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嵐:天籟童聲背後的築夢人
2月4日晚,國家體(ti) 育場,一首用希臘語原汁原味演唱的奧林匹克會(hui) 歌驚豔了世界。孩子們(men) 宛如天籟般的歌聲,成為(wei) 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上的一大亮點。表演節目的“馬蘭(lan) 花合唱團”,全部來自2020年脫貧摘帽的革命老區河北省阜平縣城南莊鎮。這些來自大山的孩子被導演組發現,正與(yu) 一位叫鄧小嵐的老人有關(guan) ……
“馬蘭(lan) 村是我的‘第二故鄉(xiang) ’”
阜平縣城南莊鎮馬蘭(lan) 村曾是《晉察冀日報》機關(guan) 駐地,鄧小嵐的父親(qin) 鄧拓曾任《晉察冀日報》社長兼總編輯。1943年底,日軍(jun) 對晉察冀邊區進行掃蕩,19位馬蘭(lan) 村鄉(xiang) 親(qin) 為(wei) 掩護報社同誌,慘遭殺害。鄧拓之妻丁一嵐在一次突圍後生下鄧小嵐,危急之下將她寄養(yang) 在馬蘭(lan) 村附近一戶老鄉(xiang) 家3年。幼兒(er) 時與(yu) 鄉(xiang) 親(qin) 們(men) 生死與(yu) 共的經曆令鄧小嵐銘記一生,長大後,母親(qin) 送給她一枚刻有“馬蘭(lan) 後人”的圖章。
“母親(qin) 希望我記住,馬蘭(lan) 村是我的‘第二故鄉(xiang) ’,這裏不僅(jin) 是我出生長大的地方,更是父輩們(men) 戰鬥的地方。”鄧小嵐說:“馬蘭(lan) 村在我生命裏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yi) 。”
1997年和2002年,鄧小嵐先後兩(liang) 次回馬蘭(lan) 村,追尋父母足跡,看望鄉(xiang) 親(qin) 們(men) 。行程倉(cang) 促,她沒有多停留,但看到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生活沒有太大改變,鄧小嵐決(jue) 心為(wei) 這個(ge) 小村做點什麽(me) 。
2003年,退休後的鄧小嵐和《晉察冀日報》的老同誌們(men) 一起回馬蘭(lan) ,為(wei) 當年遇難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掃墓,正好看見一群同來掃墓的孩子。“大家坐在那裏休息,我就請孩子們(men) 唱支歌。”鄧小嵐回憶說。意想不到的是,她提了幾首城裏孩子都會(hui) 唱的《學習(xi) 雷鋒好榜樣》《少先隊隊歌》等歌曲,孩子們(men) 都搖頭。“我就說,《國歌》總會(hui) 唱吧?結果隻有一兩(liang) 個(ge) 孩子會(hui) ,還唱跑調了。”
這次偶然的機會(hui) ,令她萌生了教孩子們(men) 唱歌的想法。此後,建教室、找樂(le) 器、想教學內(nei) 容,鄧小嵐為(wei) 馬蘭(lan) 的孩子們(men) 一忙就是18年。
大山裏播下音樂(le) 的種子
“我小時候學唱歌,從(cong) 幼兒(er) 園到中學,音樂(le) 老師都教得特別好。音樂(le) 成為(wei) 我一生的愛好。”鄧小嵐說。在她眼中,沒有音樂(le) 的童年是蒼白的。看到馬蘭(lan) 小學沒有音樂(le) 課、音樂(le) 老師、音樂(le) 教室的“三無”情況,鄧小嵐不僅(jin) 拿出自己的退休金,而且動員北京的弟弟妹妹,湊了4萬(wan) 元,為(wei) 小學蓋了7間校舍,讓孩子們(men) 有了音樂(le) 教室。
有了場地,鄧小嵐又為(wei) 樂(le) 器的事忙起來。她會(hui) 拉小提琴,從(cong) 北京帶去了6把閑置的小提琴,包括自己的和兒(er) 女的。慢慢地,在親(qin) 友們(men) 和有關(guan) 部門支持下,又有了架子鼓、電子琴、鋼琴、長笛、黑管等樂(le) 器。鄧小嵐不僅(jin) 教孩子們(men) 唱歌,也手把手教他們(men) 演奏樂(le) 器,還啟發孩子們(men) 用生活中常見的勺子、鈴鐺和鋸條奏出動人的旋律,培養(yang) 他們(men) 對音樂(le) 的興(xing) 趣和感覺。
“我基本上每個(ge) 月來兩(liang) 次,寒暑假來得更頻繁。教音樂(le) 得有連續性,三天打魚兩(liang) 天曬網,學生學不會(hui) 。”鄧小嵐說。在她的努力下,小山村奏響了古今中外的經典歌曲,孩子們(men) 稚嫩的歌聲飄向了山外。
