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鳳雛:湯顯祖戲劇何以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互鑒?
吳鳳雛:湯顯祖戲劇何以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互鑒?
中新社南昌2月22日電 題:吳鳳雛:湯顯祖戲劇何以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互鑒?
中新社記者 吳鵬泉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四百多年前,中國明代戲曲巨匠湯顯祖創作的《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合稱《臨(lin) 川四夢》),被視為(wei) 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至今在中外舞台上盛演不衰。
湯顯祖戲劇緣何遠播海外,在世界範圍內(nei) 受到關(guan) 注?湯公戲劇作品在中外文化交流互鑒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江西省撫州市湯顯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吳鳳雛近日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獨家專(zhuan) 訪,對此進行深度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湯顯祖被譽為(wei) “東(dong) 方莎士比亞(ya) ”。您認為(wei) 湯公和莎翁的戲劇作品有哪些共性?
吳鳳雛:湯顯祖和莎士比亞(ya) 生於(yu) 不同國度,出自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環境。巧合的是,他們(men) 身處同一時代,並同年謝世。在肯定人自身價(jia) 值和尊嚴(yan) 、追求心性自由和幸福方麵,兩(liang) 人作品取向相同。
他們(men) 都是時代的思考者和夢想者,站在時代前列,傳(chuan) 播前衛思想。莎翁生活在伊麗(li) 莎白一世和詹姆士一世時期,當時英國處於(yu) 反思中世紀文明的文藝複興(xing) 時期;湯公生活在中國明代中晚期,正是陽明心學對程朱理學的反思時期。他們(men) 共同思考何為(wei) 人的尊嚴(yan) 、如何求得心性自由。現實中,“神”和“理”的勢力都太大,因而他們(men) 的作品托之於(yu) 戲、托之於(yu) 夢。莎翁有仲夏夜之夢、老國王托夢等;湯公更是“因情成夢,因夢成戲”,遊園驚夢、曉窗圓夢、南柯一夢、黃粱美夢等“四夢”,都是通過夢來寄托作者對現實世俗之所思。
他們(men) 都謳歌被壓抑的愛與(yu) 情。情愛在湯、莎劇作均有大量表達,如杜麗(li) 娘是“至情”典型,一往之情,可生可死;朱麗(li) 葉則是“向死而生”。兩(liang) 劇雖悲喜結局不同,但皆謳歌純潔愛情、反父權,實為(wei) 反道統、反神權。
他們(men) 都深刻揭示人性被扭曲,生動展示人性之回歸,給人以信念與(yu) 啟迪。“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ge) 問題”是《哈姆雷特》經典之語,這種糾結、困惑、猶豫體(ti) 現在行動上和思考中,更反映出那個(ge) 時代人的困惑和糾結。這個(ge) 問題,莎翁遇到,湯公同樣遇到:如仕宦或者棄官、堅守還是放棄等,在劇中人物柳夢梅、李益、淳於(yu) 棼身上均有刻畫描寫(xie) 。
中新社記者:湯顯祖創作的《臨(lin) 川四夢》,為(wei) 何代表了中國古典戲劇創作的高峰,被視為(wei) 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
吳鳳雛:《臨(lin) 川四夢》又稱《玉茗堂四夢》,是湯顯祖所著《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四大名劇的合稱。《臨(lin) 川四夢》中寫(xie) 了這樣四個(ge) 夢:《紫釵記》裏的“曉窗圓夢”、《牡丹亭》裏的“遊園驚夢”、《南柯記》的“南柯一夢”、《邯鄲記》裏的“黃粱美夢”。
湯顯祖在談到“四夢”創作時曾說:“因情成夢,因夢成戲”,“夢”隻是戲的表現手法,“情”才是湯公戲劇要表達的主旨。前二夢《牡丹亭》《紫釵記》謳歌了人間“善情”;後二夢《邯鄲記》《南柯記》諷諭和鞭撻了人間“惡情”。無論是對“善情”的張揚,還是對“惡情”的否定,“四夢”都體(ti) 現了“情在理亡,理在情亡”的情與(yu) 理之矛盾,實質是當時新生與(yu) 腐朽鬥爭(zheng) 的曲折投影。劇中情與(yu) 理的對立,恰恰反映了中國晚明社會(hui) 廣大民眾(zhong) 對專(zhuan) 製政治和宗法道統長期壓抑人的自然權利、合理個(ge) 性訴求的不滿與(yu) 憎惡,體(ti) 現出鮮明的反封建道統、倡人文啟蒙的思想傾(qing) 向。
尤其是《牡丹亭》,在思想和藝術上都達到了同時代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揭示了時代進步的方向。湯公“四夢”能成為(wei) 時代翹楚和世界戲劇藝術經典,根本原因正在於(yu) 其具有跨時代的思想光芒和藝術魅力。
中新社記者:《牡丹亭》被譯為(wei) 多種語言,在世界範圍內(nei) 廣受關(guan) 注。湯顯祖戲劇為(wei) 什麽(me) 能走出國門、遠播海外?
