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將完成中軸線申遺文本正式報送
原標題:今年將完成中軸線申遺文本正式報送
2022北京新聞中心昨天舉(ju) 行北京曆史文化保護專(zhuan) 場新聞發布會(hui) 。北京市文物局、文旅局及海澱、石景山和延慶區相關(guan) 負責人現場介紹了北京曆史文化保護的情況。據北京市文物局二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劉洪昌介紹,北京中軸線申遺正在按照《中軸線申遺保護三年行動計劃》有序推進,2022年是中軸線申遺的關(guan) 鍵一年,將完成中軸線申遺文本正式報送。
中軸線文物騰退、考古發掘、
申請式退租等進展順利
中軸線申遺實現新突破。據劉洪昌介紹,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正按照《中軸線申遺保護三年行動計劃》有序推進,48項任務進展顯著。目前,文物騰退、考古發掘、申請式退租等工作進展順利,環境整治按計劃實施。其中,已完成鍾鼓樓周邊申請式退租、地外大街環境整治、太廟核心區非文物建築拆除、正陽橋鎮水獸(shou) 發掘等項目。申遺文本草案提前報送世界遺產(chan) 中心格式審查。
劉洪昌透露,目前萬(wan) 寧橋修繕和環境整治、正陽門城樓的修繕、先農(nong) 壇騰退利用、國立蒙藏舊址的活化利用、中軸線遺產(chan) 監測保護平台的建設等中軸線申遺保護過程中的重大任務中,涉及文物騰退保護利用的工作進展順利。2022年是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極為(wei) 關(guan) 鍵的一年,劉洪昌介紹,北京市文物局將集中打磨申遺文本,加強與(yu)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an) 中心、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hui) 等國際組織的溝通協調。劉洪昌透露,今年北京將完成中軸線申遺文本的正式報送,為(wei) 中軸線申遺創造基本條件。
長城、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北京段建設規劃明確
北京三大革命文物主題片區建設全麵推進。據劉洪昌介紹,北京啟動了全市革命文物資源底數和保護狀況專(zhuan) 項調查,正式發布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包括不可移動革命文物158處,可移動革命文物2111件/套),以及26家第一批革命紀念館名單。同時,全麵推進抗日戰爭(zheng) 主題片區、新中國主題片區和北京革命活動主題片區三大主題片區建設,組織編製天安門、雙清別墅、北京大學紅樓、盧溝橋宛平城等重點革命文物保護規劃,推動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紀念館、沒有共產(chan) 黨(dang) 就沒有新中國紀念館、平北抗日戰爭(zheng) 紀念館等抗戰類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進行改陳布展。
北京三條文化帶建設呈現新亮點,長城、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建設保護規劃明確。劉洪昌介紹,2021年北京考古工作和大遺址保護取得新進展,完成調查項目402餘(yu) 項;考古勘探項目254項、勘探麵積1859萬(wan) 平方米;考古發掘項目120項、發掘麵積11.6萬(wan) 平方米,出土文物約5000件(套)。周口店遺址、琉璃河遺址、大葆台漢墓、明定陵4處考古遺址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琉璃河遺址保護規劃(2022年-2035年)》已獲市政府批準公布,並在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增設了琉璃河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專(zhuan) 項建設組。
加強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管理
非遺傳(chuan) 承人不再終身製
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劉斌介紹,北京將建立和完善非遺傳(chuan) 承人保護等製度建設,持續向全市非遺傳(chuan) 承人發放傳(chuan) 習(xi) 補助,保障傳(chuan) 承人的基本傳(chuan) 習(xi) 活動。同時,加強名家師承、青年傳(chuan) 承、娃娃繼承的傳(chuan) 承機製建設,探索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團體(ti) 的認定製度,加強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管理,完善代表性傳(chuan) 承人退出機製。此外,建立北京市首批傳(chuan) 統工藝振興(xing) 目錄,培育北京傳(chuan) 統工藝品牌。
今年,北京將出台《北京市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管理辦法》,進一步增強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的依法履職意識,對非遺傳(chuan) 承人實施動態管理,傳(chuan) 承人不再是終身製。同時,落實《北京市曲藝傳(chuan) 承發展實施計劃》,推動優(you) 秀曲本創作、打造演出節目精品,鼓勵建設北京曲藝演出專(zhuan) 門陣地。
八達嶺段、大莊科段長城
列入今年搶險計劃
海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徐振濤介紹,根據《三山五園地區整體(ti) 保護規劃(2019年—2035年)》,海澱將新建三山五園藝術中心。該中心位於(yu) 海澱公園內(nei) ,建築麵積2.12萬(wan) 平方米,總投資4.08億(yi) 元,目前正在進行主體(ti) 施工,展陳大綱同步開展,計劃2023年底投入使用。屆時將與(yu) 中關(guan) 村展示中心、中關(guan) 村論壇永久會(hui) 址互融共通,成為(wei) 集文化遺產(chan) 保護、科技前沿發布、自然生態環境於(yu) 一體(ti) 的“城市會(hui) 客廳”、文化新地標。
據延慶區副區長任江浩介紹,延慶區累計修繕長城牆體(ti) 19782延米、敵台91座、城堡15座。其中,修繕磚石長城18974延米,占全區磚石長城的71.3%。近年來,延慶區開展文物科技保護項目11個(ge) ,覆蓋了30餘(yu) 處文物單位以及全部長城本體(ti) 。八達嶺段、大莊科段長城均列入了2022年度長城搶險計劃,其中八達嶺段長城是國家重點點段的搶險,大莊科段長城是研究性修繕的示範項目。文/本報記者 趙婷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