2006年,鄧小嵐成立了馬蘭(lan) 小樂(le) 隊。2008年10月,她帶領小樂(le) 隊第一次走出大山,在北京中山公園舉(ju) 辦“馬蘭(lan) 小樂(le) 隊小型音樂(le) 會(hui) ”。之後,在第四屆中國優(you) 秀特長生藝術節開幕式和“紅歌嘹亮唱響中國”演唱會(hui) 上,在河北電視台和北京電視台的節目錄製中,也有了馬蘭(lan) 小樂(le) 隊的身影。
2013年,馬蘭(lan) 幽靜的山穀熱鬧了起來,孩子們(men) 有了屬於(yu) 自己的音樂(le) 節。70歲的鄧小嵐在這一年發起了“馬蘭(lan) 兒(er) 童音樂(le) 節”。在阜平縣委、縣政府幫助下,音樂(le) 節成功舉(ju) 辦,馬蘭(lan) 小樂(le) 隊同清華藝術團樂(le) 隊等20多個(ge) 演出團體(ti) 同台演出,台下3000多名觀眾(zhong) 掌聲如潮。音樂(le) 節至今已舉(ju) 辦四屆。
時光流轉,當年跟鄧小嵐學唱歌的孩子長大了,有的考上大學,就讀音樂(le) 教育專(zhuan) 業(ye) ,有的考上幼兒(er) 師範學校,畢業(ye) 後把歌聲帶給更多孩子。“山裏娃缺的不是天賦,而是機會(hui) 。”鄧小嵐說。
山裏娃唱響奧林匹克會(hui) 歌
2021年9月中旬,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導演組通過網絡報道注意到阜平有一群愛唱歌的孩子,便想著請他們(men) 組建一個(ge) 合唱團,在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上為(wei) 全世界的觀眾(zhong) 演唱奧林匹克會(hui) 歌。
經過層層選拔,來自阜平縣城南莊鎮5所小學的44名孩子入選,其中8人來自馬蘭(lan) 小樂(le) 隊。這令鄧小嵐激動不已:“我們(men) 山裏的孩子目光清澈,像天上閃亮的星星;他們(men) 的聲音,像山泉一樣悅耳動聽。孩子們(men) 即將登上北京的大舞台,向全世界展現我們(men) 的真誠和友愛!”
合唱團成立後,先後由城南莊鎮夏莊學區中心校、阜平中學、保定學院音樂(le) 舞蹈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等學校的多位專(zhuan) 業(ye) 老師,對孩子們(men) 進行輔導和培訓。
孩子們(men) 在北京集訓和彩排期間,鄧小嵐心裏始終記掛著他們(men) ,平時陪他們(men) 一起訓練,彩排時陪他們(men) 候場,共同期待著登台的那一刻。1月31日除夕,距離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還有4天,鄧小嵐特意到合唱團駐地給孩子們(men) 包餃子,給他們(men) 打氣。
近4個(ge) 月的訓練成果,終於(yu) 在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上震撼了世界。看到孩子們(men) 完美的表現,鄧小嵐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18年來,鄧小嵐從(cong) 山裏孩子們(men) 的眼神中讀出了他們(men) 的渴望,“不是別的,而是對山外精彩世界的向往。”鄧小嵐說。她最深的體(ti) 會(hui) 是,音樂(le) 讓山裏的孩子更樂(le) 觀、更自信了。
“胭脂河水歡快地流淌,小嵐老師來到馬蘭(lan) 。小鳥嘰嘰喳喳地歌唱,馬蘭(lan) 路上鮮花盛開……”這首歌名叫《美麗(li) 的家園》,馬蘭(lan) 村的很多孩子都會(hui) 唱。如今,他們(men) 的歌聲又將在村南一座新落成的舞台唱響。這座由鄧小嵐籌資建設的“月亮舞台”,坐落於(yu) 青山綠水間,遠望如一輪明月,將成為(wei) “馬蘭(lan) 兒(er) 童音樂(le) 節”的新場地。而“音樂(le) 馬蘭(lan) ”也成為(wei) 阜平縣的一張新名片,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發揮出獨特的作用。
(記者 張鵬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