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老腔:吼出年的酣暢
“喊得巨靈劈華山,喊得老龍出秦川,喊得黃河拐了彎……”
“唱得好!再來一首!”“還想聽!”
2月9日,華山腳下西嶽廟,華陰市香玲老腔皮影藝術團的老腔表演現場人頭攢動,掌聲不斷。循聲擠進人群,隻見舞台上的表演者或站,或坐,一人主唱、眾(zhong) 人幫腔附和,唱到激昂處,腳下的長條板凳也成了他們(men) 的樂(le) 器。觀眾(zhong) 不時地呐喊、喝彩,現場好不熱鬧。
團長張香玲介紹,他們(men) 從(cong) 正月初二開始,已經連續演出了好多天,但群眾(zhong) 的熱情依然不減。為(wei) 了讓群眾(zhong) 過足癮,圓滿結束這個(ge) 春節,他們(men) 精心編排了元宵節的節目,為(wei) 群眾(zhong) 再奉上一個(ge) 精彩的舞台。
“過年期間的最後一場演出就在元宵節。往年元宵節前後,我們(men) 都在外地巡演,但隻有在黃河的濤聲、華山的風聲中,聽到的老腔才最有韻味。所以,今年元宵節,我們(men) 決(jue) 定繼續在家門口為(wei) 咱鄉(xiang) 親(qin) 父老好好吼上一嗓子!”張香玲說。
華陰老腔起源於(yu) 黃河岸邊、華山腳下,由黃河碼頭船工號子演變而來,距今有兩(liang) 千多年曆史。華陰老腔表演所用的梆子、鍾鈴、鑼等表演樂(le) 器,也都源自群眾(zhong) 勞作的器具。其高亢激昂、粗獷豪放、古樸渾厚的藝術形式,深受群眾(zhong) 喜愛。
今年56歲的張香玲是華陰市雙泉村人,師從(cong) 華陰老腔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人張喜民,她自己也擔負著市級傳(chuan) 承人的責任使命。2013年,張香玲組建老腔皮影班組,廣招學徒,通過手把手地教學帶出了一些年輕的老腔藝人,並於(yu) 2016年成立華陰市香玲老腔皮影藝術團。這些年,通過文化交流、文藝下鄉(xiang) 、公益表演、商業(ye) 演出等,她帶著團隊跑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也曾前往新西蘭(lan) 、德國等國家演出。張香玲說,華陰老腔在國內(nei) 外都相當受歡迎。
近年來,華陰老腔在電影《白鹿原》和2016年央視春晚亮相後,更是被譽為(wei) 中國大地上“最古老的搖滾樂(le) ”,其奔放激昂的藝術表現形式,受到更多人的關(guan) 注和喜愛。
“現代人的審美水平在不斷提升,我們(men) 要結合時代需求進行創新,讓華陰老腔成為(wei) 老少皆愛的文化藝術。”張香玲表示,她還要不斷向師傅學習(xi) ,繼續強化月琴、板胡、鼓等樂(le) 器的演奏,同時向高校專(zhuan) 家學者學習(xi) 非遺文化知識,積極與(yu) 其他非遺項目傳(chuan) 承人探討交流,帶動更多人學習(xi) 華陰老腔,讓這門古老的藝術不斷散發熠熠光輝。(本報記者 穆騁文/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