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求在網絡世界發現文藝“新大陸”
力求在網絡世界發現文藝“新大陸”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興(xing) 盛和網絡應用的全麵深化,網絡文藝已經成為(wei) 當下文藝領域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建設征程中,網絡文藝工作者必須主動擔負起自身的曆史使命,抓住曆史機遇,利用媒介和技術優(you) 勢,通過富有中國韻味的審美表達講好中國故事,努力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網絡文藝工作者在創作中自然要充分體(ti) 現個(ge) 人藝術風格和審美追求,但前提是踐行正確的曆史觀、人民觀、審美觀和職業(ye) 觀,把藝術追求與(yu) 國家命運、人民利益緊緊結合在一起。網絡文藝的中國化,要求網絡文藝以服務大眾(zhong) 為(wei) 發展方向,創作出人民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文藝作品,對一切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奮鬥的拚搏者、一切為(wei) 人民犧牲奉獻的英雄們(men) 給予深情的褒揚。這是網絡文藝開放性、自主性、交互性的特性使然,也是新時代網絡文藝的必然發展方向。網絡文藝不僅(jin) 要在數量上“以多取勝”,更要在質量上有新的提升,積極加強現實題材創作生產(chan) ,提高作品的原創性與(yu) 時代性,使網絡文藝的文化內(nei) 涵、藝術價(jia) 值能深刻反映新時代的新氣象。
網絡文藝發展的動力來自互聯網時代人民對精神文化的多樣性追求。文藝“上網”是藝術作品表達形式上的一種新探索,是一種由廣大網民主動參與(yu) 的文藝創新。以網絡文學為(wei) 例,據統計目前全國網絡文學作者人數達2000萬(wan) ,網絡文學用戶增至4.67億(yi) ,網絡小說近3000萬(wan) 部,相關(guan) 網絡文學網站近600餘(yu) 家,呈現一派繁榮的景象。但由於(yu) 低門檻和流量至上等因素的影響,也出現了一些傳(chuan) 播錯誤價(jia) 值觀的“問題作品”。如何承擔時代責任、傳(chuan) 承中華文脈、發揚中國特色,是網絡文藝在發展道路上必須要解決(jue) 的重要課題。雖然在演化過程中呈現了原創意義(yi) 上的創新和創造,但網絡文藝的表現手法並非憑空而來,在題材、主題、類型範式等方麵借助了中國傳(chuan) 統文藝的創作理念和審美規範。一些優(you) 秀的網絡小說,不管是人物塑造、描寫(xie) 手法還是意境營造,都借鑒了中國傳(chuan) 統通俗小說的表達方式,在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價(jia) 值的融合過程中產(chan) 生了新的意義(yi) 。中華民族悠久的曆史文化傳(chuan) 統為(wei) 網絡文藝提供了更多的創作源泉和讀者市場。
網絡平台跨區域、國際化的特點,為(wei) 網絡文藝從(cong) 世界範圍內(nei) 汲取養(yang) 料提供了便利。網絡綜藝、網絡動漫和網絡玄幻小說等都深受西方文藝形式的影響。同時,中國網絡文藝“走出去”的勢頭也相當迅猛。一大批網絡小說和由網絡文學改編的影視劇出口到海外,網絡文藝的生產(chan) 模式在海外落地,吸引了很多外國作者用他們(men) 的母語翻譯或創作網絡小說。以網絡文藝為(wei) 代表的民族文化原創力開始產(chan) 生世界影響,對中國文化傳(chuan) 播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網絡文藝應當以此為(wei) 契機,以海納百川、包羅萬(wan) 象的氣度和襟懷,在與(yu) 世界優(you) 秀文藝進行交流的同時壯大自身。
在新技術的帶動下,數字化審美在堅持作品藝術價(jia) 值和思想價(jia) 值的基礎上,對技術手段有更高要求。如在影像藝術中,作品成型後的特效技術、三維立體(ti) 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等給觀眾(zhong) 帶來更好的視聽享受。集合了傳(chuan) 統藝術內(nei) 涵與(yu) 外在感官技術的雙重審美觀念,將技術運用貫穿於(yu) 作品構思、創作、實踐、反思、提高的發展始終。通過技術手段將文藝工作者腦海中抽象的藝術品勾勒出模擬表現形式,使網絡文藝匯合更多藝術展現手段。另外,網絡文藝的互動平台探索,可以使傳(chuan) 者和受者通過互動式平台直接對話,通過大數據、雲(yun) 計算、熱點討論等多種方式讓網絡文藝作品更加契合受眾(zhong) 需求。技術發展促使微博、微信、短視頻和大量App的開發應用,為(wei) 文藝的大眾(zhong) 化提供更多渠道。記錄生活或挖掘熱點的各種網絡文藝作品紛紛問世,網絡文藝更加貼近普通百姓。在技術飛躍的契機下,網絡文藝要秉承廣闊性和多樣化的發展途徑,不斷探索文藝新領地、發現文藝“新大陸”,滿足受眾(zhong) 新願望。
網絡文化產(chan) 業(ye) 市場浩瀚,價(jia) 值雄厚。網絡文藝積極傳(chuan) 遞中華文化,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而當下網絡文藝良好發展勢頭和龐大受眾(zhong) 群體(ti) ,將成為(wei) 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的重要抓手。網絡文藝工作者要始終與(yu) 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堅定文化自信,在作品形式與(yu) 內(nei) 涵表達上彰顯中華文化風韻和精神品格,同時又緊扣時代脈搏,為(wei) 時代而歌,為(wei) 人民而歌,努力在網絡世界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
(作者:李建軍(jun) 係中國石油大學〔華東(dong) 〕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博士研究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