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低收益大,監測數據造假問題怎麽解決?
作者:鄭興(xing) 春、何麗(li) 娜、範茂
近期,浙江省湖州市公安機關(guan) 和生態環境部門聯合查處了一起使用“COD去除劑”幹擾在線監測數據違法案件。這是繼2021年1月生態環境部通報陝西神木汙水處理廠環境違法案件以來,地方查處的又一起使用“COD去除劑”幹擾在線監測數據典型案件,再次為(wei) 不法企業(ye) 敲響警鍾。
曾經一段時間,為(wei) 掩蓋超標排放等問題,企業(ye) 和第三方檢測機構在線監測數據造假一度成為(wei) 業(ye) 內(nei) 潛規則。近年來,為(wei) 嚴(yan) 厲打擊在線監測數據造假,從(cong) 國家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紛紛出台相關(guan) 法律法規和技術規範。2015年,原環境保護部印發《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wei) 判定及處理辦法》,詳細列舉(ju) 了13種篡改監測數據和7種偽(wei) 造監測數據行為(wei) ,為(wei) 打擊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wei) 提供了判定依據。2017年“兩(liang) 高”司法解釋第一條第七款就明確將重點排汙單位篡改、偽(wei) 造自動監測數據或者幹擾自動監測設施,排放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汙染物的行為(wei) 認定為(wei) “嚴(yan) 重汙染環境”,追究相關(guan) 人員的刑事責任。
2021年,全國各地生態環境部門會(hui) 同公安、檢察機關(guan) ,聯合開展了嚴(yan) 厲打擊重點排汙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的專(zhuan) 項行動,重拳打擊篡改、偽(wei) 造自動監測數據行為(wei) 。2021年1月-10月,全國共查處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案件270起,合計罰款4900餘(yu) 萬(wan) 元,多名相關(guan) 責任人被判刑,或被移送檢察、公安機關(guan) ,專(zhuan) 項行動取得明顯成效。
但即便如此,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的問題依然存在。在筆者看來,數據造假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造假成本低、收益大。從(cong) 生態環境部公布的在線監測數據造假典型案例和筆者調研情況來看,企業(ye) 在線監測數據造假的主要方式包括人為(wei) 配製、稀釋樣品,故意閑置、不正常運行自動監控裝置,篡改儀(yi) 器參數,改變數據修正值,添加幹擾劑等。這些作弊方式的成本極低,往往不過數十元,卻可以為(wei) 企業(ye) 節省幾十萬(wan) 元的設備運行費用和處理成本,導致部分企業(ye) 鋌而走險。
因此,要幫助企業(ye) 算清一筆賬,要讓企業(ye) 意識到,一旦涉嫌違法犯罪行為(wei) ,付出的代價(jia) 遠高於(yu) 作弊所節省的成本。可嚐試建立聯合懲處機製,除了聯合公安向違法企業(ye) 實施行政或刑事處罰外,還應聯合金融、商務、發改、稅務、質監等部門,采取各種限製措施讓違法企業(ye) 寸步難行。要將違法必付出慘重代價(jia) 的觀念深深融入企業(ye) 的發展理念中,才能杜絕類似現象的發生。
同時,不斷提升監管技術水平,讓違法行為(wei) 無所遁形。在線監控數據造假違法行為(wei) 大多發生在企業(ye) 內(nei) 部,很難抓住現行,而通過技術手段則可實現全天候實時監管。比如,江蘇省蘇州市從(cong) 2021年起逐步建立和完善企業(ye) 遠程監管係統,在在線監測設備的重要監測點位加裝視頻監控,並將視頻接入汙染源在線監控係統監管平台。平台增設視頻動態識別功能,一旦視頻內(nei) 有運維人員出現移動取樣探頭、向取樣口內(nei) 添加物品等疑似弄虛作假的行為(wei) ,平台將立即報警並自動保存視頻證據。同時,平台還會(hui) 結合企業(ye) 的用電量、用水量、曆史同時段排放量、同類企業(ye) 排放量等信息估算企業(ye) 的汙染源產(chan) 生量和排放量,如自動檢測數據與(yu) 估算值相差較大,也會(hui) 發出疑似警報。這種對在線監控設備24小時無縫隙、智能化的監視,有效杜絕了企業(ye) 逃避監管、試探法律底線的僥(jiao) 幸心理。
此外,也要營造全社會(hui) 共同監管的良好氛圍。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可以采取加大有獎舉(ju) 報力度、加強法治宣傳(chuan) 等方式,發動全社會(hui) 的力量打擊違法行為(wei) 。比如,對發現並提供使用、售賣添加劑線索的群眾(zhong) 給予一定的獎勵。也可定期組織企業(ye) 及在線監測運維商召開懇談會(hui) ,鼓勵企業(ye) 以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為(wei) 目標,承擔起相應的社會(hui) 責任,當守法企業(y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