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窗·人民之門·未來之鏡:北京冬奧會的三個麵向
世界之窗·人民之門·未來之鏡:
北京冬奧會(hui) 的三個(ge) 麵向
張文海北京舞蹈學院教育學院副院長冬奧會(hui) 開閉幕式主創、閉幕式舞蹈總監
春寒料峭,寒冬將盡,風和日暖,萬(wan) 物生長。2022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恰逢立春,在祈歲納福之際,中國與(yu) 世界一同借助體(ti) 育盛事驅寒攘疾、喜迎新春。正是一個(ge) 在冰天雪地的季節裏慶祝春天即將到來的節日,也寓示著各國朋友共同迎接一個(ge) 新的春天。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舉(ju) 辦以來,中國及中國人民便與(yu) 奧林匹克精神結下不解之緣,團結友愛、公平競爭(zheng) 和相互理解已在社會(hui) 中蔚然成風。第24屆冬奧會(hui) 在中國的開幕使得北京成為(wei) 世界上首個(ge) 雙奧之城,冬奧會(hui) 的舉(ju) 辦對弘揚中國文化和講述中國故事提供了極佳的曆史舞台,冬奧會(hui) 正成為(wei) 中華民族文化交流的“世界之窗”、實現全麵小康的“人民之門”和科技與(yu) 教育流轉的“未來之鏡”。
世界之窗:雪落軒轅台
燭龍棲京華,光耀猶旦開。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使用90餘(yu) 朵雪花代表91個(ge) 國家和地區,湛靜淡雅的雪花被引導員賦予體(ti) 溫,以愛心隊形迎接著奧運火炬的到來。來自世界各地的“雪花”匯聚在北京,團團如蓋,灼灼其華,在不同中尋找相同,在爭(zheng) 議中尋找對話,共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ti) 。2022北京冬奧會(hui) 不僅(jin) 是世界認識中國的一扇窗,更是世界文明與(yu) 中華文明交流的一扇窗。
交流需要語言媒介,在全媒體(ti) 和自媒體(ti) 蓬勃發展的今天,視覺影像成為(wei) 人類交流的主要方式。北京是世界第24屆冬奧會(hui) 的舉(ju) 辦地,2月4號的開幕式恰逢中國農(nong) 曆中的立春節令,所以二十四節氣成為(wei) 冬奧會(hui) 視頻倒計時的主要創意來源。高速攝影和延遲攝影、冷暖色調的交叉剪輯、大景別航拍和微觀特寫(xie) 、動畫和視覺特效……從(cong) 隨風潛入夜的雨水到月是故鄉(xiang) 明的白露,從(cong) 秋分寒露到大寒立春,張藝謀率領的導演團隊向世界展現了一場有關(guan) 中國上古農(nong) 耕文明的視聽盛宴。視頻在文化表達上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的敘事策略有所揚棄,不再追求隆重感和大視覺,而是在影像中添加人情味,將中國人民從(cong) 容自信、內(nei) 斂含蓄的民族性格展現在世界麵前。
“冰墩墩”“雪容融”“冰絲(si) 帶”“雪如意”“水晶鞋”“雪遊龍” 從(cong) 吉祥物設計到場館建設,無不體(ti) 現著中國文化的魅力。傳(chuan) 遞中國文化和講好中國故事成為(wei) 冬奧會(hui) 設計師的曆史使命,在傳(chuan) 統文化的基石上聚焦當代,在曆史的回聲中聆聽今天。2022年冬奧會(hui) 的火種台采用了中國古代禮器“尊”的造型元素,頂部線條舒展圓潤,體(ti) 現了中華民族通達包容的世界觀;“尊”在中國是地位和輩分的象征,在近代則更多寓意為(wei) 尊敬和尊重,冬奧會(hui) 以“尊”為(wei) 炬,體(ti) 現對奧林匹克運動精神和外國友人的雙重尊重。在紋理設計方麵,祥雲(yun) 圖案自下而上地演化為(wei) 雪花,取代了傳(chuan) 統青銅器華麗(li) 神秘的獸(shou) 紋;色彩上將青色換成紅色和白色,紅色是熱情和激情,白色是雪花般的浪漫和純情。同樣,吉祥物“冰墩墩”也能看出設計師透古通今的匠心。冰是堅強和純潔的象征,墩墩代表著壯實和可愛。“冰墩墩”以中國的國寶熊貓為(wei) 原型,附以賽博朋克感的科技元素,將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殼穿戴在熊貓頭部。頭部外殼的靈感來自冰雪運動的防護頭盔,彩色飾帶的靈感來自冬奧會(hui) 的“冰絲(si) 帶”場館,線條的流動則象征著冰雪運動和5G高科技。吉祥物傳(chuan) 達了中華民族堅忍、包容和友愛的善良品質,體(ti) 現中國追求卓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和麵向未來的大國風範。
