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孩子喊父母回家上班”,還需要做更多努力

發布時間:2022-02-11 14:36: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李一陵

  “雖然你的孩子得到了黨(dang) 委政府和社會(hui) 各界的關(guan) 愛,卻始終無法替代他們(men) 對父母強烈的思念;雖然你的孩子有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顧,卻始終無法取代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重要位置;雖然你給了孩子足夠的物質滿足,卻始終無法緩解孩子對父母內(nei) 心的精神饑渴。多少個(ge) 日日夜夜,孩子深情呼喚——‘我多麽(me) 想念爸爸媽媽!’‘我多麽(me) 想爸爸媽媽別再外出打工!’……”日前,江西贛州市婦聯召開“孩子喊父母回家上班”工作調度會(hui) ,就搶抓春節寒假有利時機,關(guan) 愛留守兒(er) 童、引導留守兒(er) 童父母返鄉(xiang) 就業(ye) 的工作進行部署。

  從(cong) 致留守兒(er) 童父母的公開信到拍攝微電影,運用短視頻平台,形成強勁的宣傳(chuan) 態勢,再到舉(ju) 辦“孩子喊父母回家上班”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當地曉之以情、導之以利,開展了一係列行動,以破解留守兒(er) 童安全失保、學業(ye) 失教、親(qin) 情缺失難題。

  贛州是江西的人口第一大市,也是勞務輸出大市,截至2020年11月底,贛州市共有農(nong) 村留守兒(er) 童13.5萬(wan) 人。雖然農(nong) 村留守兒(er) 童總數減少了,但是仍占有不小的比例。留守兒(er) 童所麵臨(lin) 的成長困境自不待言,身心健康以及學業(ye) 成長都受到影響。啟動“孩子喊父母回家上班”,可以說是一項良心工程。

  但是想要“喊父母回家上班”,真不是憑借親(qin) 情的呼喚就能實現的。父母們(men) 之所以離別了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是為(wei) 了獲得更高的收入,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隻不過更高的收入和更持久的陪伴無法兼顧。

  “喊父母回家上班”,關(guan) 鍵在於(yu) 當地能否提供足夠多的高質量崗位,取決(jue) 於(yu) 當地的產(chan) 業(ye) 發展狀況以及創業(ye) 就業(ye) 環境。在這一點上,當地也有不少舉(ju) 措,比如,推動實施“五個(ge) 優(you) 先”,即創業(ye) 擔保貸款優(you) 先、技能培訓優(you) 先、就業(ye) 崗位優(you) 先、權益維護優(you) 先、關(guan) 心關(guan) 愛優(you) 先,打造良好創業(ye) 就業(ye) 條件。這些舉(ju) 措能否留住外出打工的孩子父母,關(guan) 鍵還是看能否真正解決(jue) 他們(men) 的顧慮。每個(ge) 人心裏都有一本賬,其中的得失必然十分清晰。隻有讓父母們(men) 看到留在家鄉(xiang) 也能獲得較高的收入,通過努力奮鬥也能擁有幸福的生活,才能真正讓留守兒(er) 童父母留得住。而這顯然需要係統、持續地發力,不僅(jin) 關(guan) 涉婦聯,更需要區域社會(hui) 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作為(wei) 支撐。

  勞務輸出地營造良好創業(ye) 就業(ye) 環境,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xiang) 創業(ye) 就業(ye) ,是解決(jue) 留守兒(er) 童問題的一個(ge) 思路。另外一個(ge) 思路則是,人口流入地掃除隨遷子女入學障礙,讓隨遷子女能夠在父母上班就業(ye) 的地方就近便利入學。保障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義(yi) 務教育,是守護教育公平的要求,也是適應我國城鎮化發展戰略、促進社會(hui) 公平的迫切要求。

  去年底,教育部在答複“關(guan) 於(yu) 讓外來務工者隨遷子女都能公平享受九年義(yi) 務教育的建議”時稱,要求從(cong) 2021年起,各地均不得要求家長提供計劃生育、超齡入學、戶籍地無人監護等證明材料,精簡不必要的證明材料,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僅(jin) 憑居住證入學。而就在近日,教育部公布的2022年教育工作要點,也再次強調要深入做好隨遷子女就學工作。可見,政策層麵的要求已經非常明確。

  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人口流入地政府保障好隨遷子女的平等入學權利,同時,給予隨遷子女更多的教育關(guan) 愛和人文關(guan) 懷,對隨遷子女和當地戶籍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幫助隨遷子女更好流入城市。人口流入地往往經濟發展較快,就業(ye) 機會(hui) 多且就業(ye) 質量高,對勞動者更具吸引力,解決(jue) 隨遷子女入學問題顯然更具緊迫性,也更具現實意義(yi) 。(李一陵)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