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光明網評論員:求職者變“血奴”:“網詐”猛於虎,“反詐”重如山

發布時間:2022-02-22 11:19:00來源: 光明網

  【閱讀提示】被電詐團夥(huo) 賣到柬埔寨當“血奴”,大使館回應:已立案偵(zhen) 查

  光明網評論員:據媒體(ti) 報道,中國江蘇男子李亞(ya) 明(化名)因輕信某網站的高薪招工廣告,遭脅迫偷渡至柬埔寨後,被圈養(yang) 充當“血奴”,每隔一個(ge) 半月抽一次,每次抽血1500毫升,獲救時已生命垂危。這個(ge) 駭人聽聞的事件,刷新了人們(men) 對新型網絡詐騙犯罪惡劣程度的認知,令人“細思恐極”。

  此事件經媒體(ti) 報道後引起廣泛關(guan) 注。就在中柬兩(liang) 國警方協同開展相關(guan) 偵(zhen) 查之際,2月19日晚,又有媒體(ti) 曝出10份躲藏在柬埔寨的被解救網詐受害者的自述材料。這些按著鮮紅手印的手寫(xie) 材料,如果都屬實,那麽(me) 就與(yu) 李亞(ya) 明自述的被非法拘禁言論相互印證,共同描摹出大批網詐受害者在柬埔寨的生存處境。受害者不僅(jin) 被搜走全部錢財、控製人身自由,還被強迫從(cong) 事網絡賭博、網絡詐騙等犯罪行為(wei) ,如有不從(cong) 就會(hui) 遭受罰餓、毆打、電擊等懲罰。

  人們(men) 慣常理解的詐騙,一般是指通過欺騙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財物,但這些新聞線索所揭開的網絡詐騙,其受害者不僅(jin) 有被網絡詐騙、電信詐騙騙取錢財的國內(nei) 受害者,更有因種種原因被脅迫至境外的、以“詐騙者”身份出現的受害者。這種規模化、團夥(huo) 化作案的網絡詐騙已不僅(jin) 僅(jin) 是詐騙,而是結合了搶奪錢財、故意傷(shang) 害、非法拘禁、肆意虐待等行為(wei) 的嚴(yan) 重犯罪行為(wei) 。一些受害者甚至不堪忍受而選擇跳樓自殺。可謂是,“網詐”猛於(yu) 虎也!

  跨境網絡詐騙行為(wei) 已經蔓延成為(wei) 一個(ge) 產(chan) 業(ye) 鏈,對此必須保持高度警惕,斬斷犯罪團夥(huo) 伸向受害者的每一根觸角。據李亞(ya) 明自述稱,他是因為(wei) 輕信了某網站上的招聘廣告,一步步陷入詐騙團夥(huo) 的陷阱,對此該網站方麵回應稱“目前尚未確定受害者是在網站查看到的招聘信息,網站也未查到對應企業(ye) 發布的招聘信息。”與(yu) 此同時,該網站還稱,對受害者的遭遇深表同情,並緊急溝通相關(guan) 部門,充分配合警方進行調查。不管最終調查結果如何,招聘類平台都必須反躬自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嚴(yan) 肅對待潛在的虛假招聘風險,切實加強審核,以免再現“李文星案”那樣無可挽回的悲劇。

  網絡詐騙及其引發的連帶犯罪行為(wei) ,如同毒瘤一樣在境外蔓延,倒逼國內(nei) 必須加強對“全民反詐”的常識普及教育。在受害者自述的材料中,有人描述了這樣的場景,在位於(yu) 柬埔寨的所謂的網投公司(就是網絡詐騙團夥(huo) 的幌子)辦公場所內(nei) ,每當有詐騙者騙到較大金額後,就會(hui) 狂叫著從(cong) 座位上跳起來,而團夥(huo) 其他成員就會(hui) 為(wei) 他鼓掌歡呼。辦公空間裏還裝有兩(liang) 個(ge) 大音箱,不時傳(chuan) 來受騙者乞求退還血汗錢的哭泣聲。這種畸形到近乎變態的工作生態,說明主動參與(yu) 其中的詐騙者早已將詐騙行為(wei) 當作“釣魚”一般。隻有讓反詐宣傳(chuan) 更好地激發社會(hui) 共鳴,實現反詐知識的有效觸達,才能有效進行詐騙預防攔截,讓“天下無詐”。

  跨境網絡詐騙團夥(huo) 之所以明目張膽逞凶,其最大底氣不外乎是仗著身在境外,中國公安執法力量鞭長莫及,而所在國對相關(guan) 行為(wei) 缺乏有效約束。對境外犯罪行為(wei) 如何處理,還要多方協調,司法管轄與(yu) 合作都要拓展適應新情況。2019年是中國與(yu) 柬埔寨開展的中柬執法合作年,兩(liang) 國警方曾密切配合,針對網絡賭博、電信詐騙、涉黑涉惡等突出犯罪重拳出擊,摧毀了一大批網絡詐騙、電信詐騙窩點,取得了合作執法的寶貴經驗。麵對網絡詐騙高發且犯罪行為(wei) 更趨惡劣的態勢,期待兩(liang) 國警方能夠再次攜起手來,給網絡詐騙、電信詐騙等犯罪團夥(huo) 以雷霆打擊。

  (轉載請注明來源“光明網”,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