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國產紀錄片:“國家相冊”中的高光時刻
【視聽觀察】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hui) 光明日報文藝部·主辦】
作者:張延利(中國紀錄片網負責人)
2021年是意義(yi) 非凡的一年。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勝利召開、迎接北京冬奧會(hui) ……站在“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曆史交匯的關(guan) 鍵節點上,我們(men) 親(qin) 曆了許多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的大事。作為(wei) “國家相冊(ce) ”的紀錄片,在這一年裏既用紀實鏡頭為(wei) 國人留下集體(ti) 記憶的難忘瞬間,也用自身發展見證著新時代的闊步前行。
講好百年黨(dang) 史 汲取前行力量
2021年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等有關(guan) 部門的指導下,用紀實光影講好講透黨(dang) 的百年征程、百年經驗成為(wei) 年度紀錄片創作的主基調。
曆史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反映到創作上就是要紮根人民、抒寫(xie) 人民、歌頌人民。百集文獻紀錄片《山河歲月》以山河為(wei) 經,以歲月為(wei) 緯,以人物為(wei) 峰,以黨(dang) 史為(wei) 鑒,展現了百年來成千上萬(wan) 先烈們(men) 共同書(shu) 寫(xie) 的非凡曆史。《絕筆》則以信為(wei) 媒,圍繞革命烈士的遺書(shu) 、家信、入黨(dang) 誓詞等臨(lin) 終絕筆,深度挖掘他們(men) 向死而生、不改初心的理想信念。專(zhuan) 題片《人民的小康》以思想引領為(wei) 主線,全方位呈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曆史性成就,立體(ti) 化反映老百姓的幸福小康生活和昂揚精神風貌。
秉承正確的曆史觀,旗幟鮮明地闡發觀點、引領思潮,發揮出主題主線創作的政治引領功能,是紀錄片創作鮮明的價(jia) 值堅守。《人民的選擇》首次公開展示多份寶貴曆史資料,用史實打動人心。《敢教日月換新天》注重史論結合,從(cong) 曆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雲(yun) 中充分挖掘曆史背後的演化規律與(yu) 發展動因,闡明新時代的發展成就與(yu) 重大意義(yi) 。
這一年,紀錄片創作將大主題與(yu) 小故事、“大寫(xie) 意”與(yu) “工筆畫”結合,以多元角度切入,呈現百花齊放的創作景觀,取得積極的社會(hui) 效果。如《播“火”——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的早期傳(chuan) 播》以馬克思主義(yi) 早期傳(chuan) 播來破題,另辟蹊徑、視野獨特。百集微紀錄片《百煉成鋼: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100年》擷取中國革命、建設、改革、複興(xing) 曆程中的100個(ge) 重要事件,反映出百年大黨(dang) 的偉(wei) 大成就。微紀錄片《黨(dang) 的女兒(er) 》聚焦優(you) 秀女性黨(dang) 員,勾勒出細節豐(feng) 富、情感細膩的黨(dang) 史。《紅船領航》則將目光聚焦浙江百年曆史巨變,講述浙江人民敢為(wei) 人先、開拓進取的奮鬥曆程。《幸福落地》緊緊抓住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建黨(dang) 百年,風華正茂”這一特征,描繪出一組富有蓬勃生機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群像。
此外,建黨(dang) 百年主題紀錄片注重采用多元化表達手段和傳(chuan) 播策略,用豐(feng) 厚的藝術感染力打動人心。譬如,《美術經典中的黨(dang) 史》“以畫為(wei) 體(ti) ,以史為(wei) 魂”,將黨(dang) 史內(nei) 容和美術經典巧妙結合。《土地我們(men) 的故事》以大量的口述和人物麵部特寫(xie) 鏡頭為(wei) 表現手段,運用老照片、舊視頻等曆史資料,適當穿插當地民間小調和動畫,使節目內(nei) 容豐(feng) 富紮實。《理想照耀中國(第二季)》創新推出原創手繪海報,將英雄人物形象與(yu) 時代背景、革命事跡融為(wei) 一體(ti) 。《留法歲月》則通過動畫分層等手段處理水彩繪製的人物場景,在寫(xie) 意手法中呈現百年前留法學生的生活。《誕生地》以地理空間為(wei) 導向,開通紅色巴士,串聯上海紅色地標,實現線上線下聯動。《八月桂花遍地開》則采用油畫局部特寫(xie) 的技巧配合講解,借助三維動畫形式,呈現戰爭(zheng) 發生地、戰爭(zheng) 軌跡,讓觀眾(zhong) 更好地了解革命戰爭(zheng) 曆史。
國際傳(chuan) 播能力持續增強
一直以來,以紀實性為(wei) 本質特征的紀錄片可信度、感染力和故事性強,易於(yu) 突破文化壁壘,獲得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men) 的理解認同,是國際傳(chuan) 播中的“文化硬通貨”。在過去一年裏,紀錄片在加強國際傳(chuan) 播能力建設方麵取得顯著進展。