吳鳳雛:首先,《牡丹亭》的主題具有普遍的人文意義(yi) 和鮮明的時代精神。其次,《牡丹亭》具有無與(yu) 倫(lun) 比的藝術魅力,浪漫驚豔的夢境創意、優(you) 美傳(chuan) 情的語言表達,特別是塑造了一個(ge) 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至情”杜麗(li) 娘的形象。再加上藝術無國界,戲劇因普惠性而易在不同民族間相互交流,所以自20世紀初葉,中國戲劇大師梅蘭(lan) 芳將《牡丹亭·遊園驚夢》等帶到日本、美國等國演出,受到狂熱歡迎,從(cong) 此湯劇風靡海外。湯顯祖戲劇所展示的人類普世之“情”,中國戲曲熔“唱念做打”於(yu) 一爐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動人的故事,精致的服飾、臉譜以及精彩紛呈的演繹程式,不僅(jin) 為(wei) 世界各國所接受,更在人們(men) 心中產(chan) 生強烈共鳴。
此外,《牡丹亭》不僅(jin) 是“場上之戲”,還是“案頭之作”,不但可演,也可作為(wei) 優(you) 秀文學作品誦讀。當年《牡丹亭》一出,便掀起一股熱潮,不僅(jin) “幾令《西廂》減價(jia) ”,且“文人學士,案頭無不置一冊(ce) ;府宅街巷,翁嫗無不議牡丹”。時至今日,《牡丹亭》不但以多種版本、多種語言在世界多國流播,而且以歌劇、舞劇、玩偶劇等不同樣式活躍在世界藝術舞台上。
中新社記者:“湯顯祖故裏”江西撫州連續多年舉(ju) 辦“湯顯祖戲劇節暨國際戲劇交流月”活動。湯顯祖戲劇在中外文化交流互鑒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吳鳳雛:為(wei) 中外文化交流互鑒增開了一扇外國文化“請進來”的窗口。2016年以來,江西撫州通過連續多年舉(ju) 辦“湯顯祖戲劇節暨國際戲劇交流月”活動,吸引了一大批世界優(you) 秀劇目、優(you) 秀表演團隊走進中國,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
為(wei) 中外文化交流互鑒增加了一張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名片。改革開放的中國需要有讓世界各國人民更好了解的文化名片,湯顯祖戲劇就是一張金色名片。通過積極“走出去”的文化交流活動,“湯顯祖故裏”的藝術家們(men) 將《牡丹亭》演出及臨(lin) 川文化的多種非遺樣式帶到英國、美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多國;江西撫州也將具有中華文化獨特風格的建築物牡丹亭,建在英國、俄羅斯等地,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牡丹亭》等湯顯祖戲劇在海外的演出流播,充分顯示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藝術經典的當代生命力。湯顯祖一生堅守民本、堅守“至情”、堅守獨立人格,正如日本著名戲曲史家青木正兒(er) 所說:“湯顯祖不僅(jin) 於(yu) 戲曲上表現其偉(wei) 大,即其人格氣節亦頗有可羨慕者,譜之入曲固為(wei) 吾黨(dang) 所快者。”(完)
受訪者簡介:
吳鳳雛,知名文化學者,長期從(cong) 事湯顯祖及江右文化研究,撫州市湯顯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湯顯祖學刊》主編,中國戲劇家協會(hui) 會(hui) 員,江西省文化遺產(chan) 與(yu) 民俗學會(hui) 副會(hui) 長,東(dong) 華理工大學文法學院客座教授,撫州社會(hui) 科學院名譽院長。多次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開設文化講座,著有《湯顯祖傳(chuan) 》《牡丹亭·評注》《湯顯祖與(yu) 晚明曲壇》《宋人筆記概論》,主編出版《臨(lin) 川四夢·評注》《在北大聽湯顯祖》《雲(yun) 上的湯顯祖》等多種書(shu) 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