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理論範式創新意義

發布時間:2022-02-14 15:15:00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潘家華、陳夢玫(北京工業(ye) 大學)

  2021年10月12日,習(xi) 近平主席出席《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領導人峰會(hui) 並發表主旨講話,深刻闡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大意義(yi) ,倡導“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向世界展現了我國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強全球環境治理的大國擔當和決(jue) 心。生物多樣性關(guan) 乎地球家園安康,關(guan) 乎人類可持續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的重要論述,突破了傳(chuan) 統功利主義(yi) 經濟學研究的理論範式,帶來了生物多樣性經濟學的革命性認知。

  人類是地球生命共同體(ti) 的一部分,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經曆了從(cong) 原始文明被動順應自然到農(nong) 耕文明主動利用自然的曆程。進入工業(ye) 文明時代,西方傳(chuan) 統工業(ye) 化道路過度尋求積累和擴張物質財富而忽略國民生態福祉,片麵強調征服自然,導致生態環境加劇惡化、生物多樣性持續銳減。在1992年舉(ju) 行的聯合國環境與(yu) 發展大會(hui) 上,包括中國在內(nei) 的100多個(ge) 國家在《生物多樣性公約》上簽字,開啟了保護地球生物多樣性的實踐進程。該公約是全球簽署國家最多的國際環境公約之一,目前共有196個(ge) 締約方。

  《生物多樣性公約》生效後,每兩(liang) 年舉(ju) 辦一次締約方大會(hui) ,每10年要製定未來10年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經過漫長而艱難的談判,2010年在日本舉(ju) 行的第十次會(hui) 議通過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2020年目標(簡稱“愛知目標”),在全球範圍內(nei) 第一次提出了以10年為(wei) 期的20個(ge) 行動目標,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然而,聯合國2020年對“愛知目標”進行的評估顯示,落實目標的成績單並不盡如人意。在全球層麵,20個(ge) “愛知目標”中沒有一個(ge) 完全實現,僅(jin) 有6個(ge) 部分實現。

  將政治共識轉化為(wei) 經濟行動,需要經濟理論的支撐。國際上對此進行了一些探索,比如,在生物多樣性經濟學領域,2005年,聯合國“千年生態係統評估”項目的成果之一《生態係統與(yu) 人類福祉:生物多樣性綜合報告》,分析了生物多樣性、生態係統服務(指人類從(cong) 生態係統得到的惠益)與(yu) 人類福祉的關(guan) 係,闡述了生物多樣性的價(jia) 值,評估了生態係統退化對人類福祉的影響,為(wei) 保護生物多樣性提供了學理和政策支撐。為(wei) 進一步深化經濟學理論、方法和政策分析,2019年初,西方形成了一份《生物多樣性經濟學:達斯古普塔評估》報告,闡釋有關(guan) 生物多樣性的經濟學價(jia) 值,在生態學和地球科學研究基礎上提供了一個(ge) 綜合分析框架,探討如何在經濟學研究中考慮人類最為(wei) 珍貴的自然資本,試圖賦予生物多樣性類同於(yu) 傳(chuan) 統產(chan) 品和服務的效用屬性,從(cong) 而利用市場途徑加以保護。

  這些研究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一定積極意義(yi) ,但其學理基礎大都是以功利主義(yi) 為(wei) 基礎的理性經濟人假設,強調追求個(ge) 體(ti) 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從(cong) 這一假設出發,其所開具的處方無外乎通過征稅的方式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外部成本內(nei) 部化,通過自然資源的產(chan) 權交易避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公地悲劇”,通過“影子價(jia) 格”核算生物多樣性的資本價(jia) 值等。這些方式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促進生態環境保護,但由於(yu) 采用同樣的市場核算方式、均一的市場貼現率計算經濟發展的收益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收益,也存在放大當期經濟利益、縮減市場交易價(jia) 值低但未來收益持久而巨大的生物多樣性收益等問題。正是從(cong) 這種以功利主義(yi) 為(wei) 基礎的理論範式出發,美國一些政客拒絕犧牲自己的當前利益、不願意為(wei) 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人類共同未來利益作貢獻,在上世紀90年代簽署《生物多樣性公約》後一直沒有完成批準程序;一些《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沒有完全履行實現“愛知目標”的責任,導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遠低於(yu) 預期。

  中國實施“愛知目標”的總體(ti) 情況好於(yu) 全球平均水平,是世界上最有成效的國家之一。近年來,中國采取一係列有力政策措施推進生態保護和修複,劃定並嚴(yan) 守生態保護紅線,認真落實“愛知目標”,在20個(ge) 目標中有3個(ge) 進展超越“愛知目標”要求,13個(ge) 取得關(guan) 鍵性進展,4個(ge) 取得階段性成績。作為(wei) 生態環境脆弱、人口眾(zhong) 多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麵能夠交出這樣一份優(you) 異答卷,彰顯了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對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重要指導意義(yi) 。這也表明,以功利主義(yi) 為(wei) 基礎的生物多樣性經濟學理論研究已明顯落後於(yu) 實踐,需要構建新的理論範式,推動生物多樣性經濟學創新發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的重要論述,為(wei) 生物多樣性經濟學創新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創新發展生物多樣性經濟學,構建新的理論範式,應當以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為(wei) 基礎,秉持地球生命共同體(ti) 理念,實現生命共同體(ti) 成員的共存、共榮、共享,而不是“理性經濟人”的自我和當下利益最大化。要深刻認識到生物多樣性既是自然財富,也是經濟財富;不僅(jin) 關(guan) 乎當代人和一時一地的發展,而且關(guan) 乎人類的永續發展。在計算經濟發展的收益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收益時,需要區分物質資產(chan) 和生物多樣性資產(chan) ,既保障經濟活力,又保障自然永續發展。在方法論上,強調係統性和關(guan) 聯性,不宜簡單進行單一因子邊際收益或成本效率分析。在地球生命共同體(ti) 的體(ti) 係內(nei) ,動物、植物、微生物形成動態平衡,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相互關(guan) 聯、聯動演化,需要進行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wei) 可持續發展的不竭源頭。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