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科學謀劃“十四五”生態環境政策改革與創新

發布時間:2022-02-15 17:09: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作者:董戰峰(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研究員);李宏偉(wei) (中共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生態文明建設教研室主任)

  生態環境政策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動力係統,“十四五”時期的生態環境政策改革要堅持目標導向與(yu) 問題導向,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充分考慮新發展階段形勢要求,科學謀劃新思路,充分支撐生態文明和美麗(li) 中國建設。

  新發展形勢下生態環境政策改革需要新思路

  “十四五”政策創新不僅(jin) 要為(wei)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提供保障,更要為(wei) 服務支撐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一是政策目標要科學。資源有償(chang) 使用和補償(chang) 、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等生態文明製度政策探索在穩步推進,但大多還處於(yu) 試點或者逐步健全階段,需要堅持和遵循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著力提升效能、深化完善。二是政策功能要拓展。生態監管、海洋和農(nong) 村生態環境保護等需要納入政策調控範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政策依然存在短板和弱項,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協同還不足,風險防控需要更加突出預防優(you) 先,生態環境政策的調控靶位要有新變化。三是政策重心要調整。產(chan) 業(ye) 、能源和交通運輸等結構性調控政策供給不足,政策實施效果不佳,也存在政策效應滯後等問題,需要從(cong) 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融合部切入謀劃政策創新。四是政策體(ti) 係要優(you) 化。要加快解決(jue) 行政、市場和社會(hui) 政策的角色分工和合理功能定位。此外,雙碳政策、國際合作政策等需要跟上新形勢。

  積極謀劃“十四五”生態環境政策改革重點方向

  強化結構調整政策激勵。一是完善高耗能、高汙染、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行業(ye) 差別電價(jia) 、水價(jia) 政策,繼續推進綠色稅製改革,研究將VOCs、碳排放納入環境保護稅範圍。二是加強能源替代補貼政策與(yu) 天然氣價(jia) 格、電價(jia) 等政策之間的協調,繼續通過稅收優(you) 惠和減免等措施鼓勵煤炭等清潔和高效利用,完善新能源開發利用促進的價(jia) 格與(yu) 補貼政策。三是加大新能源貨車財稅支持力度,完善“公轉鐵”市場機製,鼓勵社會(hui) 資本設立多式聯運產(chan) 業(ye) 基金,支持保險資金通過債(zhai) 權、股權等多種方式參與(yu) 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建立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核算體(ti) 係,健全生態產(chan) 品市場經營開發製度,構建統一規範的生態產(chan) 品交易市場,健全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政策體(ti) 係。

  完善生態環境責任政策機製。一是增強人大、政協在中央環境保護督察中的作用,把海洋生態環境目標責任考核等納入考核體(ti) 係。二是打通排汙許可、環境準入、總量控製、環境保護稅等企業(ye) 點源管理政策,構建完整的企業(ye) 治汙主體(ti) 責任落實政策鏈,健全綠色設計政策。

  加強生態環境市場經濟政策運用。一是調整優(you) 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強對綠色產(chan) 業(ye) 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財政支持力度,完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資金項目儲(chu) 備庫製度,製定中長期生態環境保護預算。二是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和社會(hui) 資本共同發起區域性綠色發展子基金,健全上司公司環境信息強製性披露機製。三是深入推進排汙權交易製度,激活二級交易市場。四是強化中央財政在重要生態保護區域的生態補償(chang) 事權,建立長江、黃河重點流域橫向生態補償(chang) 機製。

  創新社會(hui) 動員生態環境政策。一是實施補助、名譽認證等激勵政策,推進建立民間生態環境保護監督員、生態環境保護網格員、民間河長等製度。二是鼓勵探索建立自願者機製,把基層社區的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三是完善節約型機關(guan) 、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等綠色生活創建與(yu) 評選政策。

  推進重點領域生態環境政策創新。一是健全生態環境空間管控政策。推進建立生態環境空間前置政策機製,完善“三線一單”政策,推進以生態保護紅線和自然保護地為(wei) 重點的重要生態空間常態化監管。二是建立健全碳達峰政策體(ti) 係。建立城市碳達峰的考核引導和激勵政策體(ti) 係,實施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積極推進碳金融創新助力減碳融資,推動城市梯度實現碳達峰。三是加強生態保護政策。建立健全自然保護地管理體(ti) 係,實施自然保護地分類分級監管,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製定與(yu) 實施。四是完善生態環境風險政策。構建源頭預防優(you) 先、過程嚴(yan) 管、事後嚴(yan) 懲、追責賠償(chang) 的生態環境管理體(ti) 係。五是健全國際生態環境合作政策。深入推進國際生態環境合作、環境與(yu) 貿易、對外投資政策等。

  夯實生態環境政策改革的配套實施支撐

  同步統籌做好政策改革的配套支撐體(ti) 係,為(wei) 政策實施做好保障。一是編製實施國家“十四五”生態環境政策規劃,為(wei) 生態環境政策改革提供科學的藍圖和施工安排,也增進社會(hui) 各方對生態環境政策的可預期性。二是健全雙政策評估機製,推進建立生態環境政策的社會(hui) 經濟影響評估機製以及重大社會(hui) 經濟與(yu) 技術政策的生態環境影響評估機製,建立生態環境政策評估結果反饋機製與(yu) 重大政策適時修訂機製。三是在明確各相關(guan) 部門和各層級地方權責清單基礎上,建立有效的政策製定與(yu) 實施協調機製。四是繼續推進生態環境政策法製化,製定和完善排汙許可、生態保護紅線、氣候保護等方麵的法律法規,研究製定環境汙染責任保險、環境規劃等法規。完善行政執法和環境司法的銜接機製,完善公民生態環境訴權的司法保障。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