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專項打造“雙奧場館” “水冰轉換”彰顯中國智慧
“這是我見過最漂亮的場館,能在裏麵比賽是一種榮幸。”美國冰壺選手維多利亞(ya) ·珀辛格表示。“很難相信這曾是一個(ge) 遊泳館,在這裏比賽的感覺非常特別。”捷克選手蘇珊娜·保洛娃表示。
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開賽之後,由國家遊泳館“水立方”改造而成的冬奧會(hui) 冰壺比賽場館“冰立方”可謂是外國運動員提及最多的場館。“冰立方”是冬奧會(hui) 曆史上體(ti) 量最大的冰壺場館,世界唯一水上項目和冰上項目均可運行的“雙奧場館”,也是世界上首個(ge) 在泳池上架設冰壺賽道的奧運場館。“水冰轉換”的“雙奧場館”,融入大量高科技元素,也蘊含獨特匠心、奇思妙想,凸顯“中國智慧”。
“‘水冰轉換’的背後,依靠的是可轉換結構體(ti) 係以及可拆裝製冰係統等技術的創新應用。”2月14日,北京國資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嶽鵬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
2020年10月,作為(wei) “科技冬奧”重點專(zhuan) 項,“國家遊泳中心冬—夏運動場景轉換技術研究及應用示範”在科技部正式立項。作為(wei) 國家遊泳中心的業(ye) 主單位,北京國資公司在冬奧場館建設改造中,堅持落實可持續發展的申奧理念,創造性地提出“水冰轉換”的場館可持續利用改造方案,並完成國家遊泳中心場館改造工程,實現“水立方”向“冰立方”的華麗(li) 轉身。
如今,昔日“水立方”中波光粼粼的藍色泳道“變身”為(wei) 4條晶瑩剔透的冰壺賽道。“在遊泳池上架設冰壺賽道,首先要把泳池裏的水抽幹,然後在泳池內(nei) 搭設可轉換架體(ti) 。在泳池裏‘搭架子’看似簡單,但這套冰場可轉換鋼結構的設計考量和安裝精度堪稱精密。”國家遊泳中心總經理楊奇勇介紹說。
如何保證冰麵在穩定牢固的同時還能達到冬奧會(hui) 比賽要求?楊奇勇答道:“秘密就藏在支撐冰麵的可轉換鋼結構中。它由2600根3米高、2米長的薄壁H型鋼搭建而成,每根梁柱裝有柱腳,每個(ge) 連接點裝有可拆卸高強度螺絲(si) ,確保鋼架堅固結實。試驗結果顯示,每平方米增加1噸荷載,鋼結構的最大變形僅(jin) 有1.6毫米,符合3毫米以內(nei) 的設計要求。”
楊奇勇指出,“水立方”變身“冰立方”,關(guan) 鍵的環節是製冰。為(wei) 了保證賽時萬(wan) 無一失,場館采用製冰機組“兩(liang) 用一備”的方案,即賽場旁邊有兩(liang) 組管道,一進一回形成回路,就像人體(ti) 的動脈和靜脈一樣;製冰基礎層上密密麻麻有序鋪裝的製冰排管相當於(yu) 毛細血管一樣與(yu) 動脈靜脈相連;室外製冷機組就是“心髒”,打開製冰機組使其運行,將載冷劑通過管道循環輸送至製冰場,保證賽場製冰順利進行。
“水立方”作為(wei) 遊泳和跳水等水上運動項目的比賽場館,賽時環境是高溫高濕,到了“冰立方”,冰壺比賽的賽場環境要求是低溫低濕。“在偌大的比賽大廳內(nei) 實現並保證低溫低濕的環境,奧秘就在於(yu) 本次場館改造的除濕係統。場館的除濕係統就像人體(ti) 的呼吸係統一樣,源源不斷地將幹冷空氣送入比賽大廳,並將大廳內(nei) 的濕熱空氣帶出去。”楊奇勇說。
那麽(me) ,如何保證比賽用冰不融化,觀賽群眾(zhong) 不寒冷?楊奇勇答道:“這又涉及場館改造的一大難點——賽場溫度分區控製。對此,我們(men) 對比賽大廳進行氣密性改造。並在其一層及池岸層的出入口增加室內(nei) 外空氣隔離設施,同時對屋頂膜結構及牆麵板之間的縫隙進行封堵,防止冰麵質量受到室外濕熱空氣影響。此外,場館還采取全新的群智能係統,有效監控比賽大廳的熱濕環境和光環境的變化,適時調節場館內(nei) 相關(guan) 設備的運行情況以滿足賽場需要。”
通過一係列舉(ju) 措,最終確保冰壺場館比賽大廳在任何熱負荷條件下,冰壺賽道冰麵溫度達到-8.5℃,冰麵以上1.5米處溫度保持在10℃,相對濕度不超過30%,看台溫度16℃至18℃。
2月8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冰壺混合雙人金牌已經在這座雙奧場館中產(chan) 生,更多精彩比賽正陸續上演。冬奧會(hui) 結束後,“冰立方”還將繼續舉(ju) 行冬殘奧會(hui) 的冰壺比賽,是本屆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運行時間最長的場館之一。(華 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