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位作者,200幅作品,“上海剪紙剪古鎮”讓非遺破圈
新華網上海2月18日電(記者 孫麗(li) 萍 沈梅)200位剪紙傳(chuan) 承人和愛好者,200多幅古鎮剪紙,組合起來便是一幅上海古鎮的“清明上河圖”。日前,“上海古鎮剪紙燈光秀”在楓涇古鎮亮燈,拉開了“上海剪紙剪古鎮”活動序幕。
為(wei) 加強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弘揚,進一步推動上海古鎮文旅業(ye) 態提升工作,充分利用非遺資源賦能古鎮文旅,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聯合上海古鎮保護利用聯誼會(hui) 舉(ju) 辦了“上海剪紙剪古鎮”活動。該項活動包括傳(chuan) 承人古鎮采風、剪紙創作、古鎮剪紙短視頻、古鎮剪紙燈光秀、古鎮剪紙主題展覽等係列內(nei) 容,既是上海古鎮文旅的一次創新融合傳(chuan) 播,也是非遺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生動實踐。
據了解,先後有近200位上海剪紙傳(chuan) 承人和愛好者參與(yu) 投稿,創作了200多幅剪紙作品。他們(men) 把古鎮化作千回百轉的線條,呈現了十幾座上海古鎮的建築、物產(chan) 、民俗等題材豐(feng) 富的剪紙作品。
上海剪紙國家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奚小琴表示,她幾乎走遍了上海的每一座古鎮,古樸的建築讓她流連,古鎮的生活更是給了她很多創作靈感。於(yu) 是她特別創作了南翔古鎮裏人們(men) 做小籠、吃小籠的生活場景。上海七寶陽光之家孩子們(men) 也用剪紙記錄了自己生活的地方——七寶古鎮,他們(men) 的剪紙雖顯稚嫩,但卻獨具感染力。
來自安徽、黑龍江、新疆等多地的剪紙傳(chuan) 承人也帶來了風格各異的精美作品。來自新疆的剪紙傳(chuan) 承人何平表示,她曾多次來上海,古鎮的秀美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創作的剪紙作品再現了記憶中美麗(li) 的上海古鎮。
在千年曆史的楓涇古鎮,“上海古鎮剪紙燈光秀”成為(wei) 了一處新的熱門打卡點。上海剪紙化為(wei) 光影,灑落在青石板路上,綿延數十米。十幾座上海古鎮,幾十幅剪紙作品,以剪為(wei) 筆,以光為(wei) 紙,印刻下小橋流水,描摹出風土人情。跨一步,便登上一座橋,行幾米,可穿過一座鎮。許多遊客慕名前來,步入其間,便似走進一幅上海古鎮剪紙“清明上河圖”,虛實明暗,美輪美奐。
古鎮與(yu) 剪紙相輔相成,相映成趣,推動了古鎮文旅和傳(chuan) 統文化相互賦能、融合傳(chuan) 播。“上海剪紙剪古鎮”既賦予了剪紙題材時代氣息,又提升了上海古鎮的美譽度和影響力,讓非遺破圈,為(wei) 古鎮圈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