2021年起中宣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實施中國紀錄片對外傳(chuan) 播推優(you) 扶持項目的通知》,為(wei) 推進紀錄片國際傳(chuan) 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ti) 、全麵的中國,注入強大動力。近年來,在有關(guan) 部門的支持和指導下,多主體(ti) 、立體(ti) 式的中國紀錄片外宣格局逐漸成型。中外合拍、合作傳(chuan) 播成為(wei) 紀錄片“走出去”的一種流行範式。《柴米油鹽之上》創新采用多主體(ti) 參與(yu) 的中外合拍和合作傳(chuan) 播的複合型機製,產(chan) 生顯著的國際傳(chuan) 播影響。2021年,央視與(yu) 日本NHK再度攜手拍攝紀錄片《世界遺產(chan) 漫步》,節目廣受歡迎,後續雙方將繼續聯合攝製,探索國際合拍項目係統化產(chan) 出新模式。
另外,許多紀錄片在創作之初就統籌國內(nei) 國際視野,積極運用“他者”視角向目標群體(ti) 講述中國故事,讓處於(yu) 跨文化語境下的受眾(zhong) 更易於(yu) 接受。比如,《智造美好生活》注重國際化視野與(yu) 故事化表達,記錄新時代中國科技創新實踐成果。紀錄片《來自東(dong) 方的列車》以國際化的視角、現代的立場,講述中歐班列給絲(si) 綢之路經濟帶帶來的全新改變。展現泉州世界文化遺產(chan) 風采的《重返刺桐城》和聚焦國家公園建設的《青海·我們(men) 的國家公園》則在製作中注重對國際表達思維的運用,統籌考慮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傳(chuan) 播場域的話語體(ti) 係。
紀錄片被譽為(wei) 人類的“生存之鏡”,在國際傳(chuan) 播中應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意識,以真切對話打通情感連接通道,進而實現價(jia) 值認同和民心相通。譬如,《走近大涼山》采用平視視角,受訪者感情流露自然,節目在中日主流媒體(ti) 上線後打動千萬(wan) 網友。《重返紅旗渠》通過中外當代學者的目光,重新探尋紅旗渠的時代意義(yi) 。
行業(ye) 發展前景令人期待
2021年,中國紀錄片行業(ye) 正從(cong) 疫情衝(chong) 擊中恢複元氣,實現新的增長。
除了主題主線創作繁榮之外,其他垂直題材領域也在不斷開拓,呈現出多元化、專(zhuan) 業(ye) 化發展特點。傳(chuan) 統強項曆史文化類紀錄片佳作不斷。《跟著唐詩去旅行》帶領觀眾(zhong) 追尋詩意生活;《我在故宮六百年》《紫禁城》從(cong) 不同角度聚焦紫禁城的曆史風雲(yun) ;《人類的記憶——中國的世界遺產(chan) 》《中國微名片·世界遺產(chan) 》紛紛探索中國的世界遺產(chan) 地。《李白》《李約瑟和中國古代科技》《曹雪芹與(yu) 紅樓夢》則從(cong) 文學、科技等不同視角切入曆史講述。
美食人文是市場化程度較高、發展較為(wei) 成熟的亞(ya) 類型,在過去一年中也持續產(chan) 出了多部佳作。央視紀錄頻道時隔多年後再度推出美食人文紀錄片《澳門之味》,反映澳門回歸祖國20多年來的發展成就,在內(nei) 地和澳門引發巨大反響。2021年,美食人文依舊是網絡視聽平台的重要品類,各平台推出了多部美食紀錄片,進一步豐(feng) 富了這一類型的發展內(nei) 涵。
值得一提的是,長久以來被視作短板的自然生態題材也取得了一定進步。《雪豹的冰封王國》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hui) 第十五次會(hui) 議開幕式當天播出,引發熱烈反響。紀錄片《鬆花江》全景展現鬆花江流域的自然生態和生活狀態,講述江河與(yu) 人的緊密關(guan) 係。
隨著市場發展日益成熟,細化垂直領域越來越專(zhuan) 業(ye) ,多部紀錄片填補了某領域空白。比如,國內(nei) 首部係統梳理明朝哲學家王陽明傳(chuan) 奇人生和心學思想的《王陽明》,全景式展現中國探月工程的《我們(men) 的征途》,首部全方位解讀抑鬱的《我們(men) 如何對抗抑鬱》,首部聚焦基金行業(ye) 的《基金》,觀察並記錄閱讀障礙兒(er) 童成長的《我不是笨小孩》,將新兵生活、訓練、考核進行全景式拆解呈現的《新兵請入列》等。
此外,利好政策不斷出台、專(zhuan) 業(ye) 節展逐步恢複、行業(ye) 平台密集發力,為(wei) 後續發展注入強心劑。第九屆優(you) 秀國產(chan) 紀錄片及創作人才推優(you) 活動順利舉(ju) 行,為(wei) 國產(chan) 紀錄片提供了創作“風向標”,指明了前進方向。新鮮提案·黎裏真實影像大會(hui) 、北京紀實影像周、中國紀錄片學院獎、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等活動也逐步恢複,為(wei) 行業(ye) 發展提供交流互動平台。
2021年年末,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首次舉(ju) 行年度紀錄片片單發布活動,引發業(ye) 界和觀眾(zhong) 的高度關(guan) 注,有效提振行業(ye) 發展信心。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14日 16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