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峰: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退役軍(jun) 人風采錄】
光明日報記者 章文
從(cong) 前,這裏土路難行,村民們(men) 守著山清水秀的家園,卻不知如何脫貧致富;如今,這裏村村通道路、戶戶建新房,村民們(men) 捧著“致富果”豔紅桃開農(nong) 家院,搞起鄉(xiang) 村旅遊——
遼寧省丹東(dong) 市長甸鎮河口村的變化,與(yu) 一位退役軍(jun) 人緊密相連。他叫李慶峰,現任遼寧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丹東(dong) 邊境管理支隊大江口邊境派出所政治教導員。10多年來,李慶峰瞄準長甸鎮的優(you) 勢,幫助村民脫貧致富。
“我們(men) 河口村百姓要感謝兩(liang) 個(ge) 人:一個(ge) 是外出學習(xi) 時帶回豔紅桃樹枝並嫁接在當地果樹上的技術員‘老李’李景和,另一個(ge) 是出致富高招的民警‘小李’李慶峰。”長甸鎮河口村村民陳富寶說。
陳富寶8歲喪(sang) 母,15歲因觸電失去右臂,兩(liang) 年後又成孤兒(er) 。為(wei) 了幫扶陳富寶,李慶峰在他家裏住了小半年。長甸鎮家家戶戶栽種高品質豔紅桃,但沒人組織銷售。李慶峰就鼓勵陳富寶去長春等地推銷豔紅桃,把果品經銷商引來。
“我成功啦!一天能發1000多箱!”2005年秋天,陳富寶用20多天賺到了以往一年也賺不到的錢。從(cong) 此,他開始賣桃、賣肥料,在李慶峰的扶持下走上了致富路。如今,陳福寶成立了自己的農(nong) 家肥產(chan) 銷有限公司,這位曾經的重點扶貧對象成了家喻戶曉的納稅大戶。
“隻要慶峰到地頭,桃子豐(feng) 收有盼頭!”如今,河口村流傳(chuan) 著這樣一句順口溜。早些年,有些村民因為(wei) 桃子收獲周期長、投入精力大而想改種板栗、人參等作物。特別是2012年春季,桃樹因氣候原因大麵積死亡,更是愁壞了不少人。為(wei) 了保住桃樹,李慶峰跑到寬甸縣農(nong) 業(ye) 局請來果樹專(zhuan) 家查看受災情況,同時協調地方政府下撥專(zhuan) 項資金,為(wei) 果農(nong) 購置農(nong) 藥、肥料和種植器具。
“是李慶峰的堅持,才保住了這些果樹。”河口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冉慶臣說。為(wei) 了提高抗風險能力,李慶峰向村民提出成立桃農(nong) 合作社的想法。他走訪了1000餘(yu) 戶桃農(nong) ,最終在長甸鎮鎮政府、河口村村委會(hui) 的幫助下,於(yu) 2014年年初成立豔紅桃合作社。
接著,李慶峰有了新的盤算——河口村在鴨綠江邊,有發展旅遊業(ye) 的地理優(you) 勢,“老百姓把自家院牆打開,就能開農(nong) 家院”。“最開始我對開農(nong) 家院比較抗拒,拆掉自家好好的院牆,多少有點心疼。”可經營者程淑華沒想到,第一年就賺了1萬(wan) 多元。
就這樣,經過幾年的發展,河口村的農(nong) 家院從(cong) 最初的17個(ge) ,增長到現在的200多個(ge) 。一到旅遊旺季,有不少來河口村賞桃花、買(mai) 桃子的人,體(ti) 驗農(nong) 家院、吃地道農(nong) 家菜的人也越來越多,村民們(men) 紛紛感歎“過上了好日子”。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09日 0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