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非遺講故事丨一針一線 許你虎虎生威
新華社石家莊2月9日電 題:一針一線,許你虎虎生威
新華社記者白明山
納鞋底、繡虎臉、縫“王”字、紮虎須、掩鞋口……五彩斑斕的絲(si) 線在尚孟青的手裏來回穿梭,待鞋幫和鞋底徹底縫合到一起,一隻憨態可掬、活靈活現的虎頭鞋就做好了。
在河北省邢台市任澤區大屯鄉(xiang) 三北張村的一間虎頭鞋製作工坊裏,33歲的尚孟青是這家虎頭鞋製作工坊的負責人,春節前他們(men) 趕製了大量的虎頭鞋、老虎枕、布老虎。
尚孟青的虎頭鞋製作技藝源於(yu) 母親(qin) 楊新弱,這項技藝在楊氏家族世代相傳(chuan) ,她是這項技藝的第六代傳(chuan) 人。
虎頭鞋是中國傳(chuan) 統手工藝品之一,我國北方民間有為(wei) 幼童穿虎頭鞋,寄寓吉祥平安的習(xi) 俗。虎是百獸(shou) 之王,人們(men) 認為(wei) 穿虎頭鞋可以驅病、避邪,護佑孩子健康成長。
在三北張村,這項老手藝得到保留,一針一線間蘊含著手藝人質樸的情感。尚孟青說,製作虎頭鞋不僅(jin) 要手巧,還要吃得了苦,耐得住性子。從(cong) 打袼褙、納鞋底、做鞋幫、繡虎臉、掩鞋口,到縫合鞋幫和鞋底,共有十幾道工序,一雙鞋往往要花五六天工夫才能完工。
為(wei) 將這門手藝傳(chuan) 承下去,對於(yu) 慕名前來學習(xi) 的鄉(xiang) 鄰,尚孟青也毫不保留。如今,這項技藝不僅(jin) 得到了傳(chuan) 承,還成為(wei) 當地人的增收“利器”。
“我們(men) 采取‘基地+散戶’方式,根據繡工的特長進行分工,擅長納鞋底的就隻做鞋底,擅長繡花的就專(zhuan) 門繡花。”尚孟青說,農(nong) 曆虎年,虎頭鞋又迎來銷售旺季。通過“派單”的方式,她將周邊的老人組織起來共同繡製,帶動了村民增收。
2021年,虎頭鞋製作技藝被列入邢台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尚孟青說,傳(chuan) 統技藝是個(ge) 寶,隻有守好這份“家業(ye) ”,讓它永遠傳(chuan) 下去,才能更好地傳(chuan) 承和發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