作為(wei) 2008年奧運會(hui) 的姊妹篇,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在內(nei) 涵和表達上顯得更為(wei) 從(cong) 容和自信,不再拘泥於(yu) 形式上的完美主義(yi) ,在“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的基礎上與(yu) 世界各國一同攜手向前。冬奧會(hui) 的舉(ju) 辦使北京為(wei) 世界打開一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之窗,讓各國的“雪花”相擁在中國的舞台,讓世界了解中國,也讓中國走向世界。
人民之門:燃燒的雪花
“燃燒的雪花,溫暖凝聚我和你,回眸的樹掛”,作曲家常石磊將冬奧會(hui) 的誌願者比作燃燒的雪花,“雪花是不燃燒的……誌願者會(hui) 出現在冬奧會(hui) 任何相關(guan) 的地方,是一種青春的感覺,是一種熱愛和奉獻。在冬奧會(hui) 開幕後,到處都是雪花,世界各地的誌願者來奉獻他們(men) 的時間和精力,和冬奧會(hui) 融在一起。”冬奧會(hui) 讓誌願者從(cong) 幕後走向幕前,將灑滿愛意和敬意的燈光聚焦在這些默默奉獻的人身上;除了關(guan) 注誌願者群體(ti) ,從(cong) 主題歌演唱到廣場舞表演,冬奧會(hui) 對社會(hui) 基層人員和平凡老百姓同樣厚愛有加,正如冬奧會(hui) 開幕式總導演張藝謀所說,“我們(men) 強調的是人民性”。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hui) 對2008年的明星敘事策略進行超越,開始嚐試把舞台讓給“素人”,讓給學校、社區和幼兒(er) 園裏的1365名普通人,用生活的質感和自由玩耍式的動作段落替代整齊劃一的專(zhuan) 業(ye) 表演。在2022年的今天,每個(ge) 人都是銀裝素裹的一分子,每片“雪花”都能燃燒出奪目的光彩。
冬奧會(hui) 讓更多青少年及莘莘學子參與(yu) 冬奧會(hui) ,擔當重任,不僅(jin) 符合奧林匹克教育的理念,也是凸顯對人民性育人意義(yi) 上的賦能與(yu) 增量。國家提出教育必須圍繞學生、關(guan) 照學生、服務學生、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北京冬奧會(hui) 就是最好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鮮活實踐大課堂。參與(yu) 冬奧會(hui) 的學生們(men) 看似打破了在校的常規教學,實際是從(cong) 小教室搬到了大社會(hui) ,搬到更廣闊的大舞台,將教學和育人延續到線下大型活動中來,讓知識“活”起來,讓教材“鮮”起來。將“小我”與(yu) 國家、人民的“大我”緊密相連,與(yu) 時代同頻共振。這才是一場生動的“最美課堂”。
冬奧會(hui) 秉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將人民性和全民健康視為(wei) 核心表達,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麵小康。“帶動三億(yi) 人參與(yu) 冰雪運動”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北京冬奧會(hui) 申辦以來正在推進和完善的具體(ti) 舉(ju) 措。文體(ti) 旅的融合創新,有助於(yu) 讓運動和健身成為(wei) 人民的一種生活方式,有助於(yu) 建設健康中國,提升大國形象。
全民健身是每一個(ge) 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申辦北京冬奧會(hui) 的重要目的就是推動我國冰雪運動快速進步,推動全民健身廣泛開展。言必信,行必果,紮實工作,步步為(wei) 營,在國家國民體(ti) 質監測中心2021年底發布的調查公報中,2020年7歲及以上居民經常參加鍛煉的人數比例已比2014年增加了3.3個(ge) 百分點,比例達到37.2%。冬奧會(hui) 運動項目方麵的增幅更顯著,據人民網報道,自申辦冬奧會(hui) 時提出“帶動三億(yi) 人參與(yu) 冰雪運動”的口號以來,截至2021年,全國冰雪運動參與(yu) 人數達到3.46億(yi) 人,全國已有654塊標準冰場,較2015年增幅達317%;已有803個(ge) 室內(nei) 外各類滑雪場,較2015年增幅達41%。
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冰雪運動,“帶動三億(yi) 人參與(yu) 冰雪運動”的目標目前已基本實現。北京冬奧會(hui) 正在擔負起推動全民健身、為(wei) 民造福的曆史任務。從(cong) 滿足溫飽到全國健康,中國正走在一條以人民為(wei) 基、為(wei) 人民造福和受人民尊崇的康莊大道上。
未來之鏡:飛雪迎春到
