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水晶雕刻技藝傳人展示精品力作 傳遞“水玉”的靈與美
中新網上海2月16日電 (記者 陳靜)“晶光藝韻——沈德盛水晶雕刻藝術作品展”16日在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開幕。據悉,沈德盛是海派水晶雕刻技藝的代表性人物。
據了解,海派水晶雕刻技藝是伴隨著上海玉雕一起成長的。上世紀初,從(cong) 揚州、蘇州等地聚集至上海的玉石雕刻藝人,最初在老城廂地區(今上海城隍廟周邊)從(cong) 事玉石雕刻的設計和生產(chan) 。海派水晶雕刻技藝以上海玉石雕刻廠老藝人魏正榮等人為(wei) 代表,幾經傳(chuan) 承,沈德盛已是第三代傳(chuan) 人。
沈德盛告訴記者,此次展出的四十餘(yu) 件水晶雕刻作品均為(wei) 其多年來的設計製作,涵蓋了魚蟲花鳥、飛禽走獸(shou) 、人物造像等題材。他說,《山海經》中記載“丹山出焉,東(dong) 南流注於(yu) 洛水,其中多水玉”,其中“水玉”指的就是水晶。“雖然上古時代先民就對水晶有所認識,但由於(yu) 材質堅固,工具原始等各種原因,水晶雕刻並未被大眾(zhong) 所充分了解。”他希望通過展示精心創作的水晶雕刻作品讓觀眾(zhong) 近距離感受“水玉”的靈與(yu) 美。
據悉,沈德盛自1989年起專(zhuan) 攻水晶雕刻技藝。他在繼承海派水晶雕刻前輩們(men) 技藝的同時,也努力在技藝創新上不斷琢磨探究,開拓前行。他提出了觀賞水晶的“十度空間”構思:“一塊立體(ti) 水晶是三度空間;內(nei) 層包含的立體(ti) 包裹體(ti) 又是三度空間;在光線映射下內(nei) 外體(ti) 變化的影像還是三度空間;最後一度是人的心靈對水晶的感應。”
上海工藝美術行業(ye) 協會(hui) 方麵表示,無論在工藝技巧、題材創意、精神內(nei) 涵,還是工藝理論等方麵,沈德盛都為(wei) 海派水晶雕刻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