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國寶級文物銅奔馬為何大半年“閉關修養”?

發布時間:2022-02-23 15:1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lan) 州2月22日電 (記者 馮(feng) 誌軍(jun) )今年以來,大批慕名前往甘肅省博物館“尋根溯源”銅奔馬真品的參觀者發現,展廳櫥窗裏被一個(ge) 複製品代替,這使得未能“一睹真容”的遊客頗感失望。作為(wei) 中國旅遊標誌的銅奔馬,每年要“閉關(guan) 修養(yang) ”半年時間,真的有必要嗎?

  甘肅省博物館去年底宣布,根據國家珍貴文物保護相關(guan) 規定,該館國寶級東(dong) 漢文物銅奔馬將於(yu) 每年5月1日至10月15日,在“甘肅絲(si) 綢之路文明”展廳展出,其餘(yu) 時間在庫房進行維護保養(yang) 。

  此舉(ju) 意味著,每年將有超過半年時間,觀眾(zhong) 無緣謀麵銅奔馬的“真容”。而事實上,藏於(yu) 甘肅省博物館數十年的銅奔馬,出於(yu) 安全考慮,一直未對外展出,直至2020年初,進行過特殊支撐處理的銅奔馬“真容”才公開亮相。

  作為(wei) 國家一級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銅奔馬以超凡的鑄造技藝著稱於(yu) 世,其造型瀟灑俊逸,別具風姿,既有風馳電掣之勢,又符合力學平衡原理。表現了中華民族奮發向上、豪邁進取的精神麵貌。

  自1969年出土以來,銅奔馬曾多次赴海外展出,引起世人極大興(xing) 趣,一度出現了“四海盛讚銅奔馬”的熱潮。其在1983年被選定為(wei) 中國旅遊標誌,1996被國家文物局鑒定為(wei) 國寶級文物,2002年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近年來,以銅奔馬為(wei) 主題的係列文創產(chan) 品通過線上線下火出“圈外”,吸粉無數。這也激發了民眾(zhong) 對於(yu) 銅奔馬“真容”的線下打卡熱,然而這股熱情在邂逅銅奔馬複製品後“大打折扣”,“銅奔馬長時間閉關(guan) 修養(yang) ”也引起不少人的不解與(yu) 好奇。

  “銅奔馬屬於(yu) 珍品、孤品和絕品,因此每年在一個(ge) 展覽期結束後,必須進行一次漫長的精心養(yang) 護期。”甘肅省博物館副館長王琦近日向中新網記者表示,博物館展陳會(hui) 有灰塵、潮濕等多種因素的環境變化,這或多或少會(hui) 對銅奔馬健康造成影響,因此文物保護部門要定期對其進行全麵徹底的除塵養(yang) 護和有害鏽修複等工作。

  “這不是說拿個(ge) 毛刷掃掃土就完事了,而是一個(ge) 細致入微的過程,它需要比較長的一個(ge) 周期。”王琦解釋說,對於(yu) 銅奔馬的維護保養(yang) ,是一項非常細致和科學的專(zhuan) 業(ye) 工作,每一項養(yang) 護過程都要製定專(zhuan) 門的方案,修複也是一個(ge) 細致且漫長的過程。

  為(wei) 了彌補參觀者的遺憾,甘肅省博物館邀請國內(nei) 頂尖文物複製師,按照1∶1的比例複製出了和銅奔馬真品差不多的複製品對外展出。從(cong) 而讓已有2000多年曆史的銅奔馬,獲得“休養(yang) 生息”的時間和空間。

  王琦說,銅奔馬之所以選擇上述“調休模式”,是基於(yu) 對傳(chuan) 統西北旅遊的淡旺季考量,因此在旅遊旺季(5月至10月)展出真品,供觀眾(zhong) 一飽眼福,同時也要在相對旅遊淡季為(wei) 銅奔馬擠出“調休”的時間和空間。

  正如中國傳(chuan) 統說法所提及“過猶不及,凡事有度”,凡事都應張弛有度才能保持一個(ge) 平衡。珍貴文物的保護亦是如此,對於(yu) 孜孜不倦的熱愛與(yu) 追求固然值得提倡,但也必須是在保證文物安全的基礎上進行弘揚,何況還要顧及子孫後代對其進一步傳(chuan) 承的權力。(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