冬奧會(hui) 開幕式,393根9.3米長、會(hui) 發光的綠色柔性杆無疑為(wei) 全球觀眾(zhong) 獻上一場視覺盛宴,如春季的麥浪飄蕩,如夏天的枝葉輕撫,如秋天的花開爛漫,如冬季的根莖堅忍。這場表演對科技的要求非常高,所有的表演節奏和點位排列必須在電腦上提前預演,每個(ge) 演員的位置和角度都必須嚴(yan) 格規定,也許演員的力量掌控和動作幅度可以通過訓練得以提升,但演員之間的距離和杆子旋轉的角度必須經過計算機的精確計算才能呈現。這次冬奧會(hui) 的開幕式充分體(ti) 現了科技對藝術的賦能,鳥巢首次實現全LED影像,一秒鍾50幀,畫質達到16K。冬奧會(hui) 開幕式將屏幕影像、視覺特效、現場表演和裝置藝術融會(hui) 貫通,整個(ge) 開幕式給人一種爛漫空靈的氣質。科技不僅(jin) 為(wei) 藝術保駕護航,更為(wei) 體(ti) 育事業(ye) 推波助瀾。
氫燃料應用於(yu) 接力火炬、可降解餐具的使用、電子門票的推廣、賽區生態修複和“生態底線”等環保理念的提出……北京冬奧會(hui) 相對於(yu) 2008年奧運會(hui) ,更加聚焦當代和未來,以“簡約、安全、精彩”為(wei) 創作原則,打造綠色奧運和科技奧運。科技對綠色奧運的助力隨處可見,追求綠色奧運不僅(jin) 體(ti) 現中國作為(wei) 世界大國的責任與(yu) 擔當,更為(wei) 世界人民留下青山綠水式的美好未來。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說,“要突出科技、智慧、綠色、節儉(jian) 特色,注重運用先進科技手段,嚴(yan) 格落實節能環保要求,保護生態環境和文物古跡,展示中國風格。”中國科研團隊放棄國際慣用的氟利昂製冷劑,在四個(ge) 冰上項目場館均采用世界上最環保的新型二氧化碳製冷劑,交出了冬奧會(hui) 曆史上碳排放趨近於(yu) 零的成就清單。國際奧委會(hui) 北京冬奧會(hui) 協調委員會(hui) 主席小薩馬蘭(lan) 奇稱讚中國“堅持綠色辦奧不僅(jin) 實現了碳中和辦賽的承諾,也為(wei) 未來奧運會(hui) 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經驗”。同時,為(wei) 全力做好冬奧會(hui) 疫情防控,北京冬奧會(hui) 組委應防疫要求已推出“冬奧通”APP,第一時間為(wei) 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注冊(ce) 人群提供疫情信息服務,構築“數字防線”。二月疏風吹,飛雪迎春到,數字技術為(wei) 冬奧會(hui) 的正常運行提供科技助力,科技成為(wei) 冬奧會(hui) 乃至中國社會(hui) 的電子視鏡,當光通過鏡子,便可以看到未來。
正如開幕式短片《未來的冠軍(jun) 》所描繪的那樣,跌倒和爬起是獲得冠軍(jun) 的必由之路,有科技為(wei) 冬奧會(hui) 保駕護航,中國能和世界一同攜手走向未來。開幕式3600名演員中有95%是青少年,從(cong) 擁抱世界的“鳥巢一代”到從(cong) 容自信的“遊龍一代”,經過磨礪和考驗的中國青年正在走向成熟,而進步和前行也成為(wei) 中國社會(hui) 的注腳。年輕人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是民族和世界的未來,誌願者和演員用朝氣和純真雕琢奧運之形,用熱情和激情澆築奧運之火。冬奧會(hui) 恰逢中國農(nong) 曆虎年,虎在中國文化中有勇敢無畏和祈福納康之意,是榮耀和莊嚴(yan) 的象征,衷心期盼體(ti) 育健兒(er) 能在賽場上收獲自己的榮光。冬奧會(hui) 是疫情以來首次全球性體(ti) 育盛會(hui) ,肩負著傳(chuan) 達奧林匹克精神的曆史使命,隻有團結友愛和相互理解,人類才能“一起向未來”。
結語
“共享辦奧”“開放辦奧”理念的提及,意在推動文化交互和文明交融,在世界麵前展現中國故事,讓北京成為(wei) 一扇麵向世界的窗戶。“帶動三億(yi) 人參與(yu) 冰雪運動”讓文體(ti) 旅實現融合創新,讓運動和健身成為(wei) 人民的一種生活方式,從(cong) “體(ti) 育大國外交”向“體(ti) 育強國外交”轉變,從(cong) 而成功助力健康中國建設,提升大國形象。從(cong) “提振國民士氣、展現國家形象”向“提升人民幸福感、引領國際體(ti) 育發展”轉變,彰顯當代中國的自信與(yu) 從(cong) 容。同時,在全球疫情兩(liang) 年多來,中國成功舉(ju) 辦了線下實體(ti) 主場多邊外交活動,是世界人民關(guan) 注的焦點。疫情籠罩下、世界寒冬中的北京冬奧會(hui) 的“明燈”價(jia) 值,可以增強國際民眾(zhong) 對北京冬奧會(hui) 的價(jia) 值共識。鏡像流轉,霓虹漫上,隨著“數字防線”和年輕人對冬奧會(hui) 的助力,“一起向未來”已成為(wei) 中國人民的進行時。
圖片|新華社
編輯製作|史雅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