的“一起向未來”,北京成為(wei) 全球唯一的“雙奧之城”。它見證了中華民族實現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光榮曆程,也見證了東(dong) 方大國的博大情懷和崇高擔當。我們(men) 熱切期待,世界各地能有更多的城市共享“奧運之城”的榮光……
人類是一個(ge) 整體(ti) ,地球是一個(ge) 家園。奧運的偉(wei) 大意義(yi) ,不僅(jin) 僅(jin) 呼嘯在龍騰虎躍的運動場上,閃耀在不斷被打破的世界紀錄上,更在於(yu) 它是屬於(yu) 全人類共同的節日。曆史已經證明,北京冬奧會(hui) 將再次證明:世界是豐(feng) 富多彩的,文明是多元共生的,夢想是人人都有的。每朵花都擁有自己的美麗(li) 和綻放的權利,如果地球上隻有一種花,哪怕是玫瑰花,那也是可悲的。
奧運展現的人類共同價(jia) 值,集中表現在它傳(chuan) 續恒久的格言上。曾經,“更快、更高、更強”猶如一台神奇的永動機,把人的夢想不斷推向新境界。如今,當“更團結”也加入奧運格言後,意味著奧運精神躍上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新高度。
此刻,北京已“飛起玉龍三百萬(wan) ,攪得周天寒徹”。正是冬奧健兒(er) 逞雄時,且看冰天雪地火樹銀花不夜天!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06日 11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