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北京小學生:“非遺”體驗新年俗

發布時間:2022-02-07 16:1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新春走基層

  光明日報記者郭超

  過年了,北京市西城區黃城根小學五年級學生汪嘉琦的書(shu) 桌上,挺立著一隻威風凜凜的小老虎。通體(ti) 金黃、額頭上大大的王字、胸前的福字,這隻上下透著年味的小老虎,令汪嘉琦愛賞不已。

  每到寒假,汪嘉琦除了盼著過年,還盼著一個(ge) 叫林泓魁的叔叔送來的“年貨”。這“年貨”既不能吃喝,也很少有能穿戴的,卻最得小朋友的歡心。

  80後林泓魁是北京彩塑京劇臉譜製作技藝第五代傳(chuan) 承人,也是北京市西城區民間藝術家協會(hui) 主席。這些年,林泓魁和他的非遺手藝人夥(huo) 伴與(yu) 西城區什刹海街道合作,將非遺文化送進社區。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他們(men) 讓傳(chuan) 統文化走進中小學生的課餘(yu) 生活。

  如今,“西城區什刹海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文化進萬(wan) 家‘我的童年’非遺文化體(ti) 驗係列活動”已曆九度寒暑。林泓魁介紹,這些年,他們(men) 與(yu) 孩子們(men) 分享的非遺手藝有糖畫、麵塑、臉譜、紮染、草編、皮影、扇麵、彩蛋、風箏、毛猴等。

  這兩(liang) 年,因為(wei) 疫情,線下互動較難實現。於(yu) 是,林泓魁提前把手工材料送過來,然後請非遺手藝人在線上進行手藝和非遺文化分享。

  還有不少小朋友像汪嘉琦一樣,過了一個(ge) 充滿非遺味的年。因恰與(yu) 北京冬奧相連,讓這個(ge) 春節更多了些“奧運元素”。

  北京市東(dong) 城區史家胡同小學的幾位同學,在西城區民間藝術家協會(hui) 理事、北京麵塑代表性傳(chuan) 承人馮(feng) 慧芸的帶領下,用麵塑做了北京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讓小朋友們(men) 愛不釋手。

  在北京第一師範學校附屬小學,一幅布藝堆繡“一起向未來”十分亮眼。這是同學們(men) 在西城區民間藝術家協會(hui) 會(hui) 員王秀勉老師帶領下共同完成的作品:中間是可愛的“冰墩墩”“雪容融”,上麵用漿好的深藍色布剪出北京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主題口號“一起向未來”,周圍有12個(ge) 冰雪比賽項目,由12名同學分別製作完成。

  當傳(chuan) 統的布藝堆繡與(yu) 動感十足的冬奧會(hui) 在中國農(nong) 曆新年相遇,花花綠綠的布在同學們(men) 手中瞬間綻放出別樣風采,為(wei) 壬寅虎年春節標記了別具一格的年味。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07日 13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