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江蘇蘇州:兩岸音符“交響”輝映

發布時間:2022-02-14 14:51:00來源: 中新網

 

  中新網蘇州2月13日電 (記者鍾升)一場名為(wei) 《獨白蘇州》的音樂(le) 會(hui) 12日晚間在蘇州文化藝術中心開演。來自蘇州交響樂(le) 團(簡稱“蘇交”)的近80位樂(le) 手樂(le) 器齊鳴,以精湛的演奏,向蘇州這座城市深情獨白。這其中,也包含了十餘(yu) 位台青樂(le) 手。

  蘇州交響樂(le) 團由蘇州市和蘇州工業(ye) 園區於(yu) 2016年11月共同組建,樂(le) 團由來自全球的78位優(you) 秀樂(le) 手組成。當前全團共有12名台籍樂(le) 手,占到總人數的近六分之一。

  打擊樂(le) 演奏員蔡育修加入蘇交已經兩(liang) 年多了。從(cong) 英國倫(lun) 敦的學校研究生畢業(ye) 後,蔡育修就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nei) 尋職,“最後發現,還是大陸的機會(hui) 最多”。據蔡育修介紹,目前歐美等地的樂(le) 團基本處於(yu) 飽和狀態,一職難求。而交響樂(le) 在大陸的發展方興(xing) 未艾,大量的新樂(le) 團組建,為(wei) 全球的青年音樂(le) 家都提供了機會(hui) 。“我當時在大陸接連考了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地的樂(le) 團,一邊考試一邊遊覽大陸各地,最後決(jue) 定留在蘇州發展。”

  在蔡育修看來,盡管大陸的交響樂(le) 起步較晚,但是近幾年來,相應的藝術氛圍構建日趨成熟、資金資源投入逐年加大,交響樂(le) 的發展也逐漸增速。盡管大陸樂(le) 團與(yu) 歐美知名的老牌樂(le) 團在資曆上仍有差距,但這份“青澀”卻是他最為(wei) 所看重的。

  蔡育修表示:“大陸的樂(le) 團是成長中的樂(le) 團,青年樂(le) 手可以與(yu) 樂(le) 團共同磨合、進步,這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是很難遇到的。目前蘇交團員的平均年齡是30歲,在保證好演出質量的基礎上,團裏為(wei) 團員創造了很多寬鬆的環境,青春的音樂(le) 激情可以盡情釋放。”

  大提琴演奏員孟頌鈞沒有想到,自己會(hui) 在蘇州遇到畢業(ye) 於(yu) 莫斯科同一所大學的俄羅斯師兄。蘇交在組建之初,就定下打造國際化樂(le) 團的目標,團員們(men) 分別來自19個(ge) 國家和地區,令孟頌鈞感歎:“太多元化了。”

  來自全球的團員們(men) 一起排練,彼此切磋技藝;空閑時,組成籃球隊,在球場上來一場“大戰”;逢年過節,大家彼此串門、品嚐各自家鄉(xiang) 的美食……孟頌鈞表示:“以前隻聽說過蘇州是一座古典的城市,沒想到如此國際化。我在這裏發展,父母也很支持。我們(men) 已經約好,等疫情過去,請他們(men) 來蘇州聽我的演奏。”

  直到今天,身為(wei) 蘇交低音提琴首席的張富淳仍清楚地記得在德國柏林參演歌劇《拉貝日記》時的情形。2016年蘇交創建之初,還在德國工作學習(xi) 的張富淳就選擇加入其中,成為(wei) 團中的“元老”。2019年,江蘇原創歌劇《拉貝日記》赴德國巡演,張富淳參與(yu) 伴奏,其中一站正是她曾經生活過的柏林。張富淳回憶:“當時我一位在德國大學擔任曆史學教授的朋友也去看了演出。結束後他告訴我,這部歌劇令他非常感動。作為(wei) 參演者,也讓我感到很榮幸。”

  張富淳說:“盡管有些文化上的隔閡,但來自全球的團員們(men) 都相處融洽。樂(le) 團在招人時海納百川、唯才是舉(ju) ,不存在偏見與(yu) 歧視,所以才能把如此多的各國英才匯聚在蘇州。在這裏的生活也很舒適,我喜歡吃大閘蟹,以前在台灣買(mai) 大陸空運去的大閘蟹價(jia) 格很貴,現在每逢秋天,我們(men) 都會(hui) 約好一起騎車去陽澄湖邊品蟹。我們(men) 之後也會(hui) 繼續留在大陸發展。”(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