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狙擊手》:最冷的槍,最熱的血

發布時間:2022-02-14 15:06:00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張冬梅

  近期,張藝謀父女聯合執導的電影《狙擊手》上映。該片是張藝謀從(cong) 影以來第一次進軍(jun) 春節檔的影片。“咱班就一個(ge) 望遠鏡,可鬼子啥都有,咱啥都沒有”“我想好了,我兒(er) 的名字叫鐵板”……片中多句“高燃”台詞,讓不少觀眾(zhong) 在觀影時流下熱淚。

  張藝謀的電影探索之路

  上世紀八十年代,張藝謀執導的第一部影片《紅高粱》以抗戰時期的山東(dong) 高密為(wei) 背景,講述了那段英勇悲壯的抗日戰爭(zheng) 史。《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揭露了封建禮教下的悲劇。《活著》通過男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坎坷經曆,反映了一代中國人的命運。1999年,張藝謀執導的《我的父親(qin) 母親(qin) 》故事唯美、感人,像一篇娓娓道來的散文詩。

  進入21世紀後,張藝謀的《英雄》成為(wei) 中國電影商業(ye) 大片的代表作。他拍攝的《十麵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等影片獲得了很高的票房成績。這一時期的張藝謀電影,追求濃墨重彩的視覺衝(chong) 擊、恢宏壯麗(li) 的場景視角和充滿浪漫的想象空間,為(wei) 觀眾(zhong) 呈現了一場場視覺盛宴。

  此後,張藝謀的電影視角又發生了改變,聚焦中國大曆史背景下的“小人物”,《歸來》《懸崖之上》《一秒鍾》等影片在敘事風格上更加凝練。

  從(cong) 最初的文藝片到恢宏絢麗(li) 的商業(ye) 大片,再到聚焦小人物的微觀視角,張藝謀作為(wei) 中國第五代導演的領軍(jun) 人物,在電影藝術的探索之路上不斷突破。

  無名山坡上的英雄

  與(yu) 以往的張藝謀電影不同,《狙擊手》呈現了全新的題材內(nei) 容和藝術表達。該片以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中的“冷槍冷炮運動”為(wei) 背景,講述了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在敵我軍(jun) 備力量懸殊的境地下,與(yu) 美軍(jun) 精英狙擊小分隊展開殊死較量的故事。

  1952年,鑒於(yu) 敵我雙方長期處於(yu) 對峙狀態,每日均限於(yu) 小規模的戰鬥活動,為(wei) 大量殺傷(shang) 、消耗敵人,誌願軍(jun) 開展了“冷槍冷炮運動”,不久便在全線全麵展開,並逐漸形成一種持久性戰術,獲得重大效果。

  “冷槍冷炮”戰役中,“冷槍”俗稱“打冷槍”,是指狙擊手以突襲方式狙擊500米—1000米的目標;“冷炮”又稱遊擊炮運動,主要打擊500米—3000米的目標。和其他戰爭(zheng) 題材影視劇的主人公相比,狙擊手默默埋伏在戰場上,沒有炮火連天的場麵鋪陳,拍攝難度相對較大。

  《狙擊手》以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狙擊手群像事跡作為(wei) 素材進行改編。片中,攜帶重要情報的我方偵(zhen) 察員亮亮被敵方抓獲。為(wei) 了生擒“中國死神”劉文武,美方以重傷(shang) 的亮亮為(wei) 誘餌,精心設局引誘劉文武帶領五班戰士前來營救。戰場上,雙方比的不僅(jin) 是槍法,更是謀略。敵方的約翰、我方的劉文武是這場戰鬥的總指揮。雙方攻守對弈,從(cong) 中計到反擊,再到救助、對峙、交換、犧牲、決(jue) 戰,最終僅(jin) 存我方戰士大永一人。

  《狙擊手》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小”:在一個(ge) 宏大戰爭(zheng) 背景下的無名山坡上,一群普通的年輕士兵,一場看似不起眼的戰鬥……影片以微觀視角對這個(ge) 無名山坡上的營救行動進行刻畫,將這場戰鬥的艱巨性和殘酷性展現得淋漓盡致,從(cong) 而映照了恢宏的戰爭(zheng) 全局。

  保家衛國 視死如歸

  《狙擊手》的故事發生在冰天雪地的環境中。茫茫白雪、灰黑焦土和幾抹鮮紅,這三種顏色是這部影片主要的影像色彩。其中,白色最多,一望無垠的冰天雪地營造了孤獨和緊張的氛圍;灰黑的是炮擊後的焦土、冷硬的戰壕和戰士們(men) 的遺體(ti) ;每一抹鮮紅都代表了一個(ge) 鮮活生命的逝去。

  白雪皚皚,寒意逼人,但是觀眾(zhong) 們(men) 從(cong) 這場戰役中看到了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戰士的熱血。為(wei) 了營救偵(zhen) 察員亮亮,五班戰士不斷犧牲。“胖墩”在戰友們(men) 拖拽繩索的幫助下,反身扛起一塊大鐵板,艱難地向亮亮靠近。當繩索被美方狙擊手打斷後,他隻能用雙手抓著鐵板前進,他暴露的雙手又相繼被敵方子彈擊中。鐵板倒地,孤立無援的他身中數彈,臨(lin) 死前留下遺言,給未出生的孩子取名“鐵板”!

  敵方為(wei) 了讓重傷(shang) 的亮亮維持生命跡象,誘騙一名闖入戰場的朝鮮孩子給他注入一劑強心針。當強心針藥效快過去時,為(wei) 了喚醒亮亮,五班戰士吼出了高亢激昂的《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戰歌》,一聲聲“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催人淚下,感人至深。

  槍冷血熱,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把青春獻給祖國,以血肉之軀去戰鬥。《狙擊手》塑造了眾(zhong) 多保家衛國、視死如歸的誌願軍(jun) 英雄形象。片中,所有的“冷”都屬於(yu) 戰爭(zheng) 和死亡,所有的熱血都飽含了誌願軍(jun) 戰士對祖國的熱愛和忠誠、對戰友的感人情誼。(張冬梅)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