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應用程序成為公眾感知數字風險首要來源
光明網訊(記者 李政葳)當前,隨著5G、雲(yun) 計算、AI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出現,網絡虛擬空間與(yu) 現實世界的聯係日益緊密,安全問題從(cong) 傳(chuan) 統安全領域向非傳(chuan) 統安全領域拓展,需要構建起“大安全”意識來應對未來數字時代帶來的新問題、新挑戰。近日,在由北京大學互聯網發展研究中心與(yu) 360聯合製作的《中國大安全感知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應用程序(App)是公眾(zhong) 感知數字環境風險的首要來源,5成公眾(zhong) 擔心下載的手機客戶端(App)不安全。
《報告》還提到,我國公眾(zhong) 整體(ti) 安全感良好,公眾(zhong) 能對自己所處的環境保持信任、積極的態度。其中,公眾(zhong) 安全心理得分均值最高,反應出較為(wei) 陽光向上的心理狀態。在高新科技領域,調查顯示公眾(zhong) 具有較高期待與(yu) 信心,體(ti) 現出公眾(zhong) 對科技秉持友善態度,願意接受新技術帶來社會(hui) 變革且對未來充滿期待。
然而,由於(yu) 高新技術帶來的變革充滿未知,公眾(zhong) 也存在一些安全顧慮。具體(ti) 來看,公眾(zhong) 對區塊鏈、虛擬現實的安全性評價(jia) 較低,而對智能穿戴設備的安全性評價(jia) 最高。“網絡安全、數字安全是托起數字文明的底層邏輯。”北京大學互聯網發展中心主任田麗(li) 認為(wei) ,公眾(zhong) 對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的認知還停留在較為(wei) 初級的層麵,隱私、內(nei) 容和行為(wei) 安全等內(nei) 容被反複討論與(yu) 佐證,但隱秘性更強的危害尚未能引起公眾(zhong) 足夠重視。
《報告》顯示,公眾(zhong) 對於(yu) 安全的體(ti) 感正在從(cong) 傳(chuan) 統的食品安全、出行安全、校園安全向人工智能安全、大數據安全等非傳(chuan) 統安全領域延伸,“大安全”格局已成。“統籌傳(chuan) 統安全與(yu) 非傳(chuan) 統安全,提升網絡安全、數據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領域的治理能力,標誌著數字安全元年開啟,進入到大安全時代。”在“開啟數字安全元年”——360集團戰略發布會(hui) ”上,360創始人周鴻禕說。
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趙宏誌也表示,各類數據迅猛增長,海量聚集,對經濟發展、人民生活都產(chan) 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響,數據安全已經成為(wei) 事關(guan) 國家安全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大問題。
“數字安全不是焦慮,而是一個(ge) 現實的存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計算機學會(hui) 開源發展委員會(hui) 主任王懷民表示,不安全感主要來自於(yu) 我們(men) 所在的世界存在很多未知,其中就包括數字時代存在的安全風險,但這也是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報告》還提到,公眾(zhong) 對數據、內(nei) 容和交往活動的擔憂相對較高。調查顯示,公眾(zhong) 對於(yu) 個(ge) 人信息保護的擔心最多,近七成公眾(zhong) 表示“我擔心賬號和個(ge) 人信息泄露”,公眾(zhong) 其次關(guan) 心客戶端的安全來源,有五成公眾(zhong) 表示“我擔心下載的手機客戶端(APP) 不安全”。
“簡單安全問題升級為(wei) 複雜安全挑戰,是數字安全元年開啟的另一個(ge) 標誌。”周鴻禕認為(wei) ,數字時代的安全問題已升級為(wei) 大數據安全、雲(yun) 安全、物聯網安全、新終端安全、網絡通信安全、供應鏈安全、應用安全、區塊鏈安全等八大挑戰;同時,安全威脅與(yu) 現實世界交織融合,安全風險遍布關(guan) 鍵基礎設施、工業(ye) 互聯網、車聯網、能源互聯網、數字金融、智慧醫療、數字政府、智慧城市等八大場景。
“數字化進入軟件定義(yi) 的時代。標誌是係統的主要功能由軟件來實現,軟件與(yu) 各行各業(ye) 結合,尤其是和工業(ye) 和製造業(ye) 的結合,定義(yi) 一切的軟件成為(wei) 社會(hui) 的基礎設施。”中國工程院院士廖湘科說,在這一過程中,必須把安全置於(yu) 一切數字化的前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